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

2009-09-15

决策与信息 2009年9期
关键词:子弟兵我军官兵

孙 红

胡锦涛主席指出,“热爱人民,就是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子弟兵政治本色,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我军是人民的军队,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军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是官兵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加快实现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大力培育和弘扬这一核心价值观,保持我军与人民的血脉联系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革命军人胸怀救国救民之志,无私无畏、浴血奋战,把人民从外强凌虐、军阀混战的境况下解放出来,打下了属于人民群众的红色江山。和平时期,他们不计名利、甘于奉献,以“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为荣,从茫茫戈壁到远海礁盘,从重点工程建设到抢险救灾,哪里最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子弟兵的顽强拼搏的身影。军人牺牲何止在战场,苏宁、李向群、杨业功、邱光华,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照彻中国军队迈向现代化的征程。我军成立80多年来,全军将士把热爱人民作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用鲜血和汗水书写了服务人民的壮丽篇章,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依赖。

子弟兵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因为人民是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在希腊神话里有位大力士叫安泰,他力大无比,战无不胜,是所向无敌的战神,然而一旦离开大地,他就会失去神奇的力量,败在敌人手下,因为他的力量来自大地母亲。如果把人民军队比作安泰的话,人民就是大地母亲,脱离人民群众必将软弱无力,而如果能够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淮海战役中,我军在数量和装备上都远逊于国民党军队,却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取胜,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原因何在?陈毅元帅一句话道破天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指挥淮海战役的国民党将领杜聿明感叹:“败在敌人手里可以挽回,败在老百姓手里,再也无法挽回来了!”无数耳熟能详的事例生动诠释了人民对子弟兵的鱼水深情:沂蒙红嫂用乳汁救助伤员,苏区百姓送郎当红军、送儿上战场,无数老百姓在敌人的刺刀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掩护我军伤员……我军战胜敌人的整套战略战术,都是以人民群众的直接参加和大力支持为前提的,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军在装备落后、强敌围剿的不利形势下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有了最可靠的大后方,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成就了震惊世界的骄人战绩。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军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同时,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形式和生活方式、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这些变化一方面为部队全面建设和官兵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对官兵保持政治坚定和道德纯洁带来了负面影响,对官兵进一步坚定热爱人民的价值取向、永葆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提出了挑战。如何在社会劳动商品化的环境里甘于无私奉献,如何在强调个人价值的氛围里服从部队建设大局,如何在消费文化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等,都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官兵践行热爱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牢记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保持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履行好新时期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为人民群众整体、长远利益的实现保驾护航。

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为本的观念。人民是军队之母,脱离了人民,军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解决好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使服务人民成为官兵自觉的价值追求。当前,官兵中“80后”、“90后”比例逐年增大,他们普遍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较强,大局观念、牺牲精神较弱,因而通过教育引导使官兵树立人民利益为本的观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不断强化官兵的宗旨意识,强化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作为考量个人价值的主要尺度;要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以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武装官兵,使之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军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从而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要针对社会上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加强引导,提高思想免疫力,使官兵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其次,要提高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把热爱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最根本的就是要履行好肩负的职责使命,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我军 “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我军职能由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向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拓展,一方面要求我们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强军事训练,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执行作战行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我们积极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民族矛盾、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提高我军执行非战争行动的能力。汶川大地震,凸显了提高军队非战争行动能力的重要性,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展现了我军的海上作战能力。相对于战争行动而言,非战争行动任务更频繁、更紧迫。完成好多样化军事任务,要引导官兵树立综合安全观,正确认识国家的生存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的关系,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扬我军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要建立健全各种方预案,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人民群众危急的时刻能够招之即来,迅速展开行动。

第三,要大力弘扬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军人的价值在哪里,无怨无悔做奉献”。强烈的奉献意识和牺牲精神,是在我军长期以来形成的宝贵品质,也是践行服务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面对新时期市场经济和多元化价值观念的挑战,必须要在官兵中唱响奉献的主旋律,弘扬不怕吃苦、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一要正确对待利益得失。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熏陶官兵,增强他们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引导他们跳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多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角度衡量得失,在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二要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军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军人必然与艰苦为伴。要通过严格的训练演习和急难险重任务磨砺官兵意志品质,强化“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氛围,引导官兵突破极限、超越自我,提高适应能力,形成过硬作风。三要树立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加强军营精神文明建设,用良好风气引导官兵,用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感染官兵,实现净化思想、纯洁道德的目标;弘扬雷锋精神,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积极为地方群众排忧解难,促进双拥共建工作的开展;加强条令条例和法规制度学习,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杜绝军民纠纷,维护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

猜你喜欢

子弟兵我军官兵
聂荣臻首提“子弟兵”一词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写好行动显真情
“子弟兵”称谓的由来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