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结合点 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2009-09-14郭云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6期
关键词:结合点领会内涵

郭云锋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要教育好下一代,就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使命。

如何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呢?仅依靠报告和会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嘴里讲,而且必须赋予实际行动。要使科学发展观进入课堂,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自己熟悉十七大会议精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才有利于进行教学,才能够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进入课堂,落到实处。

认真研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准确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前提。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看十七大会议精神专题知识讲座、参加各种培训会议、成立专门研读小组和自学等形式,深入研究十七大精神,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我校采取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思想政治教师为主要成员,成立了专门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研读机构,通过半年的研讨学习,全体成员基本上领会了十七大会议精神,能较完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思想政治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科学发展观进入课堂做好了铺垫。

找准结合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捷径和关键所在。首先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使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教材之中去。我校思想政治教师采取分工合作,重点突破的方式,将全体思想政治教师按年级分成三大组,分别从各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人手,找准知识的结合点。如九年级研讨小组就将教材之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和第三框题以及第三课的有关知识点紧密结合起来,并编成了一本小册子,供教学使用。特别是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及中国的道路等相关知识点,与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进行透彻地分析,真正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也更有利于教育教学使用。

第二、找准与学生实际特点相符的结合点,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生动活泼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避免空洞、抽象和成人化。作为中学生来说,可塑性很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成型,好奇心特别强,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最佳年龄,是帮助其树立理想的最佳时期。但是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思维方式也是有限的,各方面都还未成熟,不可能站在一个高度去分析问题,去理解一个问题,还要我们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浅显易懂的道理,耐心地去讲解科学发展观。对他们绝不能生搬硬套,平铺直叙地去说教,讲空洞的大道理,甚至停留在“说白话”的层面。例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这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上的利用。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是多元文化“地球村”,在本课中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实际上就是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观点。此内容十分抽象,只有通过学生身边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才能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观,也才能真正让学生们运用科学价值观去领会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书育人,培养四有人才。面对飞速发展的大千世界,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面对激烈竞争的世界,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这就要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科学发展观的意识,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深入研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准确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并将其融入教材之中去,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猜你喜欢

结合点领会内涵
当代年轻人不能领会之痛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挖掘习题的内涵
认真领会全会精神 努力推动人大工作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找好老促会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