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子的梦想

2009-09-14

37°女人 2009年8期
关键词:妈妈学生

林 子

2008年12月,张俊青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此时,他还只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07级的一名学生。不过,与其他同学的差异不仅仅在于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还在于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已是26岁“高龄”。而这些差异的背后,是他26年人生中那些不同寻常的经历,以及对梦想的执著……

曾经幸福的家瞬间支离破碎

1983年2月,张俊青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爸爸张志栋是烟台工程机械厂运输队司机,妈妈马连君是厂里的刨床工。在父母的疼爱和教育下,张俊青自小学习琴棋书画,尤其喜欢画画,似乎对此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上初中时,张俊青获得了“中日韩三国少儿美术大赛铜奖”,父母觉得他在美术上可能会有发展前景,便将他送往上海、杭州等地进行专业学习。

1998年,在烟台三中读初三的张俊青考上了位于杭州的4年制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学。欣喜之余,每年1.3万元的学费外加不菲的生活费,又让这个月入只有千元的家庭有些捉襟见肘。

为了支持儿子的学业,张志栋夫妻辞了职,把房子做抵押,从银行贷款买了一辆大货车。从此,张志栋跑起了货运,马连君则来到杭州,一边照顾儿子的生活,一边做零活贴补家用。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很有奔头。

2002年7月11日,张俊青正在上课,马连君接到一个电话,是与张志栋一起开货车的朋友打来的:“嫂子,不好了,张志栋出车祸了!你赶紧来一趟合肥吧!”

母子俩搭乘长途客车,一路上心急如焚,赶到合肥时已是第二天凌晨。来到交警队,等待这对母子的是残酷的现实:张志栋开的货车发生追尾,车辆报废,他在车祸中身亡……

张俊青扶着瑟瑟发抖的妈妈来到殡仪馆,看到熟悉的父亲躺在小小的停尸柜里。他呆立了很久,最后忍不住跑出门去,坐在台阶上号啕大哭。一个陌生的工作人员走过来,递给他一瓶矿泉水,拍了拍他的肩说:“小伙子,爸爸不在了,你得照顾好妈妈,把家顶起来啊!”而此时的张俊青,除了哭泣,似乎别无选择。

一周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出来了。张志栋与另一辆车的车主各负一半责任,他车上价值60万元的货物几乎全部损坏,除了保险公司和对方司机赔偿一部分,张俊青家中要承担近10万元的赔款。买车时欠银行的贷款还没有还完,在亲朋好友处欠账共有四五万元,如今又平添10万元债务,算下来一共20多万。这笔钱对于经济收入微薄的母子二人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张俊青捧着父亲的骨灰,与孱弱的妈妈一路哭着回到家。可走到家门口,两人才发现,因为无力还贷,银行将房子封了。

想在家中给父亲摆个灵堂,如今都成了奢望,张俊青挽着形容枯槁的妈妈,跌跌撞撞将父亲的骨灰送到墓地寄存。返回时,父亲生前的一位朋友找到张俊青,吞吞吐吐地说:“你爸当时还借了我5000元钱,我有借条的……”由于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虚弱的妈妈已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张俊青看着那位叔叔,一字一顿地说:“你放心,钱,我会一分不少还给你的!”

张俊青的表姐悄悄对他说:“你们条件不好,欠我的4000元钱就不用还了。”就为这一句暖心的话,他和妈妈感动得当场掉下泪来。

为了能够活下去,张俊青与妈妈租了一间破棚子。棚子在一条坡道旁,棚顶比紧临的路面还要低,旁边是一座桥,很多居民都将垃圾倒在棚子后面,常年没有人收拾……这是他们唯一能住得起的“家”了。

不久,马连君找了份临时工,催促张俊青先回杭州去上学。坐在开往杭州的客车上,想到曾经幸福的家瞬间支离破碎,年少的张俊青泪流满面……

暂别校园是为了让梦想成真

2002年底,张俊青放寒假回到烟台。一天晚上,他左等右等不见妈妈回来,找到工厂,才知道妈妈在上班时晕倒了,被送进了医院。

张俊青跑到医院时,妈妈正在输液。原来妈妈是因为长期抑郁再加上营养不良,导致低血糖。厂里每天管员工两顿饭,早上发一袋牛奶。为了省钱,妈妈每天早上都把牛奶省下来卖给过路的小学生,可以卖5角钱。那一瞬间,张俊青明白了殡仪馆里那位好心人的话。

眼睁睁看着妈妈在困苦的生活中挣扎,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算是“把家顶起来”吗?张俊青握住妈妈骨瘦如柴的手,在心里暗暗做了一个决定。

回到学校后,张俊青着手办理退学手续。教务科长很震惊:“你品学兼优,作品还被选入《美术高考速成系列》,校方已经决定将你保送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你怎么能走呢?”张俊青哽咽了:“我必须得走……”

回家路上,张俊青忐忑不安,害怕妈妈生气。果然,回到家说明情况,马连君勃然大怒:“你怎么能退学呢?你这样做怎么对得起爸爸!他为了让你学画画,连命都搭上了啊……”张俊青转身跪在父亲的遗像前:“爸,我对不起您,我将来一定会重返校园,但现在我不能看着妈妈一个人受苦,您能原谅我吗?”马连君拉起儿子,母子俩抱头痛哭。

身体瘦弱的张俊青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教美术。他四处奔波,终于找到一份培训班老师的工作。自此,张俊青一个人带30多名学生,从早到晚连轴转,身上的油彩从来就没有洗净过。第二个月,他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笔收入——5000元钱。晚上一进门,他将钱掏出来,郑重地放在桌子上:“妈,我挣的钱!”马连君看着已经比自己还高的儿子,欣慰不已,将钱数了又数,然后从箱子里拿出家中的账本,那上面记着家里欠下的所有债务。她边看账本边说:“明天可以把你姨妈的钱先还上,我每还一笔钱,都在这上面画一个钩……”看着妈妈高兴的样子,张俊青感到由衷的骄傲。

那天,母子二人兴致勃勃地给家里做了一遍卫生。虽然房子已经破得称不上是房子,但这么一收拾,却也干净得体。两人坐在打扫过的房子里,说着话,计划着未来。

第二学期交学费时,由于一名女生的家人身患绝症,张俊青擅自为她减免了培训费。培训班老板得知后,将张俊青开除了。听说张老师要走,学生们的反应很激烈。在给学生上的最后一堂课里,张俊青教的是古典油画中的罩染。他一面示范一面讲道:“第一遍画完后要等两至三天再画,否则画面会吸油……”一个学生大声问:“张老师,等两三天,您还来给我们继续画完这幅画吗?”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不知道是谁先开始哭的,接着大家哭成了一片。学生们哭着说,以后张老师自己办培训班吧,我们过去跟您学!

就这样,张俊青离开了培训机构,自己花400元租了间毛坯房,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美术高考培训班。他给这个班取名为“尚美苑”,谐音“上美院”,那是他的梦想,现在他要亲手为这个梦想插上一双翅膀。妈妈上街发招生传单,张俊青一个人既当老师又当炊事员,经过半个月的努力,他们招收了6名学生。

家里最困难的时候,马连君舍不得买衣架,捡了铁丝自己弯成衣架。张俊青也会到屋后的垃圾堆去寻找有用的东西。一次,运气好,他捡到一根医院挂吊瓶用的铁钩子,将钩子插在一根木桩上,就可以放在家里挂衣服了。

2004年,张俊青的一名学生因为心理素质不好,央求张俊青与他一同报名参加专业课考试,并承诺为他交纳费用。也许是为了试试自己的功底,张俊青同意了。他将目标锁定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功力深厚的他竟然被两所高校同时录取。收到学校寄来的文化课准考证,张俊青与妈妈喜忧参半:读下来仅学费就需六七万元,他们根本不可能拿出这笔钱。有谁能理解这样的成功呢?比失败更令人心酸。

晚上临睡时,张俊青辗转反侧,偷偷起来拿出准考证看了又看。信封上散发着墨香,张俊青轻轻抚摸着,觉得无比亲切。如果能去上学就好了,所有人都说他的绘画功底已经相当于本科生,可是从没有高人指点他,也没有同学可以和他切磋。他第一次感到了茫然,觉得梦想是那样遥远,而自己就像一片云,轻薄得几乎没有力量停靠在梦想旁边……

第二天早上起床,妈妈走过来问:“你的准考证呢?再拿给妈看看。”看着妈妈红肿的双眼,张俊青反过来安慰她:“您看,我只要想考,随随便便就能考个好大学哩。您就放心吧,等咱们把债还完,儿子一定给您考个最好的大学!”马连君拉着儿子在自己身边坐下:“孩子,这个家对不住你……”那一瞬间,张俊青感到自己昨夜有过的消极和茫然是如此不应该——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肩负着这个家的全部责任,他要通过奋斗让妈妈过上好生活,这是一个儿子的梦想。

他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好日子总会到来。

再考大学,给生命一个交代

那个8月之后,张俊青带的6名学生全部考上了大学,“尚美苑”声名鹊起。第二个学期,他顺利招到了20余名学生,每人一学期6000元学费,除去房租、水电和日常开销,张俊青赚了近7万元钱。马连君打开账本,一笔账一笔账地对照、计算,张俊青兴奋地坐在旁边,不停地问:“妈,还差多少?我们先还银行的钱,还是先还亲戚的?我们还了钱,房子就能还给我们是吧?”马连君哽咽道:“要是你托生在富贵家庭里该多好,现在大学都念两年了。”张俊青笑道:“要是在富贵家庭里,没准儿我连大学都考不上呢。”

母子俩把账目对照完毕,激动地发现,他们可以将房子的抵押贷款还清了。

这一天是2004年9月5日。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付出了多少汗水,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张俊青终于迈出了改变命运的一步。第二天早上,他随妈妈一起去银行办理收房子的手续。签字的那一瞬间,马连君的手在颤抖,张俊青心潮澎湃。

命运,因为张俊青不懈的奋斗,给了母子二人最丰厚的回馈:3年内,近百名学生从“尚美苑”走出来,其中90%考入美术学院,还有在俄罗斯列宾学院读博士的。他们家中账本上的人名,就这样被一个一个地画上了钩……

终于,张俊青看着妈妈将最后几个人名下的欠款数字抄在另一张纸上,通过计算,这一次,他们可以还清所有债务了。

看着那些罗列的数字,张俊青抱着妈妈哭了。5年,他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吃过最好的饭菜就是猪肉饺子,但他还完了22万元债务,和妈妈一起挺过来了。

随即,张俊青在妈妈的鼓励下一口气报了全国11所艺术院校,包括“中国八大美院”中的5所,结果,美术专业考试全部通过。其中,中央民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专业成绩分数均是全国第一名。整个“尚美苑”轰动了,当时的班长是一个叫陶哲的高二女生,她把马连君拉到讲台上:“让我们为英雄的妈妈鼓掌,张老师可以去上大学了!如果钱不够,我们大伙儿捐!”

最终,在文化课考试的时候,张俊青选择了学费最低的中国地质大学。

8月初,张俊青以山东省美术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来武汉报到的前夜,他一个人跑到墓地的寄存处,将父亲的骨灰盒搬出来,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爸,您离开已经5年了,直到现在,儿子还没有能力为您买一块墓地。等着我,儿子一定要为您找一块向阳的土地,有很温暖的阳光……”

2007年9月,张俊青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同时也开始了艰辛的勤工俭学生涯。2008年7月,他承揽了一个健身中心的壁画业务,收入骤然丰厚起来。再加上他获得的珠宝人才奖学金、国家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自给自足已经没有问题。

张俊青把妈妈接到了武汉。考虑到自己白天上课,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寂寞,他给自己简陋的小家添置了一台32英寸的液晶彩电和洗衣机。一周后,张俊青到附近的中老年健身舞培训班帮妈妈报了名,这样妈妈就可以像其他女人一样享受生活了。

2008年12月,张俊青注册成立了武汉海伦墙面手绘公司。公司的办公室在武昌区紫阳路司隆百货楼上,只有20平米,员工汇集了来自不同高校的30多名贫困学生。马连君要求去公司帮忙,张俊青说:“妈妈,您好好歇着,苦日子已经过去了,我再也不让您受一点儿苦了。”妈妈落下泪来,而这一次,是幸福的眼泪。

(摘自《知音·月末版》)

猜你喜欢

妈妈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