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商大陆投资发展成因研究

2009-09-16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直接投资成因发展

王 治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商大陆投资显著增加,投资领域开始偏向于一些规模较大、产业层次较高的制造业。文章从经济规模和经济政策(宏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观)和企业发展战略(微观)三个层面对这种投资发展趋势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直接投资;发展;成因

一、引言

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开始接触交流,台湾对祖国大陆直接投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79年-1991年的试探性投资阶段、1992年-1996年快速扩张阶段和1997年后大企业投资为主的深化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探索起步阶段,双方以合资与合作为主,投资数目少,规模小。第二阶段为快速扩张阶段。1992年起外资进入祖国大陆步伐加快,此后台湾成为对祖国大陆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台湾对祖国大陆不仅投资数量急剧增加,而且投资规模较前期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平均投资规模大幅扩大,据台湾投审会统计,1994年的单项平均投资规模超过100万美元,1996年则达到339万美元。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为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为主的深化发展阶段。1997年以来,台湾对祖国大陆直接投资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投资部门不断扩大,一些较早进入祖国大陆的台湾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经历了前期试探性投资后,开始逐步扩大在祖国大陆的投资。2001年开始。台湾对祖国大陆合同台资大幅上升,2001年合同台资达到69.14亿美元,较2000年合同台资40.42亿美元增长71.05%,2003年合同外资达到85.58亿美元,较2002年合同外资67.4亿美元增长26.97%,2005年合同外资达到103.58亿美元,较2004年合同外资93.06亿美元增长11.3%。据台湾“经济部”统计,2005年单项投资金额进一步提升到463万美元,且投资行业由过去的传统行业向电子电器、精密仪器等高科技制造业发展。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台湾在大陆投资项目七万三千多项,台商实际投资446亿美元。如果考虑来自香港地区、维尔京群岛等地区投资中隐含的台资,实际台资将会大增。

台商大陆投资经历了由金额较小、集中于传统化工、制造业逐步开始转向金额巨大、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等行业的转变。影响这种发展趋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些学者从市场需求、制度环境、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政策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如石正方(2004)利用认为台湾对大陆投资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大陆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吸引;殷存毅f2007)通过昆山市的实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用地和劳动的成本是影响大陆台商制造业竞争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本文则试图从宏观的经济规模和引资政策、中观的产业结构、微观的企业经营战略三个层面来对这种投资发展趋势加以分析。

二、经济规模和引资政策

1,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内需市场是吸引台资的重要诱因。大陆有着众所周知的超过13亿的庞大人口规模和纵深宽阔的经济腹地,从1978年~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 473亿美元增长到3,280 1万亿美元,平均增长9.8%: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 360美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0%,占到世界第四位;2007年进出口总额21 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年均增长17.4%: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已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2007年的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外汇储备从1989年的55.5亿美元到2007年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大陆在劳动力成本、投资环境、市场需求与原料供应等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和巨大潜力,成为了东亚经济增长的中心和引擎,是世界FDI流入中心之一。虽然东南亚等国在市场结构、引资政策,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上也和大陆相似,但其经济规模、发展空间和内需市场狭小。对台资企业来说,在拥有庞大经济实力和内需市场的大陆投资,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规模效应,实现利润边界最大化(庄宗明、马明申。2007)。

2,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对台湾直接投资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大陆的开放政策及开放程度促进了台资的投资。从1978年确定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开始,为吸引吸引外资,中国大陆对外商投资者提供了“超国民待遇”和投资税收政策。尽管大陆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了WTO,但大陆仍存在区域差异、市场准入控制以及烦琐的审批程序等不利于因素,其非关税壁垒依然严重。因此,为了获得优惠投资税收政策和绕开非关税壁垒,2000年以后,台湾企业更愿意选择在电子资讯、机械、精密仪器等领域在大陆进行直接投资。并且投资的比重大。以期获取非关税壁垒带来的垄断利润。

其次,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受到台湾当局政策的限制和阻扰。在1988年前,台湾当局提出不直接通航、不直接通汇、不直接接触的“三不原则”;1996年李登辉提出“戒急用忍”,对台湾地区企业赴大陆投资限制严格控制,使两岸经贸合作受到消极不利影响。多年来,两岸经贸呈现出单向、民间、间接的状况,其原因就在于台湾实施贸易宽投资严、出口宽进口严政策导致的结果:这些都极大限制了台商在大陆的进一步投资与发展(卓凯,2007)。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1,产业调整与升级推动了台商投资大陆的发展。台湾从20世纪70年代提出发展新兴高科技产业政策,开始了产业转型之路。20世纪80年代积极实施“科技升级”带动“工业升级”政策:确定“十大新兴工业”为产业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领域,即通讯、资讯、消费性电子、半导体、精密仪器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种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项高科技产业作为未来扶持和发展的重点(皮军,2000)。2001年台湾又制定了“深耕台湾、布局全球”的发展战略;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台湾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呈现向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在产业结构上,工业、农业人的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2005年农业占GDP的比重为1.8%,工业占GDP的比重为24.64%,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73.56%。台湾的这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极大的促进了集成电路业、通讯工业、精密工业、资讯软件业、生物技术业等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对纺织、化工、造船、机械、钢铁等传统制造业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台商大陆投资的变化也表明了这种产业调整的影响,最早赴大陆投资是这些食品、纺织、化工、金属制品业等受冲击较大的传统制造业;2000年后相关高新技术产业也随后跟进。因此,这期间内台湾制造业向大陆大规模转移与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大关系。

2,大陆产业结构调整对台湾直接投资的发展产生了促进效用。在经济一体化阶段,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质

量,取决于该国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途径。改革以来,大陆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经历了由家电业等消费品优先发展的轻工业增长和由基础设施和通讯设施迅速发展的重工业比重显著增长两个阶段。1978年大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所占有的比重分别为28.1%、48.2%、23.7%,到2005年。这一比重分别变化为12.6%、47.5%、39.9%;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善。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为明显,第二产业比重由1992年的43.9%上升至1997年的47.5%,此后几年这一比重有显著的下降,2002年降至44.8%,但2005年又重新上升至47.3%。第三产业则从1999年的33.9%上升至但2005年39.9%,比重依然明显偏低。在最近这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经济增长明显地具有重化工主导特征,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台湾大陆投资在这一时期也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尤其是对制造业的投资比例不断上升,这与大陆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密切关系。在金融、服务业方面,进入后WTO时代,大陆开始扩大第三产业的开放领域。近年来台湾对大陆服务业的投资不断增长,正是受到这种政策变化的影响。

四、企业发展战略

1,土地和劳动成本吸引了台湾众多的制造业投资。电子行业所谓的“微笑曲线”认为在研发、加工制造、营销等诸多环节中,加工制造环节处于最低端,对成本的反应呈刚性,这就意味着土地和劳动的成本是决定制造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台商的投资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技术密集制造业,都需要使用大量人工的加工制造环节。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初始目的或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大陆廉价的的劳动力要素,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大陆地方政府为吸引台资,竞相压低地价甚至出台零地价政策;由于土地和劳动成本的吸引,使台商对大陆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即使这种投资受到了台湾官方的种种限制,但台商对祖国投资依旧热情不减。

2,跨国公司的跟随效应和台资企业的群聚效应促使其对大陆大规模投资。大陆是“金砖四国”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和消费潜力,欧美、日本等国跨国公司纷纷在在中国投资设厂,完善其全球布局上的市场卡位和战略部署。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公司与欧洲、日本等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在跨国公司跟随效应下美国公司与欧洲、日本等国企业都纷纷加大了对华投资规模。台湾许多企业是欧美、日本等国跨国公司的代工订单大厂(0EM),特别在资讯产业上更是如此,为了赢得订单,及时出货,缩短台湾代工厂的供应链流程,更好地配合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于是在这种跨国公司的跟随效应下,纷纷到大陆设立生产基地。如电子及电器行业的鸿富锦精密工业、光宝科技、明基电通信息技术等公司都属于这种情形。此外,台资企业的群聚效应也促进了台商的大陆投资行为。许多台商企业在发展中形成了上下游紧密的产业链,当集群核心企业大陆投资时,往往牵一发动全身,会引起其上下游的配套企业跟进。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猜你喜欢

直接投资成因发展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区域发展篇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塔吉克斯坦直接投资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中国对老挝直接投资的现状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