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标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2009-09-14邓权恩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6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母语学习效果

邓权恩

本人认为要使新一轮的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取得成功,提高农村初中外语教学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是统一的,任何割裂和对立二者关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力是知识发展的升化。二者相辅相承。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初中阶段应重在打牢基础。英语作为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科,它有自己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只有对这些知识掌握牢固,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练程度,才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流。英语有大量的词汇、复杂的语言规则和时态变化,如果我们没有弄懂这些东西,要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写出一篇符合文法的文章,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强调能力,但更要注重基础。

听读与说写

听、说、读、写相辅相承;重视听说,不能忽视读写。

听、说、读、写既是英语学习的方式,也是英语学习所培养的技能。结合新课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理念和目前我国的评价方式及考试制度,我赞同听、读为先,说、写跟上的教学策略。在中国,英语的学习缺乏语言环境。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和依赖于课堂教学,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加强读写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认知规律基础上,大量阅读英语文章,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笔头训练,如造句、翻译、作文等,教学效果定然更佳。

以阅读为突破口,提高语言的复现率,积累语言知识与素材。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使用英语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读。以写为载体,加强语言正确性和准确性训练。通过各种写的形式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认知规律,培养自学能力。

听、读、说、写四种不同学习方式,不同语言技能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功能和学习效果,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母语与目的语

外语教学中母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是语言教学中争论不休的话题。今天,人们格外看重用英语组织教学,于是母语的使用就易受到挑剔甚至指责。事实上,母语在外语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农村初中就更加如此。初中学生初学外语,对目的语的规则了解不多,他们便希望能使用已具备的母语知识去解释外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这样学习起来效果要佳,他们的积极性也更高。

实践证明,母语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

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益。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张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初中阶段的学生尚处于不成熟的年龄阶段,自控力不强,大多数学生都需要在老师的监控下学习,而且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其学习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老师的科学安排、深入浅出的讲解,说他们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试想对于这些连英语的皮毛都尚未闹懂且情绪极易波动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吗?掌握得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吗?懂得英语学习的规律吗?“以人为本”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同义语,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把课堂控制权交给学生,更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母语学习效果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母语
莲心宝宝有话说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