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09-16李汉鹏
李汉鹏
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提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探索创新”。因为创新教育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创造性教育,所以需要所有教师的艰苦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每一位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笔者谈谈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想法。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目标,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的教学原则。
克服对创新认识的误区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意识及能力。教师可通过挖掘教材,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知识及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想的环境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成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处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使其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题是创造问题的种子。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要不断鼓励学生好问、敢问,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求异”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奇思妙想,别出心裁,从不同角度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动力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学生屡屡失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兴趣。
利用数学上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的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数学中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向“创造性”数学能力转化,就必须注重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学生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力争参与社会实践,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创新能力的形成。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1)具有创造性的教和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和方法;3)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总之,在数学素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针对当前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各个方面以及培养的途径出发,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应成为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北县大河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