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60年高校党建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2009-09-16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负责制党的领导领导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从本期开始至第10期,《北京教育》(高教)将以“本刊关注”的形式,连续刊登一组来自首都高校的特约文章,从多种视角回顾60年来首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深入总结办学经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和首都特点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京内外高校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供借鉴和指导。敬请读者关注。

高校是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与思想舆论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社会的重任,肩负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高校党的建设具有特殊的使命与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指导下,重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出现过一些失误,走过一些曲折的道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高校党建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历史分析和思考,对于推进当前高校党的建设,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党建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受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曲折中成长。具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步建立时期(1949年~1966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高校的任务是接管、恢复和整顿旧大学,创建发展新大学。从开展民主运动转为培养国家人才。这时候,大批党的干部调入高校担任领导职务,他们继承和发扬党在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使高校党群关系密切,党风端正,人心稳定,确立了党领导高校的局面,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开端。1952年,经过全国高校大调整,一大批高校应运而生,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党在高校的领导也得到进一步加强。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在一切高等学校中,应当实行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从而确立了党组织在高校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这一时期高校在党委的领导下,明确党政分工,健全政工机构,建立学生政工干部队伍。为了坚持又红又专的培养方向,各高校逐步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帮助学生端正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还通过劳动、军训以及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尽管这一时期高校工作中也曾出现过在政治上、思想上对资产阶级批判扩大化的错误,以及部分高校以党代政的倾向,但从总体上来看成绩是显著的。这17年的高等教育,培养造就了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一代新人。这一代人至今仍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和骨干,这与这个时期高校加强党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

2.停滞瘫痪时期(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潮严重泛滥,高校成为“重灾区”,党建工作受到致命的冲击。在“踢开党委闹革命”、“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口号下,17年的高校党建工作被全盘否定,高校各级党的干部统统被打倒,基层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被冲垮,工宣队、军宣队取代了党的领导。

“文化大革命”后期虽然也规定了高校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但实际权力机构是“革命委员会”,党组织很难发挥作用。一时间,不按教育规律办学的“空头政治”、形式主义、实用主义之风盛行,导致教师难以认真教书,学生难以认真读书,高等教育事业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恢复重建与曲折发展时期(1976年~1989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任务,要求高校参照科研机构的领导体制,尽快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78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从此,高校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这一时期,高校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始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重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学校工作出现了稳定团结的局面。高校党的核心的重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使这一期间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学实效有了很大提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出现了严重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并在部分高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试点,这本是对高校领导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但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下,校长负责制被理解为要弱化党的领导,甚至不要党的领导,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出现了“党的领导失威、马列主义失灵、思想阵地失控、政工队伍失散”的状况。与此同时,各种社会文化理论思潮涌入高校,校园里掀起了中西文化比较热、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热、政治体制改革热和经商热。一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纷纷出来发表演讲,社会主义“失败论”、“早产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论”,马克思主义“学派论”、“过时论”等自由化观点充斥高校,从而使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步步被削弱,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步步进逼,最终导致了1989年政治风波的发生。

4.改革创新时期(1989年~今)

1989年政治风波后,针对淡化党的领导,放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错误倾向,党中央在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1990年4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这次会议,在认真总结和反思1989年政治风波的教训的基础上,强调了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性。会后,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强调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其中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法律的高度,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基本定型。以制度促建设是这一时期党建的突出特色。中共中央、中宣部、教育部就高校党建工作出台了大量文件、规定,同时,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原国家教委)联合发起,自1990年~2002年,连续召开了1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党的建设的开展。这一时期教育秩序持续稳定,师生精神状态有了新的改观,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突出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高校党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学习《江泽民文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这个时期高校党建更加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在此期间,第12次~1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相继举办,加强了高校党建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使高校党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党建的基本经验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党建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经验:

猜你喜欢

负责制党的领导领导
科技看百年
市领导会见
关于建筑师负责制工程管理模式如何运行的探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合议制度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制的建设与思考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
“称职”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