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教学与多媒体应用

2009-09-16王清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新课标教学活动

王清华

数学课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要求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模仿,这势必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故此,在学生中流传有“物理难、化学烦、数学习题做不完”的说法。这正说明数学课堂的枯燥无味。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平等地交流,通过师生、同学间的合作、讨论,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数学的真谛,使数学教学真正地活起来。而多媒体技术,就是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将教材的内容,通过文字、图形、动漫等形式,直观地、活泼地显示出来,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提高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育的需要。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教师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凭一只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三角板的教法,强调知识的最终结果,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忽视学生的感受,以为提问几个学生就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这种教育观念已和现在的教育形式不合拍。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将课程中的问题,或利用动漫使之由静到动,或利用故事使知识更加鲜明、生动。这样就使教师不再照本宣科,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必然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直观地揭示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的解释是个复杂的过程。揭示数学概念就要使学生通过抽象的想象,揭示严密的数学逻辑。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往往是讲得细而又细,旁征博引,费心费力,收效却是甚微。如对于几何体的三视图,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时,要通过多种几何体来反复演示,逐条解释,又要归纳总结。但学生并不能理解“能看到的轮廓线画实线,看不到的且投影不重合的轮廓线画虚线”的真正含义。如果应用多媒体技术则可通过不同侧面的展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容易得多。同时,又可展示多种不同的几何体,扩大学生的视野,再经教师的点拨,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轻松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才是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完全符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要求。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由静态学习转变为动态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育就是静态的数学教育。教师以传授课本知识、间接经验为主,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记忆教学活动的成果,这就是学生所谓的“数学习题做不完”。新课标提倡“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的学习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习的内容分解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延伸知识,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但理解数学教学结果,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的是体会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在讲授平移和旋转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形移动的过程,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掌握图形移动的规律,进而拓展学生视野。如演示将一个三角形怎样只剪一刀后,经过移动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类似的练习,使学生在递进的过程中接受知识,感知应用,提高能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除了概念的抽象性外,另一难点是从隐含的条件中去发现规律。“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这是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的要点之所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分解难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如在讲授等积变形类问题时,为很好地说明形状改变但体积不变,可利用动漫将一个长方体放入装满水的烧瓶中,计算溢出水的体积,轻松地让学生感受到形变而体积不变的道理,从而找到等量关系。这种手段,为突破数学难点,作出很好的、形象生动的铺垫,枯燥的解释变为生动的演示。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感受。但一旦惟其不变,必将走入新误区。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拿多媒体运用来作秀,应结合课堂实际,结合内容实际,采用多种手段来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县金店镇中学)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新课标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