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2009-09-16李永梅
李永梅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为学生建立一个立体式的课文情境、动态的教学环境、开阔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发展个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使用多媒体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遵循5项原则。
不能以视觉形象代替文本的阅读与感悟
直观,是多媒体的优势。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集成在一起,使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使抽象的、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成为具体的、动态的画面,从而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学生的直观感觉。有些平时不易看到或接触到的东西,用多媒体展示,更方便学生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现于学生面前。然而,多媒体并非适用于所有教学课程的万能“钥匙”,粉笔与黑板也不能完全抛弃。大量展示性的课件实际上会剥夺学生宝贵的自主阅读时间。阅读教学就必须以学生直接接触文本、感悟文本为主,不能以视觉形象代替文本的阅读与感悟。教学中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情况,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别千篇一律,否则会事倍功半。
课件演示不能取代教学的启发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过程应该给学生以道德、审美、思维等方面的启迪,使学生既能比较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又能始终保持求知的欲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应该体现这一原则。教学时,教师要创设特定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放胆提问、答疑,形成师生课堂情感交流、互动的双向配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而不感到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以为,教师进行多媒体语文教学,也要循循善诱,而不是一步步牵着学生走。那种简单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教学步骤,费尽心机引导学生朝着课件指示思路走下去的做法,很容易让学生滋生并养成惰性,教学中要防止出现这种状况。
课件的制作要有利于听、说、读、写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静态的教学材料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所以语文课件的制作不宜与数学、艺术等课相比,讲究动画、插图的数量与美观;而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个性、灵气等。采用多媒体,就要让它丰富的表现力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笔者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这篇课文时,先组织学生看大屏幕,欣赏4组画面:第一组是书上第一幅插图,用动感来表现国徽的闪闪发光;第二组是书上第二幅插图,用动感来表现灯光的灿烂;第三组是宴会厅,用慢镜头展示宴会厅的宽敞;第四幅是以各省(市、区)名称命名的33个会议厅,用不同颜色特别展示地方特色。接着,请学生自己介绍了解的人民大会堂相关信息,谈谈预习了课文、看了插图后,有哪些感受或者发现,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示。布置学生休息时间分组设计一座“建筑”,用三维动画软件画出来。让学生在欣赏鲜活的景物中生成初步的表象,自觉形成乐学、会学的学习风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运用多媒体要有利于拓展课时的容量
运用多媒体上语文课,比传统的语文课节省时间,它打破课堂40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课堂上减少教师的工作量,鼠标代替板书,轻轻一点鼠标即可完成,问题无需重复,已经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于胸。因此,有的课程用多媒体方式上效果特别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必须大力弘扬。比如,笔者上课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时,设计播放一段《烈火中永生》的电影剪辑,课件中再以图片重点展示出小萝卜头在牢房里刻苦学习的情景,后提示“他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他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通过比较,学生深刻领会小萝卜头的坚强。如果用语言分析比较的话,至少需2节课,而用多媒体则一节课就可以达到目的。时间节约,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现实,想象的空间能得到更多的拓展。
要尽可能地交流、共享制作成果
语文课件的制作是很费时间和精力的。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同年级交流,稍加修改其他年级也可借鉴使用。运用“拿来主义”的手法既可使教师同仁节约备课时间,又可使学生都能获取其中的知识,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收到共同进步的好效果。同时校园网和互联网的开通,网上课件可以随意浏览、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多媒体的教学优势让教育为大家、大家为教育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六中学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