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2009-09-16曹亚平
曹亚平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就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深入探索,得出产生分化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初中阶段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造成分化的原因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意志是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与小学数学相比较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时,他的整个心理活动都会变得积极起来。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教会学生学习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和教科书是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多教,学生才能多学。但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一旦激发起认知兴趣,他们就会从多种信息源中找到资料,学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这种利用资料的能力,是学者和科学家终生都在使用的。
教育的周期很长,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品质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但只要坚定信念充分相信学生,按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培养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高尚道德水平,有创造性、会独立学习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比如: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发展学生思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教师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多方位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题目的演变、引伸、多解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不同分析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等,来训练学生的顺向与逆向的思维能力等等。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任课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作品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县豫办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