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2009-09-16樊永青
樊永青
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突破过去传统的动物、植物和人3大板块,试图从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看问题,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使学生逐步形成环保的意识,真正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呢?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形成“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有的家园”的基本观念
在教授《生物和生物圈》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学习之前,笔者是这样设计课程导入的:先给学生展示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直观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地方分别代表什么?”等学生讨论完后,告诉他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渺小的,但是却是一颗表面有许多颜色的美丽星球。它有着其他星球与众不同的东西,哪个同学来说说?”学生会很快回答说地球上有生物。随即导入课题:“正如大家所说,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活着数以万计的生物,他们使我们生活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繁衍生息,地球表面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如此导入既自然顺畅,又让学生树立“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观念。
在本单元结束学习时,笔者又结合新闻媒体关于环境污染的例子和教材中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这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的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的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树立“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有的家园”的理念。
联系当地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例如,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突出的环境问题时,结合本乡镇化工厂较多,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严重的状况,组织学生到化工厂附近村里调查水资源污染的情况:池塘的清水中飘浮着一缕缕的油化;流经化工厂的小河,乳白色的河水中泛着泡沫……可想而知,在如此严重的化工污染着生活的人们的健康状况是怎样的。这些工业副产物污染农村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向当地农民宣传化工废料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引导学生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他们采取措施,加强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的管理。要求在这些化工厂附近居住的学生,注意观察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的情况,及时向环保部门反映。这些耳闻目睹的环境现状,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从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
“环境保护”不是一句空话,也并非少数科学家或者科研机构的研究专利,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自觉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到水资源的时候,让学生思考、讨论并总结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手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看到水龙头没人使用的时候要将其关掉,等等。这样,学生知道节约用水。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不乱扔塑料袋等一些举手之劳的行为,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环保教育才是有成效的。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督促学生环保习惯的形成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都是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答调查,等等,这些活动能够带动环保教育的经常性进行。成立环保实验兴趣小组,培植植物,饲养小动物,进行小实验,通过这些活动的进行,不仅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实行环境熏陶,营造浓厚的环境保护氛围。建立环保之窗,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环境法律法规,披露环境污染的危害,发布治理环境污染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在环保之窗中尽量多联系学生多问所见,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真正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长期性,从而自觉地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水寨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