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壁垒及其仿真

2009-09-16张阳红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

陈 伟 张阳红

摘要:企业技术创新壁垒是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壁垒形成机理,进而以混沌情景预测方法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壁垒影响仿真模型,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技术创新;创新扩散;扩散壁垒

一、技术创新与壁垒

由于技术创新的扩散会加剧企业间在产品市场的竞争,降低创新企业的盈利能力,创新企业一般没有积极性向外界披露各种创新信息,除非其确信已牢牢控制或垄断创新技术。但尽管如此,创新企业的各种信息还是会直接或间接地显现出来。如创新产品的面市、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动、企业业务的重大调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公开等。甚至,创新企业为了宣传、推广创新产品,常常会不遗余力地介绍创新产品特有的功能:为了转让其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会对其技术的获利能力详细分析和介绍。在模仿者面前,创新源是一个不断“挥发”各种信息的灰箱系统,而企业自身对技术创新扩散的管控则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壁垒。

创新源渗漏出来的信息只有通过各种中介渠道才能传递给模仿者。创新信息无论通过哪种渠道传递,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漏损和失真,中介渠道可能的效率损失也构成了创新观点扩散的壁垒。此外,创新信息的发送、传递并不都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模仿者还必须从浩瀚的信息中识别出与他(她)的模仿决策相关的信息,并过滤掉绝大部分噪声。模仿者对创新信息的敏感程度、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决定其最终所能获取的创新技术的数量和质量及相关的信息成本。综上,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就是一个自由扩散与自身管控之间反复较量的过程。

二、理论、模型与方法

混沌情景预测方法是一种基于混沌理论的非线性系统演化预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先进技术支持,侧重于应用混沌理论对复杂现象和演化过程进行解释与分析,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复杂现象和公共政策的模拟、评价和仿真。与传统的微分方程模型相比,混沌情景预测方法很容易描写基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更好地对一些难以解析表达的复杂现象及其演化进行仿真,而且能生动地、真实地反映大量个体相互作用的细致结构与模式。是企业技术创新扩散与演化的有效研究手段。下面将基于混沌情景预测方法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壁垒影响的仿真模型。

1,仿真模型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扩散仿真模型定义如下:

A=(Ld,S,N,f)

其中:

(1)基元与空间(Ld):空间是指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系统空间。基元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空间中行为个体即个体企业的抽象。每个基元都被赋予状态和行为,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在接受者。每个基元具有自身的状态和行为,并通过与周围基元和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达到自身和整个系统状态的更新。面对外来企业技术创新,每个基元可选择接受和不接受两种行为。

(2)状态(S):每个基元有两个状态,用O和1代表。状态为O表示未采纳外来的企业技术创新,状态为1表示已采纳外来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中的基元按照周围基元的状态和一定决策规则来更新各自状态。为研究方便和更具代表性,假定已采纳外来企业技术创新的基元状态在以后时间步将不再发生变化:未采纳外来企业技术创新的基元在下一时间步则按照一定决策规则决定是否采纳外来企业技术创新。

(3)邻居(N):邻居是指相互之间的技术创新关系紧密的行为个体。关系紧密的行为个体之间进行有关技术创新信息的交换,从而使企业技术创新得以扩散。邻居的类型十分重要,对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影响较大。本文采用具有代表性的M00re型邻居,即基元以相邻的8个基元(上面3个,下面3个,左右各1个)为邻居。每个基元下一时刻的状态由其在当前时刻自身的状态和周围邻居的状态决定。

(4)决策规则(f):基元遵循一定决策规则决定是否接纳外来企业技术创新。决策规则是对企业个体在技术创新选择决策规则的概括与抽象。现实中,由于利润的驱动,企业个体对各种技术创新信息非常敏感,具有较强获取动力,但同时又出于创新风险的约束而观察周围企业的采纳情况。因此。在考虑单一技术创新扩散的前提下,每个基元的决策规则定义如下:①周围是否已经有邻居接受了该外来企业技术创新;②若有,则该行为个体按照一定概率水平决定是否接受该技术创新:否则不接受。

2,仿真流程设计。本文将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空间设置为二维空间平面区域。基元为系统空间内具有正整数坐标的点。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源设定为区域中心点。如果菜基元(企业)接受了外来企业技术创新(状态变为1),则在其相应坐标处进行标记,否则不标记。采用MATLAB7,0软件,按照以上仿真模型编制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壁垒影响仿真程序。

三、仿真结果分析

由上文分析可知,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就是一个技术创新自由扩散与企业对其管控之间反复较量的过程。假定作为扩散源的企业对自身创新扩散的管控力度能够以执行纠正偏差的频率所代表的管理力度来衡量。则在仿真模型中以代码执行频率来模拟技术创新壁垒阻碍性的强弱。本文在仿真流程中设置①②三个插入点。从仿真流程可知,三处位置代码执行频率的不同。在①②处依次分别插入相应管理策略所对应的代码,以此来模拟技术创新壁垒。

为不失一般性和易观测性,取企业技术创新接受概率P为0.3。仿真时钟K设置为25,潜在接受者矩阵为定义在(0,0)—(100,100)的二维坐标空间内的正整数坐标点。只考察圆心为(60。60)、半径为50的圆形区域内的演化情景:取企业技术创新壁垒的作用区域为第25行半行,即(25,25)—(25,75),共26点,并以红色星号所在区域表示。通过多次仿真试验,并将仿真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仿真结果显示,在插入点为①的壁垒情境下。从扩散源向作用区域方向的扩散速度略微慢于其他方向,但此情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扩散仍然可以“穿透”该壁垒。这表明此时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方式难以有效控制企业技术创新的扩散:在插入点为②的壁垒情境下。从扩散源向作用区域方向的扩散比插入点为①的壁垒情境下的扩散速度要慢,但企业技术创新仍可以绕过该作用区域继续向外进行扩散。而在企业技术创新接受者的数量方面,随着管控力度的加大,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接受者的最终数量逐渐减少,两种情境下企业技术创新接受者数量前者不足900,后者不足700,后者明显小于前者;另一方面,扩散前期与后期的变化趋势有明显不同,如K=10和K=15时的接受者数量却不足200、不足400和不到200和不到300,即在扩散前期的数量变化趋势上后者比前者要慢。值得关注的是后期演化趋势,在插入点为①的壁垒情境下后期的数量变化速度最快,且伴随有明显的峰谷和较剧烈的起伏。在插入点为②的壁垒情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接受者数量变化曲线则相对舒缓。这表明:插入点①所代表的壁垒在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前期的影响比较明显,能有效控制企业技术创新向其他企业扩散,而在后期对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则具有一定不规律性;插入点②所代表的壁垒能够比插入点①所代表的壁垒更有效地抑制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在数量方面的变化。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混沌情景预测方法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壁垒影响仿真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空间中壁垒影响具有较好的生动和细致解释,对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相关研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本文仅对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均质空间中单源、各向同性的壁垒影响进行了研究,难以全面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空间扩散的一般规律,需进一步对非均质空间多源、各向异性技术创新扩散壁垒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关于这一问题作者准备另篇再议。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
“欧洲杯”有哪些新闻报道技术创新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网络组织对技术创新的贡献
技术创新语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难点分析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创业投资模式下的两类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