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与创新:开拓广播新局面的原动力

2009-09-11朱燕之

声屏世界 2009年6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广播节目江西

朱燕之

今年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六十华诞。凝望广播星空,回眸六十载历史轨迹,江西广播历经了由传统广播向现代广播的嬗变,六个频率异彩纷呈,令这片星空变得如此璀灿,搏动着新时代的强音与欢歌,成为当今信息世界中耀眼而明亮的传播之星。

迈向现代广播的一次嬗变与推动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迈向现代广播的嬗变,起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江西广播的改革与创新也由此显露端倪。传播单向、构架老套、仅靠录播的传统模式有了突破,一个走向开放多元,张扬时代节律、凸现声音优势、兼融其他传媒所长、构建广播互动效应的广播新格局开始呈现于江西星空,并进入千万家庭。其中,江西传播界的空前壮举——江西“红军之路”采访、传播活动,是江西广播以改革、创新精神力向现代广播嬗变的一次胆识卓著的成功的发韧与推动。

江西广播电台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为契机,于1985年春天开始,组织了“红军之路”大型采访、传播活动。这一盛举获得了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并得到江西省老干部局、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和省民政厅的积极协助。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组织了专业记者和社会特约记者共六十余人,成立空前庞大的采访团,配备了一批录音、摄影专业器材,运用实地采访、录音、摄影、征集史料、回忆录、诗词、书画作品等多种形式,采访足迹遍及井冈山及周边老区、长征出发地瑞金和赣南、赣东北等江西老区,以及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长征沿线各地,在北京、南京、上海、武汉、福州、济南、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等城市,用笔、话筒、相机等多种工具,采访了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老干部何长工、王震、杨成武、康克清、王恩茂、黄镇、伍修权、杨得志、舒同等一百五十余人,制作出现场访谈、录音报道等广播录音作品一百六十多篇。从1985年10月,即红军开始长征五十周年之际,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红军之路》专题广播节目。历时三个月,共播出九十余档节目。中共江西省委时任省委书记万绍芬多次亲自听取采访汇报,并作了题为《开发我们的精神宝库》的开播讲话。1986年10月,即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西五十周年之际,又推出了“红军之路”专题广播节目精选一个月,荟萃精品节目三十余档。

“红军之路”采访、传播活动是一次广播走向开放、走向多媒体应用的成功创举。这次活动除了留下大量弥足珍贵的录音回忆史料外,还征集到杨成武、黄镇、康克清、舒同、杨得志等老红军和程十发、刘勃苏等一批当代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的书画作品近三百幅,在南昌市公开举办了“红军之路”大型书画展,时任省委书记吴官正为书画展剪彩并观展;出版发行了图文并茂的《红军之路画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红军之路”大型茶话会,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并讲话。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对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发起、组织的“红军之路”采访、传播活动及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改革、创新广播传播之举作了广泛报道。

“红军之路”大型采访、传播活动,足以给广播人留下弥足珍贵的回忆和启示。它告诉我们:改革与创新的思维是走向现代广播的动力。广播的现代化之路是广播打破传统格局,走向改革、开放、创新的过程,是广播凸现声音强势、兼融众媒所长的融合过程。在这方面,“红军之路”采访、传播活动既是一个创举,也是一个启端。

改革与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天这片星空,六个广播频率交相辉映,现代广播模式异彩纷呈,生动地展示了江西广播与现代广播的接轨,宣告了现代广播新格局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形成。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现代广播新格局不是一个晚上形成的,是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的结果,期间经历过改革的阵痛、成功经验的总结以及锐意的突破。1993年11月,江西经济广播电台的成立与开播,对于江西广播向现代广播嬗变具有明显的指标意义。江西经济广播台在建台一开始就在办台体制、管理机制、传播模式、节目播出、经营理念等一整套办台的方针与原则上和现代广播的模式衔接,一步到位推出了直播播出、大板块节目构架、热线互动等现代播出方式,让现代广播新格局在传播方式上定型。此后几年直至今天,新闻、交通、都市、音乐、农村、健康等六个频率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相继问世,鼎足而立,使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在迈向“专业化”“类别化”“分众化”的现代广播进程中,实现了带有标志性的飞跃。江西人民电台实现向现代广播的嬗变,让我们感悟到,改革与创新是开拓江西广播新局的原动力。

现代广播是一个动态概念

回顾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向现代广播迈进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个快速变化与发展的信息世界中,现代广播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深化的进程。现代广播的特质就是努力运用现代数字与广播的最新技术,以实现听觉信息的最快最佳传播。现代传播观念是与时代发展、信息发展同步俱进的观念,而现代数字与广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所谓现代广播完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广播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

主持人制、热线电话、短信参与互动、大板块节目构架等都是现代广播的节目形态与外化。现代广播的内质则是节目品质和内涵的现代化,是节目高品质、高品位的不断提升。节目品质与品位的提升是在节目形态与外化完成广播现代化之后,广播人需要倾力关注与不懈追求的更高目标。

如何提升广播节目的高品质与高品位?以下两个方面须始终不渝地狠抓落实。第一,不断努力实践广播节目形态的优化。没有一个节目形态可以一成不变,纵然是优秀广播节目乃至品牌节目,也需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在调整中推陈出新。现场连线直播是近些年来推出的新的节目形态,即使这一新的节目形态,如今已由最初的单点连线发展到多点式连线直播,实现了多视角的更客观、全面的报道。至于具体的节目,更需要在不断调整中出新。现代广播是一个流程。改革节目形态,在改革之中优化节目,广播之树才能永葆常青。

第二,不断实现广播节目播出环节的优化。这是从节目日常播出的操作层面提升节目品质与品位的关键所在。播出环节的优化包含着节目播出前对节目的精心策划;热线参与类节目背后有一个默契协调的合作团队;热线导播对热线贴靠主题、内容到位的引导与掌控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优化节目播出环节不可或缺的因素。

当今信息世界新闻竞争、媒体竞争方兴未艾,称之“愈演愈烈”也不为过。一言概之,网络求“一网打尽”,报纸争“做强做大”,电视欲“恣意称霸”,而广播拼“先声夺人”。图生存,求发展,惟在各领风骚。

站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六十个春秋与风华的制高点上,洞察传媒竞争风云,眼观广播中兴之路,我们纵有无限感概,也难掩奋起精进之志。现代广播路漫漫,改革创新再扬鞭。寄望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广播人,在面对收获的喜悦与欢欣中,更多地保持一份冷静与清醒、理性与执着。我们必须正视当今广播新格局下的新问题,大力强化对频率与节目的整合,不断优化节目形态和节目播出环节。尤其重要的是,毋忘坚持广播改革与广播创新。回望与前瞻,相信江西广播定会“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我们翘首期待。 (作者系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原江西经济广播电台台长)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广播节目江西
江西银行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我爱江西奶奶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