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人文环境研究
2009-09-15杨文会
杨文会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创新理论不断发展,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许多国家都以立法的形式将终身学习纳入法治的轨道,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经济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尚未建立有效的适合于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人文环境。文章从以人为本、良好的秩序、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社会和谐、爱岗敬业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方面研究会计人员终身学习人文环境建设,认为只有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终身学习;人文环境;人才培养;社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6-0086-03
※本文为河北省科技厅计划指导项目《创建河北省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人文环境研究》(074572107)研究成果。
一、终身学习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其现实意义
“终身学习”是培养人才的必要途径,要建立适合于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风气,必须建立适合的人文环境,以便于会计人员自觉主动地学习。从总体上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素养。
(一)国际上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现状
自19世纪60年代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开始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尔后在国际上广为推崇。不少国家通过立法,从法律上确立终身教育理论为本国当今和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如日本于1990年颁布并实施《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美国于1976年制定并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法国在1971年制定《终身职业教育法》,韩国甚至在八十年代初就把终身学习写进了宪法。此外联邦德国、瑞典、加拿大等许多国家也针对终身学习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将终身学习纳入法律规范,使之称为强化国民素质、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可见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国家富强、社会文明的基本策略。
(二)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作为“世界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变革日新月异,自1993年至今,我国的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条例相继颁发和多次修改,并针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问题于2006年11月20日颁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的经济交易事项不断涌现,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会计人员面临非常大的学习需求和压力。“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被淘汰将是必然的结果。
二、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人文环境及其创建
任何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适合的人文环境,而且人文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我省地处沿海,是北京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边缘,目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建立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人文环境已经势在必行,是我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文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人文的发展,人文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人文与经济的融合日益加快,人文已深深地融入经济中,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产品都包含着人文,而且经济借助人文的力量扩张,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笔者认为,人文环境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以人为本、良好的秩序、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社会和谐、爱岗敬业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等方面。按照政治经济理论,人文环境建设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要创建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人文环境建设,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 以人为本,创建以会计人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创建终身学习人文环境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促使会计人员终身学习,财政部作为会计主管部门颁发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目前,很多地方的培训实行每年集中培训的方式,试想在会计人员繁忙的工作时间中,需要他们抽出3~9个工作日的时间参加相关部门的集中培训学习,显然不够人性化,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因此时间的安排和管理方式体现了人文环境的优良程度。而且在组织方式上,是按照行业、按照行政规划区统一进行集中培训,还是根据会计主体的不同特点,具体按会计主体个体或群体进行集中学习是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在对企事业行政单位会计人员的调查中,被调查者80%以上认为只是考虑到会计证年检的原因或由于组织者进行严格的考勤,才被迫参加培训的。因此,目前集中培训的形式和时间安排并不是普遍的自愿。也就是说在此有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因素,笔者认为,会计主管部门应从管理上改善现有的管理方式和集中培训的时间安排。而且培训中也蕴含着相关的经济利益,会计主管部门应把对会计人员的集中培训管理纳入常规管理,制定明确的组织管理规定,同时,研究培训的组织形式,集中的规模和主体。集中培训并非将所有的会计人员组织在一起,也可以探求在培训内容上的集中,会计主管部门应按照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设计适合不同行业特点的培训内容,通过网络形式予以发布,由各个单位的会计部门或人员自主学习。而且由于实行网络化培训,其学习的地点将不再受限制,不同的层次安排不同的会计培训内容,甚至可以探求按照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为检查学习效果,可以实行网络标准化考试,考试地点也可以集中在会计主管部门,考试时间安排为每月甚至每周一次。会计人员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这样,在会计人员参加学习的时间上,就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确定学习时间,即解决了现有集中培训方式上的弊端,同时也体现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二)实行目标管理,创建良好的学习秩序
作为会计主管部门的财政部门应该着眼于目标管理,按照会计人员的行业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以达到目标为最终目的。而不应限于进行集中培训组织的过程管理,目标应该是过程的导向。这也是行政管理机构应该考虑的问题。由于集中培训的组织涉及一定的经济利益。
目前,会计人员管理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会计人员的组织管理和集中培训方面尚需规范,不尽如人意。组织单位除财政部门的会计主管部门外,有很多非会计主管部门组织,不但组织形式比较松散,而且造成人财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还容易产生腐败,增加企业的负担。以河北省为例,拥有会计人员60余万人,按照100元/人/次,省企事业单位每年仅培训支出将达到6000余万元。作为学习主体的会计人员学习欠缺主动性。不当的管理形式,学习组织的不规范,使得很多会计人员形成一种消极的认识,只要交钱就可以年检,其学习的目的被动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会计人员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
各省、市会计主管部门应认真整合会计的师资,制定专业教师从事会计人员终身学习教育资格认定标准,实行备案制度,将专业教师进行网络系统管理,实行竞争上岗,而不是目前的指派形式,这样可以使得教职人员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进行备课。学习内容应在征求意见和考虑国家形式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既要考虑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又要结合会计人员的需要,除会计改革内容之外,还应增加相应的主题,比如,金融、贸易,案例等。综合确定后具体要求会计人员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考核要求。对上岗教师讲解的内容和课件,聘用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以确定。同时,还可以将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料制作成网页,置于会计专业学习网站上,强调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会计人员学习确定目标。
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和体系,建立合理的考核目标。应严格考试制度,不能作出答案后,会计人员直接抄写一遍就算考核,而是给会计人员相应较多的机会。完全可以像驾驶员考试一样,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周期内(至少一年),会计主管部门定期更新题库,会计人员学习后,可以自主提出考试时间,通过网络提交答案。定点考试,就是主管机构设定考试的场所,每周、旬或月定期组织考试,会计人员可以自主确定考试的时间,并限定考试时间,但同时也应重视试题的难易程度,避免难度过大,要考虑到会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和效果,考核基本知识点。考试按照会计证的编号管理,实行验证考试。这样,会计人员就会围绕着主管部门建立的目标,有效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自觉地学习,从而逐步适应终身学习的主观意识。
(三)要爱岗敬业,主动学习
爱岗敬业也是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泉,一般而言,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别人认同而努力向上,在工作中如果是一个合格的员工,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感情,会努力做好工作,这就是爱岗敬业精神。主管机构和会计主体的负责人应该有效地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并且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使会计人员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不但要爱岗敬业,而且还应理解和认识会计工作的特点,享受工作的乐趣,这样会在主观上使得会计人员产生自主压力,如果不学习就可能落后于同事,会被淘汰,就会失去这样的工作乐趣甚至生活来源,在此基础上,会计人员必然会选择终身学习的方法,主动学习。
(四)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竞争环境
社会和谐是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试想在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全力以赴地实施学习计划。平等的社会环境,也是促使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动力因素,在晋升职称、提拔选用干部条件上,如果能够平等公正、任人为贤,就会有良好的和谐、平等的人文环境,产生良性竞争。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定注重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和积累,而这种提高和积累是离不开学习的,只有不断地用新的知识体系武装自己,才有可能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是会计人员坚持终身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只有在和谐和平等的环境下才能使会计人员终身学习。
(五)创建学习型河北,使学习成为日常行为
知识经济引起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对会计系统的许多方面产生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会计理论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的基本假设有了变化,会计核算的重心发生转移,会计计量模式和属性得以改进,新的经济现象不断出现等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有高度适应力,同时也需要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专业会计人员自学校走入社会后若不持续学习,则其所学知识很快过时落后。所以,政府和教育机构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观念,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和民众的共同目标。作为专业人员组成部分的会计人员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知识的提升量与资讯化密切相关,知识的增加量与时间呈反比,亦即知识增加的时间缩短,但量却呈几何级数增加。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自然需求,而逐渐养成一种日常习惯。
三、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只有建立适合于人才发展的人文环境,就会使得人才不断涌现。目前,我省的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矛盾,因此,我省应该下大力气研究适合于人才发展的人文环境因素,解决不良的社会现象,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倡导学习型的社会风气,在民众之中大力提倡学习风气,培养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创建良好的学习秩序、和谐社会、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社会氛围、个人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爱岗敬业精神等人文环境,必定极大地提高会计人员终身学习风气,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极大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媛.从教育技术学看教育技术人文环境建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4):47.
[2]闵云鹤,张虹玉.会计人文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J].管理科学文摘,2008,(10):23.
[3]于红.构建和谐人文环境的思考[N].青岛日报,2007-01-13(5).[4]杨全照.国际会计模式差异的人文环境因素 [J].财会月刊(综合版), 2006,(2):18.
[5]高绍福.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亟待加强[J].发展研究,2004,(10):29.
[6]孙颖娟,刘明瑞.浅析会计人才的培养和造就[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6):42.
[7]熊丽斌.论会计人员的终身学习[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49.
[8]赖均青.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创新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6):3.
Research on Humanistic Environment for Lifelong Learning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Yang Wenhui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adva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theory, lifelo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has become an objectiv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 even required by law in many countries.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30 years ago, Chinas economy has rapidly developed, but it has not yet formed an effective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the lifelong learning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oriented, good social order, lifelong learning concept, social harmony, post devotion spirit, and social justice and equal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stic environment for the lifelong learning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so as to keep staff, make them at their best, meeting the nee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lifelong learning; humanistic environment; talent cultivatio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张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