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疾病影响的历史进程各国政要都有病

2009-09-15张伟

博客天下 2009年16期
关键词:张伯伦赫鲁晓夫希特勒

■文/本刊特约博客 张伟

被疾病影响的历史进程各国政要都有病

■文/本刊特约博客 张伟

被奉为冷战经典的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厨房辩论”在精神病学史上同样被视作经典,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躁郁型精神病人与强制型精神病人相遇的经典范例。

1、希特勒动怒。

2、1959年7月25日,尼克松访问莫斯科与赫鲁晓夫在一间美国工人家庭厨房模型前“破口对骂”。

3、1797年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拿破仑(1801年戴维绘)。

像死亡一样,疾病是人生无法避免的。由于肌体功能受到病魔侵袭,患者会丧失部分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特别是在某些疾病的晚期,当神经组织和大脑的部分区域受到病魔侵害时,就会对人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于许多处于历史转折时刻的历史人物而言,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命运。沙皇俄国的缔造者、脾气暴躁的伊

凡四世晚年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每当病发之时,原本脾气暴躁的伊凡便更加暴虐无常,甚至不惜以最残忍的手段处罚他的大臣。据史书记载,在一次病发之时,他甚至亲手杖毙了唯一的亲生儿子,因此被人们称作“伊凡雷帝”。

在历史事件的紧要关头,突然发作的疾病往往会影响到历史进程的本身。在滑铁卢战役的紧要关头,饱受前列腺肥大之苦的拿破仑突然痔疮发作,使他无法集中精神指挥战斗,从而导致法军惨败。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突然而至的病痛断送了拿破仑帝国的命运。

在20世纪,人们会在因疾病而影响决策的政治家名单中发现一连串熟悉的名字。

张伯伦得肠癌,希特勒患帕金森

1939年,在慕尼黑,当老迈腐朽的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决计将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希特勒时,严重的肠癌已扩散到他的中枢神经和大脑,引起部分组织坏死,影响了他的决策和判断能力。而此时,狡猾的希特勒硬是将会谈的地点设在了慕尼黑郊外群山环抱的伯希特西加登古堡。饱受癌症痛苦折磨的张伯伦不得不在气流颠簸中飞越了半个欧洲,再爬上云雾缭绕的峰顶同希特勒进行会谈。登上山顶以后,强忍疾病痛苦的老首相虽身在谈判桌旁,但早已失去了与希特勒周旋的体力和心力,与希特勒签下了遗臭万年的“慕尼黑协定”。

1年后,在一次手术检查中,医生在张伯伦体内发现了晚期结肠癌,癌病变细胞已经部分扩散至他的脑部,并在那里形成血管栓塞,影响到他的思考和行为。根据医生的判断,这种情况至少已存在两年以上。也就是说,在签定“慕尼黑协定”时,张伯伦的大脑思考能力已经严重受损,从某种角度讲,已丧失了正常的思维能力。2个月后,张伯伦撒手人寰。

而与张伯伦坐在同一张谈判桌旁的阿道夫·希特勒也同样是个饱受疾病困扰的资深患者。1940年以前希特勒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但两个病理学因素已经开始在他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一是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经受到英军毒气的袭击导致短暂失明,而这次毒气袭击严重的损伤了他的神经系统;另一个原因是希特勒患有一种并不严重的男性疾病—隐睾症,也就是说,他的附睾在其幼年时没有从盆腔下降至阴囊内。这种轻微的畸形使得少年的希特勒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自卑感。而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其后果就是希特勒的病态心理和行为。

从1940年开始,希特勒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根据希特勒的私人医生莫雷尔记录,希特勒的血压有时高达140/200毫米汞柱(正常范围为60~90/90~140毫米汞柱)。1941年,希特勒出现了轻微的心脏机能不全,并伴随有高血压症状;第二年,随着不断的头痛和高血压,希特勒出现了部分的记忆丧失,并出现了典型的帕金森综合症初期症状:手指出现特殊颤抖、肌肉不灵活、行动僵硬、双臂微弯、身体前曲、手臂半张半合。

患病后的希特勒每天必须服用他极为信任的私人医生莫雷尔给他配制的一种特殊的“解毒药片”:每片含0.04单位马钱子浸膏和0.04单位颠茄浸膏,这意味着他每天要摄入大量有毒的马钱子碱和阿托品。长期摄入这些物质使得希特勒体内的毒素慢慢积淀,他的皮肤在阳光下呈蜡黄色,并逐渐产生了细微的红色斑点。

在希特勒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的帕金森综合症已非常严重。手臂的颤抖使得他无法签署文件,甚至连打字机也无法使用。在非公开场合,他必须靠拐杖行动。伴随着他的病入膏肓,第三帝国的国势也一落千丈。

雅尔塔会议上的病态元首

长期以来,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史学家: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是什么原因使得一向沉稳老练的罗斯福轻而易举地答应了斯大林提出的战后世界划分的苛刻条件?来自病理学家们的解释是—罗斯福有病。

1921年,在罗斯福39岁生日那天,病毒侵入了他的脊髓。两天之后,他的下肢瘫痪、软骨和下肢肌肉痉挛。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当负责接待工作的美国海军中尉霍顿看到极度疲劳的罗斯福被警卫小心翼翼地抱着放到吉普车上检阅苏军仪仗队时,不禁大惊失色道:“他的皮肤发灰,好像半透明似的。”

目睹此景,与罗斯福同机到达雅尔塔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对身边人说:“他(罗斯福)已经没有他的权力所需要的体力了。”

而当时,参加雅尔塔会议的斯大林也腰弯背驼,肚子胀鼓,以至难以系住裤子。雅尔塔会议的盛宴结束不久,斯大林开始感到头疼,继而恶心呕吐、耳鸣和轻微眩晕,最后血压下降。苏联著名心脏病专家给他做了初步诊断后断定,斯大林的心脏发生了心肌梗死。此后5个月内,斯大林3次心脏病发作。1945年以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内闭门不出,也很少亲自制定政策,直至1953年因心脏病和脑血管破裂而死。

赫鲁晓夫、尼克松都有精神病

1960年代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风采不知令多少女性倾倒。但很少有人知晓,大学时代的肯尼迪因为在打橄榄球摔伤了脊椎,使得他在人生的剩余时间里,总离不开金属背心和拐杖。每当风度翩翩的肯尼迪的演讲进行到高潮时,他总会闭紧双眼,紧握的双拳猛击胸口。这个迷人动作不知使多少女性听众为之疯狂。可是,她们不知道,使肯尼迪做出这个动作的原因,竟是背上一阵阵刺骨的疼痛。

有一种疾病最容易被人们忽视,这就是心理疾病。而因历史人物患心理疾病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例也是不胜枚举的。在20世纪的历史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1958年,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而这以后的赫鲁晓夫,与先前人们熟悉的那个质朴、憨厚的“乌克兰矿工的儿子”判若两人:喜欢插科打诨,对人放肆无礼,狂暴无常,经常由尖锐的嘲讽变为愤怒,满口恶言,甚至在冠冕云集的联合国大会上悄悄脱下身边一位沉浸于酣梦之中的沙特阿拉伯代表的皮鞋,猛敲桌子,然后狂笑不止。精神病学家称这种疾病叫“抑制解除”,其病因往往是患者在长时间精神压抑以后,突然间压力解除的结果。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赫鲁晓夫的对手中,也有一位精神疾病的患者,他就是当时的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1959年7月,尼克松访问莫斯科。在他的日程表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主持一个有关美国工人生活状况的展览会。不料,在一间美国工人家庭厨房模型前,苏共中央总书记和美国副总统最终“破口对骂”。这个被传为冷战经典的“厨房辩论”在精神病学史上同样被视作经典,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躁郁型精神病人与强制型精神病人相遇的经典范例。

联系编辑:(010)67148585-8006 邮箱:treewall@126.com

猜你喜欢

张伯伦赫鲁晓夫希特勒
维尔特·张伯伦 篮球之王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指责
刺杀希特勒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
英国曾计划劫持希特勒
希特勒看电影
对赫鲁晓夫军事改革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