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2009-09-16赵平
赵 平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优势明显。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值得思考。
网络课堂教学存在的瑕疵
直观视觉限制学生主观想象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科。她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她的美,蕴藏在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中;她的美,蕴藏在文与人心灵的瞬间的碰撞。然而,多媒体总是把最真实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绪无法得到放飞。
网络演示取代师生互动书写练习、课文标示、实际操作等课堂操作都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体现。如《乌鸦喝水》教学中,乌鸦是如何往瓶里装石子的?为什么水会往上升高?如果教师只是用课件演示,那么许多学生并不能从本质上理解其中的道理,更不用说去体会乌鸦遇到事情喜欢开动脑筋这一思想教育。
课件展示代替个性板书板书是一堂课的小型教案,是授课者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总结。教师拿着粉笔可以信手几笔,成画、成诗……学生看着教师秀美的文字,佩服、羡慕之情油然而生。这本身就是一幅师生互动的美妙画面。如今有了电脑和投影仪,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课件内容,忽略板书,甚至舍弃板书。教师脑子里想什么,只有通过手中的笔才能同步表达出来,而电脑的节奏和人脑的节奏毕竟不一样。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教学设计以外的问题,往往是最有亮点的地方,教师一边在黑板上书写,一边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这种“及时反馈”的优势,是预设多媒体课件不可比拟的。
学生的健康受到影响电视、电脑已经作为家中必备的家用电器。许多家长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尽量缩短他们观看电视和使用电脑的时间。课堂上所使用的实物投影及多媒体播放所投射出的辐射远远超过电视和电脑。如果要求离电视要1米的话,那么看投影的距离应该是2或3米。如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那么保护学生的视力将变得难上加难。
2种教学策略的探讨
传统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教学策略把学生看成是从外到内的输入,低估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网络教学的交互性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网络提供的外部剌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网络的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网络的直观性、模拟性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引入虽然使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更加充满活力,但它既不能排斥其他教学手段,也不能替代其他教学手段。
网络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探微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传统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面对新技术感到十分茫然。由此产生2种倾向:或者花大量的精力在繁纷复杂的信息技术中探密,成为技术的奴隶;或者干脆排斥现代信息技术,固守老一套。这些都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消除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神秘感,精选教学急需的实用的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培训,形成良好的技术更新氛围。
精选网络资源,减少大量信息带来的信息困扰世界互联网每天新增网页超过300万页。网上过多的信息大大超过师生可接受的程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会产生无形的压迫感和疲惫感。对信息的筛选、处理变得越来越困难,学生认知的过程极有可能变为机械查询的过程,再一次沦为机器的奴隶。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查寻信息,同时要为学生的学习精选网络资源。
加强对网络课堂学习过程的控制,减少网络迷航网络教学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这使得学生学习随意性很大。另外,网页上的广告和一些诱人的信息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尽管教师不断教育学生,要求学生自觉控制学习行为,但当无关刺激的强度和新异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还是会转移学习的注意力,偏离预期的学习目标,使学习过程最终失去教师的控制。
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减少网络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孤独和无助感网络课堂容易忽视人与人之的情感交流,脱离现实生活。处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面对多姿多彩的屏幕,完全可以忘记周围现实的生活环境。失去教师亲身辅导和同学亲身协作的学生,当回到现实中的时候,往往会有陌生的感觉。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将变得困难。遇到现实中的问题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因此,网络教学不能全部取代现行教学,学生上机器学习时间应该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努力强化网络课堂教学对学生各科学业成绩的支持利用网络教学的初衷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现实中,利用网络课堂教学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但语、数、外等学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信息技术精通的学生也就是其他学科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种原因可能是学生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信息技术本身,也可能是网络环境下的思维模式和传统教学中的思维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杨溪铺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