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如何游说政府
2009-09-15章剑锋
■文/章剑锋
NGO如何游说政府
■文/章剑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474490100dhbz.html
就这么简单一件事儿,牵动了一个庞大的政府机器,谁都不能拍板说这件事就这么干了。
3月28日晚,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参与“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国家大事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 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2009年3月28日,“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来到中国,在北京、上海、保定等众多城市开展。当晚8:30-9:30,各地的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以加入这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活动,个人、社区、学校、企业和政府在活动中表达了共同抵御全球变暖的决心。
人民记忆
当陆家嘴地区灯火渐次熄灭的时候,高达267米的东方明珠旋转餐厅里烛影摇曳。王利民坐在一些政府官员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中间,静静聆听着电台的直播,见证浦东迎来这黑暗一刻。
为了将那些五彩缤纷的灯光切断,王利民主持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项目办公室忙活了3个月。对于此事他们最初几乎不曾抱有什么期望。
“我们是一个小小的非政府组织,要在一个大大的政府国度里面推动一件全民性的工作,这是很难想象的,”王利民说,“以前我们(在上海)没有做过这种事情。”
但是,结果却足以令人沸腾。
3月28日20点30分,浦东最高的三座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于同一时段内关闭电闸。据估计,上海当晚约有163栋商业楼宇、15所高校、32所中小学幼儿园、71个社区、100余家企业也一道加入熄灯行列。
“地球一小时”城市熄灯活动由WWF发起,上海是中国三座官方承诺并公开宣布加入此项活动的城市之一。其他两座城市分别是香港特区和河北省保定市。在非官方主导下,另外约有20多座城市熄灭了主要标志性建筑的灯光。
根据以往经验,行事风格较为内敛的中国官方一般很少愿意公开参与由非政府组织牵头的各种活动,更难见他们公开对这些活动表示支持与认可。这是比较罕见的一次。
“大家是有抵触情绪的,因为没有信心。”王利民说,“这么大个事儿,需要政府支持,这是最关键的;还要企业参与、社区投入、媒体关注,就我们这么几个人在上海折腾,感觉很为难。”
接到命题后,王利民排出了四个主攻方向,分别是政府、企业、社区和媒体,再相应集中人力去游说攻关,纯粹出于“试一试”的用意,他们相信东边不亮西边亮,总有一方面会取得成功。
最艰巨的部分无疑是政府。像上海这样一座素以“不夜城”闻名的城市,熄灯从来就不是一件拉下电闸即可的事情,它涉及一个严密和交叉的管理系统,职能划分中包括发改委、环保、市容绿化、规划、旅游、供电、灯光控制等部门。
“就这么简单一件事儿,牵动了一个庞大的政府机器,谁都不能拍板说这件事就这么干了。”
王利民并非没有做过心理权衡。在加入WWF之前,他曾在农业部东海渔政局工作了15年,对于官方的内部运作和行事方式心知肚明,深知游说之难。但鉴于政府力量之大,想有成效而不能不去争取。
WWF被政府归为外事口负责,他们的游说工作是透过上海市外事办公室进行的。要想确保信息最终能递到主管副市长的办公桌上,他们需要就整个活动项目颠来倒去地和负责传递信息的部门进行介绍和沟通。在取得他们的理解后,再开始通过外事办向政府方面递送专门信件。
在此前后,WWF的全球总部和中国总部已经分头向上海市方面吹风。他们请求“地球一小时”项目的首发城市悉尼市市长与上海市进行官方沟通,帮助他们传递希望上海能够接纳“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信息。自2007年以来,WWF中国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在与上海市高层官员会面的时候,亦将“地球一小时”内容作为要点与他们进行交流。
不过,这依然不等于在“关灯”这件事情上就一切顺利。在与外事办进行反复沟通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得到更多反馈意见。
王利民心里在犯嘀咕,一种自我矮化的情绪不时泛起。他想,政府案台上也是千头万绪,你这事儿算什么?具体到中国乃至上海的发展,这微不足道。
“我们要把这事做成,不能老想着这事怎么好,政府应该怎么做。他们要处理的事太多了,这么多人要吃饭,社会要稳定、经济要发展。”
在怀有这种自我否定心态的奔跑过程中,王利民取得了一小步突破。他终于得知他们的信件已经传递到主管副市长的案台上,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副市长又将信件批转到“相关负责部门”。
副市长批转信件的用意,并不是就此决定要参与“地球一小时”项目,而是要求各个涉及“关灯”的职能部门展开调研,提供决策所需参考依据。
这时候,王利民和他的同事依旧坐不住。他说,“在家坐等各部门的意见是守株待兔,要主动去找各分管部门的负责人介绍情况,进行沟通,推销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从1月开始到3月24日之前,王利民和另一位同事分头行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敲门拜访。按照分工,副总监级且年龄较长的王利民专门约访局长级的部门负责人,普通职员身份的同事则与经办关灯事宜的各部门具体科室对接,更翔实地推销想法和情况。
3月28日晚北京市CBD商业街熄灯前后。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熄灯前后。
“地球一小时”活动标志。
逐一登门拜访的过程中,王利民发现对方都比较谦虚,容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所以愿意坐下来交流。然而政府部门毕竟是政府部门,愿意倾听并给予肯定,就是不拍板做决定。这当中的症结在于,由于事涉多部门,每个部门都不清楚最终会形成何种决策的时候,他们一般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
“他们会说,这件事情很有意义,但绝不说我支持这事儿。一旦落实到书面上,他会尤其慎重。”
不愉快的事情基于分歧而起。站在各自的角度看待问题,有一些部门觉得事情不好办。举例来说,旅游委就提出异议。根据上海市的相关管理文件,城市景观灯光关闭时间一般在夜间21:30至22:00之间,“地球一小时”需要提前一个小时关闭,这对于旅游委是最不可接受的。
上海的景观灯光管理自1990年代就分别写进了不同的政府公文与条例之中,重要一条即景观灯光本身是旅游观光活动基本内容之一,大上海、不夜城—这几乎成为人们对于上海的重要认知。相关资料显示,上海的景观灯光布局覆盖面积已达140平方公里,提前关闭灯光令人担心这对于旅游观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王利民有不同想法,认为在政府的节能减排政策下,不能再抱着大上海、不夜城的观念不放,“你可能要把熄灯当做一个新亮点推出来,要把大上海变成浪漫城、时尚城,不能再提不夜城了。”他说,“我们也不是要把整个上海给灭掉,只是关掉景观灯。”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各执己见。友善沟通几次之后,对方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坚持。于是王利民也没办法了。
不过事情还是有了转机。在各部门将自己的意见提交给外事办汇总上报的时候,分歧的存在没有被递交到更高决策者那里。外事办和环保局出面进行了协调,这些内部协调会议没有外人在场,WWF一方也没有被邀请列座,他们只被口头通知进展以及难点,要求提供可以支撑的材料。
旅游委被最后说服,或者说没有被说服但转而表示支持,因为W W F的关灯只限于一个小时。21∶30之后,景观照明依旧继续。
3月24日,上海市外事办正式给了WWF上海办公室一个礼节性的回函,确认上海市政府作出承诺,4天后将正式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同时由当地的宣传部面向社会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