化学教学与科学素质教育
2009-09-16吴俊明
吴俊明
摘要:拓宽视野,从多种角度认识科学的内涵并加以综合,准确地建立现代科学的整体概念,才能全面认识科学教育的功能。培养科学素质是科学教育最重要的使命。科学素质和科学教育内容是有层次的,科学精神是最为重要的。化学教学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要自觉地服从科学教育的规定,服务于科学教育的使命,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学科教学观。
关键词:化学教学;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使命;科学素质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8-0029-05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科学教育的使命
为什么要重视并搞好科学教育?怎样才能搞好科学教育?要回答好这些问题,需要从科学教育的功能和科学的内涵说起。
1.1科学的内涵
什么是科学?要给“科学”下一个十分贴切、能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困难的。大体上说来,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通过探索、实证等过程,以及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力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活动(或事业), 它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活动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在把科学作为认识对象时,习惯于以分析为主要方式,总是追求弄清科学的本质特点:最初把科学视作正确无误的知识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现象所获得知识的总结;后来认为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动态过程,就象牛奶并不是奶牛一样,知识只是科学的产物;再后来又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不同的思想者分别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角度来讨论什么是科学,共同之处是把认识对象归结为某些简单的、决定性的根本属性(本质)。这种还原主义做法容易造成认识的狭隘、偏颇和简单化,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往往与此不无关系。
人类对科学的认识经历了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学者的科学观、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学观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观为里程碑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产生后,人们得以站在历史的高度,逐步认识到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应该把科学概念固定化。
受马克思主义影响,1939年,英国学者贝尔纳(J D Bernal,1901—1971)从历史角度研究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后指出:“过于刻板的定义有使精神实质被阉割的危险”,对科学 “无须下一个严格的定义”[1]。贝尔纳认为,“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科学是一种有待研究和叙述的程序,是—种人类活动, 而(且)联系到所有其他种种人类活动,并且不断地和它们相互作用着。”(1954)因为科学不能用定义来诠释,故而“必须用广泛的阐明性的叙述来作为唯一的表达方法”,通过多角度的描述来帮助人们认识科学的本质。他把科学看作是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社会任务的一种建制;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的新规律的全部方法;一种积累起来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以及构成人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来源[2]。
美国学者默顿(R K Merton,1910—2003)也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1942年,他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建立综合的、含义广泛的现代科学概念,认为科学“通常用来表示:(1)证明知识可靠性的一种独特的方法; (2)贮存从应用这些方法产生出来的累积知识; (3)一套支配所谓科学活动的文化价值和惯例; (4)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3]”
从文化学角度看,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活动及其成果,科学对待事物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包括应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内)是各历史时期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英国科学哲学家兼作家C P 斯诺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文化”的概念。他认为,科学文化不仅是智力意义上的文化,而且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其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态度、共同的行动准则、共同的行为模式、共同的探讨方式和前提。这些东西发展得极为广泛和深入,并贯穿于宗教、政治或阶级等其他精神模式之中[4]。科学哲学家T 库恩(Thoma S.Kuhn,1922-1996)认为,科学的历史是社会文化史的一部分[5];自然科学概念体系是历史的产物,根植于文化[6]。如果从文化的观点看,科学家的工作就是以科学共同体为单元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科学文化的创造, 而范式是科学文化的标志。[7] 因为科学是文化的,所以它能够整合、积累群体长期的成果,使人们能够吸取他们的同伴和前辈们所作出的发现和思想。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启发人们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形成了文化进步的基础,科学的创新、价值取向成为先进文化的活跃前沿。
现代科学不但有自身内在的人文境域,又跟人文不可分割地联系和相互依存,在现代人类文化体系中发挥着基石和先导的功能,推进人类文化的发展。这是现代科学文化特有的一个重要属性。它不仅因为紧密地联系人文文化而得以完善,而且与人文互动,在人文教化、美感、伦理、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不但如此,当代科学在继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探究的同时,把人类精神思维也作为主要对象之一;现代科学语言的变革不仅改变了科学自身,也改变了人认知世界、解释世界的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趣味、观念、文化创造。
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是社会文化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文文化同根同源,都来自于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都是社会文化的相对独立形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各有侧重,它们在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断融合,汇聚成人类文化(社会文化)的长河,承载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从贫困走向富裕,因而被称为“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和发展的两个车轮”。
总之,科学知识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结果,科学研究活动是人类的社会活动,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对独立又有广泛联系、具有重要功能的社会建制。科学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只有拓宽视野,从多种角度认识科学的内涵并加以综合,才能准确地建立现代科学的整体概念。把科学教育局限于知识传授或者掌握方法,孤立地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是狭隘的,背离了科学的完整和深刻的意义[8]。
1.2科学教育的功能
科学文化不但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而且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能影响人类后代的成长,这决定了科学文化的巨大教育价值。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总是在影响(特别是通过科学文化影响)“人的生产力发展”,影响人类自身的再生产。
科学的内涵决定了科学教育具有下列功能:
(1)传授科学技术的知识技能,满足社会现实需要
科学教育的直接功能就是为公民提供有效的训练、培养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提倡科学教育的基本动机,就是从功利的角度培养人才,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在处于发展期的国家尤其如此。
(2)使公民更好地适应科学化的社会生活
科学广泛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生活,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点之一。科学教育能够帮助未来的社会公民更好地适应科学化的社会生活、参与科学化的社会生活,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面临的跟科学有关的问题,帮助他们应用科学作出明智和负责任的决策,减少或避免可能的负面影响。
(3)促进人的理智和精神发展
科学教育能在适应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直接作用于人的理智和心灵,促进人的精神发展、提升人的价值,对社会精神生活发生影响,这是它的深层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