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河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质量的几点思考
2009-09-16王红
王 红
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为PSC)是我国为加快共同语普及进程、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置的一种语言测试制度,是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社会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提高普通话测试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测前培训、试题的选择、测试员素质、测试标准的完善、测试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对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质量,完善测试工作进行探讨。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针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是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普通话水平测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测试工作发展十分迅速,取得很大成绩,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有力地推动全社会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目前,随着普通话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各行各业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提高普通话测试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普通话测试工作,需要深入地进行探讨和研究。笔者结合测试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测前培训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在实践中发现,许多单位对测前培训不够重视,有的甚至觉得测前培训可有可无,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及培训教师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意性。测前培训是搞好测试的基础,是一项非常严肃而重要的工作,是提高普通话测试质量的重要步骤之一。测试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以测试促推普。受测单位应以测试为契机,形成学习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所以,上级测试培训机构有必要对测前培训作严格要求,明确标准,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培训的组织实施上要科学规范在测试中有些应测者对测试内容、测试程序一无所知,进了考场不知所措,测试员不得不停下来对其进行解释,不但人为地延长测试时间,影响同步录音的效果,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应测者普通话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各地测试管理机构应对普通话测前培训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如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要求以及培训的目标等,都应作出具体的规定,应明确要求首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必须接受测前培训,不按要求进行培训的单位不能参加测试。在培训的实施上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测试管理机构应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检查,避免走过场。
培训师资的选用上要有严格的标准培训师资的水平决定着测前培训的效果,对培训师资的选择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培训单位不得聘请没有达到培训师资标准的人员实施培训。在培训师资标准的制定上,要规定普通话培训教师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应熟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文件精神;2)要精通普通话语音语法知识并有一定的语音教学经历;3)应有多年的普通话测试经验;4)应掌握本区域方言情况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5)应有较高的普通话口语水平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省测试培训中心可以对各市的培训教师进行资格认定,颁发资格证书,使其持证上岗,从而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工作更加严肃、规范、可信。
测试试题的选择应更加科学、合理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重点考查应测者口语表达中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它不是普通话知识考试,不是文化水平考核,也不是口才的评估,在制卷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一是字词选择应贴近实际生活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一部分读单音节字和第二部分读双音节词语,其目的是考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及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所以在符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字词应选择简单常用的,一般人都能认识的字词,应避免生僻字和容易混淆的形近字,例如“拔”和“拨”等。非儿话音节应避免选取那些在口语中习惯儿化的词。例如“拐弯”一词,在普通话口语当中习惯读做儿化音,但因其没有加后缀“儿”,在测试中不能读做儿化,这让人感觉很别扭,既脱离生活实际,也不利于推普工作。
二是朗读作品的选择要科学合理《河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中所选取的朗读作品包含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内容很丰富,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科应测者的偏好。但从反馈信息来看,有许多应测者反映其中有些作品不适合朗读,既不吸引人更不上口,如作品6号、21号、32号、33号等。特别是作品6号,仅“一会儿”一词就出现6次,而“一会儿”既涉及“一”字的变调,又涉及“儿化”音,平时出错率很高。在测试中也注意到,应测者在读此词时要么全对,要么全错。虽然文章本身很好,但对于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言,完全相同的音变现象在400个音节中频繁出现就显得不太严密。朗读作品是考查应试人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水平,重点考查语音、连读音变、语调等项目,作品宜选取一些与现代生活联系较紧的、通俗易懂的、风格轻松愉快、读来朗朗上口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既可以增加人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又可以寓普通话学习于轻松愉悦之中。
测试员整体素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河北省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采用2名测试员与一名被测者面对面口试的方法进行,主要凭借测试员的听辨音能力及其对测试标准的把握来打分。测试结果完全由测试员来评定,测试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对评分标准的理解把握甚至测试员的心理和情绪都会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因此,提高测试员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测试质量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提高测试员的听辨音能力和普通话水平在测试中对缺陷和错误的判定主要依赖于测试员的听辨音能力,这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评分差异。另外,如果测试员的普通话水平不太标准,当遇到与自己相同的语言缺陷时,容易产生心理认同现象,以至不自觉地忽略对此类缺陷或错误的判定。所以应定时对测试员进行提高培训,如:可在每年测试前组织测试员集中学习普通话语音知识和评分标准,互相交流讨论,以发现不足,改正提高。
其次,测试员要增强责任心、事业心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劳神费时、劳动强度大又很枯燥的工作,这就要求测试员要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测试中去,抱着对测试工作负责、对应测人负责的态度努力克服主观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测试中可能出现的主观性偏差,使测试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客观可信。
测试评分标准有待进一步科学完善
为了使普通话测试工作更加科学准确,河北省2002年对原测试评分标准进行修订,在评分的量化标准、错误与缺陷的判定等方面规定得更为详细,在近几年的测试中也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通过实践发现,有些方面特别是后2项朗读作品和说话,在缺陷的判定上、在测试标准的量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在朗读作品和说话2项测试中对于缺陷的判定应与前2项读字词有所区别因为朗读和说话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口语表达,有时为了表达某种特殊情感会夸大或弱化个别调值,有时因语速较快会使个别韵尾归音不到位,但整体综合判断这些并不影响普通话语感,这种情况在测试中经常遇到。有的应测者虽然在读字词时发音准确,很少有缺陷,在朗读和说话时整体语音面貌也很好,但若严格按细则所规定的缺陷标准推敲却有发音不到位现象。如:在个别句子里复韵母ai发音动程稍短或o圆唇程度不够等,对这种情况应根据表达需要整体把握,而不应直接按缺陷扣分。
对朗读和说话的评判应多一些量化标准在这2项测试中,测试员依据评判标准进行综合判断的因素较大,标准量化得越细,主观随意性越小,客观准确性越高。如朗读的评分标准中对方言语调“按严重程度酌情扣分,轻微的扣1分,比较严重的扣2分,严重的扣3分”,而在实际操作中,轻微、比较严重和严重这三者的界限不易把握,应规定一个具体量化标准。在说话的评判中“成系列的语音错误或缺陷”,是判定方言轻重的重要依据,这一项在测试中同一考场的2名测试员打分差异最大,因此有必要对“成系列”做出详细解释。这样,一是在测试中更便于操作,可减少打分偏差;二是在应测者提出疑问时,可解释得更为有理有据。
说话一项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需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在此项的评分标准中要求根据“词汇、语法合乎规范、偶有不规范、屡有不规范”这3种不同情况来打分。说话不同于写文章,它具有即时性和不可修改性,加上应测者多数心情紧张,要在3分钟的测试时间内完全做到用词准确、语法规范并非易事。大多数应测者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词汇、语法不规范现象。那么出现几次属“偶有”?出现几次以上属“屡有”?不同测试员对此的把握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在词汇、语法规范程度的评判中增加一些具体的量化标准,使评分标准更严密、更科学也更具可操作性。
另外,还要不断加强对测试方法、测试手段现代化的研究,努力探索出一种独具特色的、科学可行的现代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法,借助信息科技技术使普通话水平测试质量得到根本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学院教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