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小福:龙兄虎弟们的光辉岁月

2009-09-13魏君子

博客天下 2009年14期
关键词:小福元华洪金宝

■文 / 本刊特约博客 魏君子

七小福:龙兄虎弟们的光辉岁月

■文 / 本刊特约博客 魏君子

只要功夫深,再青涩的小生也能“磨”成明星!

新闻提示 6月24日,香港戏班“七小福”迎来50周年“生日”,成龙、洪金宝、元彪等成员到场庆祝。活动上,“七小福”成员逐一上台缅怀求学练功时的点点滴滴,洪金宝曝成龙小时候常逃课,连累全队师兄弟被师傅体罚;成龙则称洪金宝为“最恶心的人”,当年作风很霸道。

十几年前一个闷热的下午,在夹杂着各种古怪味道的录像厅里,我已经连续看了3部武打枪战片,真的有些困了。由于眼皮一时合得太久,竟没有看到下一部电影的名字。不过,当演员表打出洪金宝、林正英时,我便一下睡意全无:依往日的看片经验,拳脚刚猛的洪胖子与装神弄鬼的林老道碰在一起,必定热闹有趣!没想到,它却并非我所期待的功夫片或者僵尸片,而是一群小孩跟着洪金宝学戏的故事片!洪金宝没有了以往熟悉的诙谐幽默,代之以严肃认真的深沉模样,对待学生虽然动辄训斥罚跪,却也能透过严师之表品出慈父真情。林正英更惨,不就是老了唱不动戏,做不得武师了吗?竟然疯疯癫癫甚至欲一死了之。

只怪当年在下浅陋无知,对这两位功夫高手演的文戏,一无兴趣,二没鉴赏能力,因此就觉着有些失望。好在影片表现那几个学戏的少年偷跑出去喝酒泡妞打架的情节还让我有些共鸣,可是看到他们回来被洪金宝罚打的那场戏却又让我心头一惊:我也是逃课出来的,回去太晚会不会……好灵的预感!当晚回家便遭父母和家访老师的二堂会审,身心皆受挫,苦哉!然痴迷不改,日后逃课泡录像厅仍时有发生,爱电影之癖亦持续至今且愈来愈深。

后来才知道,原来那部影片叫《七小福》,是根据成龙、元彪这班师兄弟在戏校学艺的真实经历改编。洪金宝在里面扮演的是他们的师傅于占元,徒弟演师傅,形体、心态揣摩极透,自然是刻画如微,于是洪金宝第二次捧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的奖杯—不知当时尚在人世的于占元看到自己的银幕形象会有何感想,也许连他本人都没想到自己的这几个徒弟居然在影坛都成了气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香港类型电影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小福”的由来

1959年,南下香港的京戏武生于占元创办了“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其实只是开门收徒的梨园学校。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孩子亦学得刻苦,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皆要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

“七小福”是于占元为徒弟们出外唱戏跑场专门组的戏班名字,最后成为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人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7个人,实际却不止,于占元的徒弟有几十个,有男有女,每次演出“七小福”时,都是轮换上台,但其中最固定、最出色者,据说是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武7人(注:“七小福”大师兄固定艺名为元龙,第一任为吴明才,他走后由洪金宝接替。成龙本来叫“元楼”,直到洪金宝约满出师后,才有机会顶了“元龙”之名)。于占元原意只是解决生计问题,却没想到“七小福”日后居然威震影坛、名扬国际,成为香港影史浓墨重彩的一章。

别看“七小福”是戏班,于占元早就带众弟子接触电影圈。原来于占元的师兄弟本来就是圈内武师,于占元的大女婿韩英杰又是香港电影界北派武师领班,女儿于素秋更是上世纪60年代当红的武侠片女星,于占元本人亦经常在粤语片中做武师演戏。有了这些关系,洪金宝、成龙这帮师兄弟很早就参与了电影演出,但和萧芳芳、冯宝宝这些当红童星比起来,“七小福”充其量只能算是跑龙套的,能够得到像《大小黄天霸》中六霸、七霸这等次要角色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在镜头前的历练和大银幕上的演出经验,最终奠定了“七小福”日后辉煌的基础。

做替身和武师的日子

众所周知,“七小福”的电影成就几乎完全体现在动作片(包括功夫武侠)的设计创新上。“七小福”除了能演动作戏外,而且个个是有名的动作指导,这归根到底还是和他们当年做戏曲演员有关。于占元本是京剧名武生,带的徒弟也主攻武生或者净行,所谓唱念坐打,动作杂耍皆须样样精通。后来洪金宝、元彪主演的《杂家小子》中两人大练猴拳,身手敏捷,面部表情又活脱一副猴样,便是当年“七小福”合演《美猴王》等猴戏的结果。而《A计划》中洪金宝、成龙扮贼唱戏蒙骗关海山一段,《华英雄》中元彪花旦打扮舞动银枪的台姿英风等,更是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了。

1971年,由于戏曲观众的大量流失,于占元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成龙、元彪等师兄弟只好各自谋生。当时他们这些戏班出身的演员走的都是进电影圈做龙虎武师的路子,似乎这样才算得上人尽其才,没辜负自己学戏时苦练的本事。成龙、元华的运气还不错,3年前先他们出师的大师兄洪金宝,当时在韩英杰的提携下已经从龙虎武师升到武术指导了。在洪金宝的帮助下,“七小福”众师兄弟开始在邵氏、嘉禾和其他电影公司做特技替身和龙虎武师,而在这段时间里,对他们来说最难忘的经历则是参与李小龙影片的拍摄工作。

《精武门》是李小龙从好莱坞回港后的第二部功夫片。当时成龙、元彪在片中扮演的都是被李小龙暴揍的日本浪人,成龙还做了片末被陈真一脚踢飞撞在墙上的铃木先生的替身。而“七小福”的另一位成员元华则幸运地做了李小龙《精武门》和《龙争虎斗》的替身,片中需要李完成的一些杂技动作几乎都由元华完成。另外,元华还扮演了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前戏耍陈真的日本学生,还有几句挑衅的台词。后来他在喜剧片《龙的传人》中街头卖艺时,就曾吹嘘过给李小龙做替身之事。

终于熬出头了

“七小福”中洪金宝和成龙是最早成名的,洪开始以武术指导闻名,后来开始自导自演电影,首部作品是《三德和尚与舂米六》,其后佳作迭出,更自组公司,成为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的重要人物。成龙则在李小龙暴毙后,被其原来的合作者罗维发掘,捧作李的接班人。不过,无论是跟风李小龙的《新精武门》,还是改编自古龙小说的武侠电影,都没有取得成功,直到1978年吴思远借成龙拍《醉拳》才令其迅速走红。元彪则在洪金宝的提携下,凭借《杂家小子》和《败家仔》迅速出位,从“替身王”一跃成为“动作巨星”,他身手灵活不让成龙,代表作《波牛》和《孔雀王子》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甚至一度超过成龙。与此同时,“七小福”其他几位兄弟,元奎、元德、元华、元武等人亦先后也都聚集在洪金宝、成龙的周围,或做武术指导,或在银幕献艺,较之以前做武师的日子要好得多了。

但也不要误会,“七小福”的成功并非洪金宝、成龙两人提携之力。元奎做导演大放光芒是从思远公司的《龙之忍者》开始,1990年代成为一代名家则来自于与李连杰、刘镇伟的合作,如今他已是赴欧美拍戏最多的动作导演;元华因出演洪金宝戏中的反派广为人知,但他真正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明星,却是主演TVB剧集《男人四十打功夫》,至于后来凭《功夫》勇夺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则是锦上添花;还有元彬、元德,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一直在邵氏做武指和演员,并未投靠当时已大红大紫的洪金宝、成龙,1990年代这对师兄弟做武指也是风生水起……也正因为“七小福”个个有实力,元秋纵然当年没能红起来,但20年后仍能凭借《功夫》中的“包租婆”一鸣惊人。

转眼间,“七小福”已经成立50周年了,看着师兄弟个个都年过半百,让人不胜唏嘘。作为演员,他们在银幕前的表演可能有了衰老的迹象,但他们作为动作指导对香港甚至世界类型电影所发挥的创造性影响却永远不会磨灭……

联系编辑:(010)67148585-8010 邮箱:bcj_119@163.com

猜你喜欢

小福元华洪金宝
小福到我家
我是劳动委员
诗书画苑
让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李元华访谈录
洪金宝 艺术这个层次上面我们还做不到,只是娱乐吧
凌辱还是自愿?儿子刀下之人是否“第三者”
小福
只因多说了一句话
硬汉的温柔
弃儿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