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锦涛:带领中国人在危机中屹立不倒

2009-09-15邓科刘建平

博客天下 2009年23期
关键词:吴伯雄波音主席

文 / 邓科 刘建平 等

胡锦涛:带领中国人在危机中屹立不倒

文 / 邓科 刘建平 等

http://www.blogweekly.com.cn

胡锦涛 / 中国国家主席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其13亿人口中有大约70%的人都处于15岁到64岁之间的黄金工作年龄阶段。中国也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以推动内需增长,使中国人在危机中屹立不倒。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年轻、现代、和谐的社会。 《福布斯》评语

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国庆大阅兵

他们眼中的胡锦涛

舅奶奶:他从小很懂事

江苏省泰州市青年路和东进路的交汇处,矗立着一幢20多层高的工商银行大楼,大楼的一侧是一座有着两进院落的平房。平房大门紧锁,门牌上写着“多儿巷3号”。当地人说,这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老屋。

按照新华社公布的简历,胡锦涛是安徽绩溪人。但实际上安徽绩溪是他的籍贯,他的祖上多年前已从绩溪迁到泰州,胡锦涛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泰州度过的。

如今的多儿巷3号已没有人居住,在它不远处的一幢楼房的二楼,住着胡锦涛的一位舅奶奶刘秉霞。

国家领导人代言一个国家的形象,本刊搜集整理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友、儿时伙伴、国际友人以及媒体记者等的记忆与描述。

刘秉霞说:“胡锦涛在老屋里住了好多年,直到考上大学才离开。他从小很懂事,不顽皮,从不同人斗嘴,不同人吵架”。有时贪玩一点,大人在旁边稍微“哼”一下,他就马上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很快改过来。“这孩子不需要大人操心”。

据她回忆,胡锦涛在家里话不多,不爱宣扬。有一次他在班里被选为了班主席,家里也不知道,后来还是从他同学那里了解到这件事。令刘秉霞老人印象深刻的是胡锦涛学习很出色。“他放学回来把书包一放,就开始做作业。”她比喻说,“他学习就像走路,一步一步地,从不打岔。”

儿时同学:性格很随和

1953年胡锦涛小学毕业进入私立泰州中学(现泰州二中)读初中。胡锦涛的同学夏道球还记得初中三年胡锦涛的操行一直得的是“甲等”,而自己“时不时有些小动作,有时得的就是乙等”。夏道球说,初三时胡锦涛入了团,当时班上40多人,入团的不到10人,“因此入团的人都是很先进的”。

1956年初中毕业,胡锦涛考上了泰州最好的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他和居鸿富、夏道球都分到了四班。居鸿富说:“那时我们实际上都还是小孩子,闹一闹,做做小动作是时常有的事。相比之下,胡锦涛尽管年龄比绝大多数同学要小,但显得更懂事一些、成熟一些,他很少像我们一样调皮。”

夏道球回忆当年,认为胡锦涛“政治上比一般同学要成熟”。他说,1958年“大跃进”时,学生都被安排去打石子。一些同学发牢骚,胡锦涛就安慰大家说,“发牢骚没有好处,先干好了再说。”

据居鸿富介绍,胡锦涛开始在班里任学习委员,在高三时被选为班主席。夏道球说:“那时他就显露出了一定的领导才能。”

党校教授:修养深厚,平易近人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东京是近年来活跃于理论界的一位经济学家。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10年,恰好他也在中央党校。

王东京回忆,胡锦涛任党校校长时,经常与党校同事们一起商量讨论如何搞好党建工作。来中央党校接受过培训的学员对胡锦涛的印象都很好,他们认为胡锦涛同志不仅个人理论修养深厚,而且平易近人,和他在一起学习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每次培训活动,他不仅要亲自前来做开学动员、参加结业典礼,而且经常前往学员宿舍,找学员座谈,为他们答疑解惑,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干,争取结业后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8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2009年新年祝词

在党建过程中,胡锦涛很注重党校的纪律问题。比如,有一次一位教员在讲课过程中方法不大得当,事后,胡锦涛亲自找到这位教员做思想工作,一方面批评了他的过失,另一方面积极跟他做思想工作,尽可能地把严肃的说教、把严厉的纪律用温和的方式表达出来,促成了党校领导与教员、教员与学员之间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吴伯雄:EQ、IQ过人

去年3月,国民党在“总统大选”中赢回台湾执政权后,吴伯雄5月间代表国民党访问北京,以台湾执政党主席的身份与胡锦涛进行会谈。

吴伯雄说,“胡总书记格局很大、看得很远。”“可以想像站在13亿人口的位置上,不论是IQ(智商)还是EQ(情商),胡锦涛一定是过人的。”“他给我的感受也是这样,很冷静、很诚恳、没有废话,我相当钦佩这个人。”

吴伯雄眼中的胡锦涛是“理性、务实、有同理心的领导人”。吴伯雄说,胡锦涛常表示不能把协商搞成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人家身上,应该异位而处。因此,“(在两岸关系上)我们是以小事大,当然要有我们的智能,但是大陆是以大事小,就应该大方一点。”“我想胡总书记有这样的格局,他看得远,不在小事情上斤斤计较,把握大的方向。”

高金素梅:他像一个大家长

今年8月,在台湾“风灾”一周过后,高金素梅率台湾原住民代表团访问大陆,收获出乎她的预料—刚到北京即获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接见。

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她时说:“台湾同胞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在高金素梅的眼中,胡锦涛就像一个大家长一样。“他很及时地表达了关心,很真诚,完全看不到领导人的架子。”

日本友人:冷静、温和、重情义

2008年5月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乘专机抵达日本羽田机场,开始对日本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抵日伊始,他却并没有急于会见政府要人、达官显贵,而是迫不及待地与一群老友抚今追昔,共叙友情。西园寺一晃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西园寺一晃出生于名门望族,其曾祖西园寺公望曾两度出任日本总理大臣,其父西园寺公一人称“民间大使”,为推动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做出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因为父亲的工作,1957年只有15岁的一晃随全家到了北京,而且一住就是整整十个年头。在那十年里,他对中国从陌生到熟悉、热爱,不仅拥有了令他和弟弟怀念至今的“中国妈妈”邓颖超,也结识了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胡锦涛。

一晃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而年纪比他仅小两个月的胡锦涛那时已是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的学生。在各种校际交流活动中、在共同迎接国外友人的联欢中,两人逐渐熟络起来。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冷静、温和、坚强、善于倾听的人,他总是很用心地听别人在说什么。”提起这位老朋友,一晃先生总是忍不住地称赞。

“我觉得重友谊、念旧情不是胡锦涛所特有的品质,而是中国人的一贯传统。三十年前邓小平先生访日时不顾很多人的反对,登门看望当时‘戴罪在家’的田中角荣就是很好的例证。”一晃先生认为中国人这一传统得益于儒家思想,“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世界上并不太多。”他感叹道。

外国记者:他展现了大度和自信

“不时微笑,还开起了玩笑”。在路透社北京分社社长林洸耀的眼中,胡锦涛一直是一位很有自信的人。

除了胡锦涛进出人民大会堂时都跟记者们握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让林洸耀深切感受到了这位中国最高领导人亲切的作风。当他向胡锦涛抛出问题后,许多外国记者都盯着胡锦涛听他回答,而精通中文的林洸耀却埋头记起了笔记,等到翻译开始翻译的时候,林洸耀就抬头看胡锦涛。“好像主席也在看我这边,因为是我问的问题,他也微笑,我也微笑。”林洸耀后来在文章中写道:“他时不时微笑,手势活跃,甚至还开起了玩笑,打破了人们以往对国家领导人沉闷刻板的印象。”

《联合早报》记者叶鹏飞也曾描述这样的情景—当胡锦涛被主持采访活动的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刘建超提醒说,规定采访时间已经到了,他笑着表示愿意再接受一个提问,并在回答时表现得相当轻松幽默。记者假设性地问他如果有可能,希望能参加哪些奥运体育比赛。胡锦涛听完翻译后笑着说:“哟!没想到最后一个题目是最难回答的题目!”他透露了自己的运动喜好:“我比较喜欢乒乓球、游泳”,接着表示“如果让我选择比赛项目的话,我会选择乒乓球”。不料他紧接着又笑着补了一段说:“不过我要告诉你们,中国乒乓球队的队员名单啊,已经对外公布了,因此我这个愿望看起来是难以实现了!”

国外媒体:一个强硬但开放的领导人

“胡锦涛穿着黑色西服,他神色愉快,从不失态……在西雅图,他对比尔·盖茨说:‘我每天都在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在华盛顿,他更像一个强硬但开放的领导人。……在耶鲁,他用诗歌般的语言说中国的发展依赖人民,也服务于人民。”美联社的一篇文章用上述几句话概括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6年对美国的访问。

带有波音标志的棒球帽,是波音公司员工代表向胡锦涛赠送的礼物。当时,胡主席笑着接过帽子,接着就把帽子戴在头上,并拥抱这位员工代表。此时,位于西雅图的波音飞机总装厂里,约有5000名波音员工以及来宾,看到戴着波音帽子的中国国家主席,众人先有片刻的吃惊,随即“哗哗”鼓起掌来。

《纽约时报》评论说,胡锦涛对波音公司很熟悉,他能脱口而出波音飞机过去几年的销量以及当时的订单量,中国使用的波音飞机数量,还有1972年以来中国用以购买波音飞机的巨大金额。

猜你喜欢

吴伯雄波音主席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主席致辞
波音百年:战火中走来的民航巨人
波音CST-100飞船试飞再推6个月
吴伯雄大陆行:两岸共同开启和平发展春天
波音757-300中远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