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绣文章醉七乡

2009-09-11

含笑花 2009年4期
关键词:文山

龙 符

往事悠悠,岁月如歌。银鼠金牛,辞旧迎新。我们迎来新的春天。回眸2008年,我国经历了太多的辉煌与伤痛。百年奥运会光耀神州,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与共和国一样,有欢笑也有泪水,有自豪也有伤悲……

梦回岁月,七乡欢歌。为了迎接自治州五十年生日庆典,回忆远逝的时光,畅想春天的梦想,留住难忘的印象,作为时代的见证人——《含笑花》,弹七乡心灵的琴弦,奏响欢乐的乐章。大气磅礴的颂词《你好,文山》拉开了去年喜庆的序幕。

万水千山总关情。描写我省边纵革命斗争史的长篇纪实影视文学《历史时刻》也隆重登场,唱响了歌颂边纵英雄人物的一首嘹亮军歌,仿佛是云南边疆为革命烈士不朽的军魂,吹响的第一声集结号。

如果说2008年文山州50年州庆被称为十佳庆典之一的话,那么马关首届民间艺术节就是“云南省十大民族团结盛会”之一。作为东道主的主流文学期刊—一,《含笑花》,倾心聚焦马关就自然而然。“全国著名作家采风团马关采风行”活动,邀请当代文坛的实力派作家刘兆林、陈世旭、邵丽、王剑冰、尹汉胤、欧之德、杨红昆、张永权、胡廷武、李霁宇、冉隆中等十一名作家,赴“中国草果之乡”马关实地采访之后,写出多达八篇优秀散文佳作,构成我州文坛的一大风景线。与2002年全国著名散文家舒婷、王剑冰、林非、雷抒雁、卞毓方等先后写出一批讴歌普者黑的散文相比,这次集中一次展示高达5篇散文“名家与文山”的文学专辑,达到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又展示出文山七乡文坛挺进的实力与整体形象。

地震震倒的只是汶川的房子,震不倒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精神,还有七乡儿女震不碎的文胆与诗心。《含笑花》先后用两期杂志的篇幅,开辟专栏,铭记汶川大地震中的人间真情。天地大爱。读者每每展读此文,仿佛是一次次人格的洗礼和心灵的升华,不免潸然泪下,啜泣殷殷。

这四大板块,足以构成2008年度《含笑花》文学期刊香气十足,征服七乡文坛的王者之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亦不是《含笑花》文学期刊独特的迷人姿态与诱人魅力乎?

值得一提的是,省文联党组书记、郑明主席亲自撰写文学评论《情真意切,寓意丰厚》一文,对壮族作家瑙尼创作的电影剧本《三代歌手》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郑明高屋建瓴地指出:《三代歌手》,不仅仅是作家瑙尼对邓小平的怀念,更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纪念。他认为:该片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抒发了壮族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无限怀念与感激之情。(见《含笑花》2008年第五期)

州委副书记李小平同志也专门为5,12大地震中殉难的孩子们,写成一首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抒情诗《瓦砾》。“感人乎者,莫乎先情。”“瓦砾”这独特鲜明的意象,犹如长鸣警钟,振聋发馈。我省著名的第一代壮族老作家瑙尼,宝刀不老,重振雄风,用跳跃的节奏,蒙太奇的语言,写成诗歌《逝者的声音》。他用诗的语言,为逝去的死者,编织了一个文学的花环和心灵的祭坛。

我省著名作家、评论家张永权不仅为《含笑花》的诗歌专号撰写热情洋溢的评论,而且独具慧眼,匠心独运,力排众议,奖掖新人,不惜笔墨,向广大读者推荐新作长诗《你好,文山》,让这部优秀作品,进入更多读者的心灵世界和阅读视野,堪称“伯乐”发现“千里马”的又一典范和文坛佳话。

一、南疆文山的时代交响曲

彝族诗人周祖平创作发表的抒情长诗《你好,文山》,是礼赞自治州50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心灵的文学贺礼,正是“赤子情深赋新诗,壮乡苗岭尽朝晖。”该诗以序曲和三个乐章以及尾声五个部分,组成了一部南疆文山的时代交响曲,弥足珍贵的颂春之作。

抒情长诗《你好,文山》的最大特点就是赤子出真情,激情放歌赋真诗。正如评论家张永权所评的那样:在这幅美丽文山、神奇文山、辉煌壮乡苗岭、美丽彝寨瑶山的壮丽画卷上,我们不仅看到一个自治州的崭新形象,也从一个角度展现出多彩多姿的云南形象。因此,该长诗也是一首新时代云南的颂歌。

文学是人学,诗歌是文学中最精美的项链与最闪光的珍珠。就《含笑花》而言,还有一组抒情诗《壮乡吟》不得不提一下。不论是《水车》、《水碓》、《风流街》、还是《壮锦》、《采春茶》,都营造出“壮乡山水入画来”的诗的意象和画的意境,这种“文学的行走”,风格浓郁,视觉独特,因而别开生面。

二、汶川地震的诗歌大祭坛

多难兴邦,国家不幸,诗家之幸。

2008年5月19人14点28分,汶川8级大地震吞噬10万人生命之后的第七天,祖国第一次为罹难者设立国殇哀悼日。13亿中国人为汶川死难同胞默哀3分钟。警报、火车、轮船汽笛、汽车喇叭、同一时间拉响,向逝者致敬。《含笑花》破天荒用第四、第五期开辟两个“震不碎的心”诗歌专栏,一共发表包括《中国,灾难中挺起坚硬的脊梁》、《汶川绝恋——祭奠》、《汶川:历史永远铭记》再内的共16首纪念汶川大地震的诗歌。这些哀悼凭吊的诗作,字字血、声声泪、篇篇情、章章爱,激发读者的极大阅读兴趣。可以说,人民需要诗歌,因为,诗歌依旧没有远离生活。毕竟“不关风化体,再好也枉然。”诗歌——阼为贴近生命、时代和现实的鼓点与号角,发出了“心灵的吼声!”与时代与人民,“荣辱与共、生死相依、肝胆相照、风雨同舟”。

于是乎,我们感受到“那天/地球母亲打了一个盹,……黑色的日历上膘满了一把把的血和泪。,大地打了一个喷嚏。,天府之国变成废墟,羌寨家园转眼成了地狱……”我们听到“三分钟的汽笛声/划出一条超长的黑纱”系住地球!最后,痛定思痛,情系伤心地:“再大的灾难/如果除以十三亿/会微小得如水一滴,再小的爱,如果乘以十三亿,会汇成爱心的海洋从问的奇迹……”

中国经过生与死的大洗礼,灿烂的太阳,依然会从东方升起。地平线上,亚细亚的文明,短暂的泪水终究要化成永恒的记忆。

三、美丽马关的风情画

边城马关,龙马精神。马白雄关,万马奔腾。《含笑花》用两期篇幅,开设“名家写文山”栏目,一共发表刘兆林、张永权、胡廷武等散文家的七篇散文作品。不论是《妖娆雾马关》、《散记马关》、《走马观花》、还是《关于马关》、《阿雅古城记》、《版画马关》、《去马关》等,从不同的视觉与角度,为读者展示出一幅多元化美丽马关的风情画卷。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一句名言:“生活中的美,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马关多雾,云海苍茫。作家刘兆林独具慧眼,一眼就发现雾马关之美。

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刘兆林就曾到过离马关不远的麻栗坡前线体验战场生活,就写过一篇《雾里一团烟》的小说。歌颂边防战士在大雾掩护下完成自卫还击任务,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但爱情和生命却像一团烟,消失在雾中的故事。从此,刘兆林记住了南疆的雾。

今年的马关之行,让刘兆林知道,当年马关2676平方公里的雾土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为自卫还击,保家卫国立过战功。今日之南疆雾里,已不再是硝烟,而是幽远好听的牛铃声穿拢起来的无数小康生活图景与故事,但刘兆林依然能够嗅到雾中当年战地黄花的香气,

刘兆林在文中写道:“没有了硝烟的马关雾,虽没有北国雪那样脾气一发或拦路劫车或施冷冻人或让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魄力,却有以柔克刚般英雄用武的超常智慧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卓越能力。”

对马关雾之美,刘兆林写道:“马关是南疆有着138公里国境线的边防前哨,那里的雾,不仅美丽,而且具有了军事价值。那真是能够填满山谷爬满山头抱住群山遮住高天,滋润人畜滋养花草树木,还能保家卫国的爱憎分明之雾。”马关之雾、之美,应验了俄国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句:“美是生活”。

马关之雾,在刘兆林的笔下已经完全“人格化”,自然物被赋予了人的思想与感情。伟大诗人毛泽东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时,用词叹日“江山如此多娇。”“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刘兆林题为《妖娆雾马关》的散文,一语破题旨的则是“雾中的马关分外妖娆!”真乃妙语连珠也!用一片雾,就写活、写足了马关。以小见大,雾里见精,气、神,应验了“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古训。

老作家张永权的散文《散记马关》,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笔法沉稳,力透纸背。文中的《历史马关·边陲风云》部分,将古老冰冷的历史,写得格外动人鲜活,让人如临其境,栩栩如生。边陲风云,血雨腥风。从“八寨5E"龙上登的身上,看到边疆儿女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战争与和平,是永恒的主题。但边关盛开与绽放的,“永远是和平的阳光。”

值得一提的是张永权的《盛世鸟音》,堪称上乘之作。古往今来,状物写景,必有具象之依托。大家杨朔写过“蜜蜂”、“浪花”,大诗人艾青写过“音乐”、“舞蹈”,惟一只有张永权写听“鸟音”……这鸟声绝非噪音,而是“鸟鸣山更幽”的“天籁之音”:“清脆嘹亮、雄浑高亢,美声独唱,混声共鸣。甚至音质淳厚、清纯清亮组合的二重唱。”聆听中山公园鸟儿的欢唱、听鸟,是一种悦耳赏心的享受,一种愉悦、一种回归自然。画眉八哥、鹦鹉的唱鸣中,“听到边关小城的时代变迁,听出了边陲各民族之间,人与鸟儿间的风土人情。听出了马关人的人文情怀。”

鸟的大合唱,让张永权越听越有味,越动听,仿佛是“无标题的音乐”,“天地间的朦胧诗”。文中的主旨,被张永权一语中的:“鸟通人性,鸟与人心共鸣。鸟用歌喉,赞美边关小城日新月异的变化,赞美马关人爱鸟养鸟的人文情怀,赞美和谐如春的时代新风。马关中山公园的鸟鸣,真是盛世鸟音啊!”

其它几篇散文佳作,也是讴歌马关“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精品美文,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展开。

四、解放云南影视风云录

边纵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一直是牵动着我州各族作家心灵和笔触的一座富矿。多少年来,从郭明进、张兆阳、季炳成……都把目光投向这方圣地。

值得欣喜的是,从2008年《含笑花》第一期起,先后用三期的篇幅,连载由我州作家万国华纪实性长篇影视文学《历史时刻》,也伴随着州庆的锣鼓闪亮登场。

这部边纵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用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滇东南那个历史画卷。该剧以上个世纪1949年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云南解放前夕为背景,以纪实逼真的笔法,描绘了战场攸关云南各族人民彻底砸烂旧社会,从而获得全面解放的重大战役。塑造了以我军滇桂黔边纵司令员庄田、副司令员朱家壁等一大批军事指挥员的艺术形象,向读者展示了岁月不会忘记——解放云南进而是云南历史翻开崭新而又辉煌一页的“重大关头”与“历史时刻”。

关于《历史时刻》,从文学的角度讲,该剧讲述一个边纵武装与反动势力进行巧妙周旋与艰苦较量的系列生动故事。以卢汉为首的一大批云南仁人志士,在历史潮流汹涌澎湃的关键时刻,公开脱离反动政权,站到人民一边一进而又与昆明地区的反动势力进行生死对决的宏大战争情景。尤其是以陈庚将军为总指挥的二野4兵团,经过35天的长途奔袭和一次又一次的血与火的洗礼和英勇搏击,完成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制定的“大迂回、大包围、大追歼”,“远程奔袭”的作战任务,打完中国西南大陆上的最后一场战争,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的数万残余势力。取得最终解放云南全境的伟大胜利,继而在春城昆明举行庆祝云南全境获得解放的盛况。《历史时刻》中,还展现滇东南地区各族人民,掀起亘古未有的迎接解放大军人滇歼敌的感人画卷。

这部作品,是作者献给中华人名共和国建国暨云南解放60周年的一份厚礼。作家万国华用了近一年的全部业余时间,写出近40万字融文学与史科性为一体的厚重作品。全剧的镜头多达246个,分为ABCD四部,A部为《天若有情》,B部为《紧急关头》,c部为《碧血丹心》、D部为《追歼穷寇》。其中,每一部分和章节,都有不少的亮点,给人不少阅读的快慰。

总之,该部作品正如文山军分区政治委员刘志和评价的那样:“在这部全景式、多角度、多线条反映云南解放斗争的革命历史长卷中,伴随着那一系列宏大、生动的革命历史画卷以及细微之处人物故事的铺陈与跌宕,往往能够折射出一种没有雕琢之嫌的质朴行为以及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爱国爱乡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怀情与意象;况且,这种连续不断的情怀与意象,既五彩斑斓,又大气磅礴,不仅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而且给人遐想,给人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

诚然,该作品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作为纪实性的影视文学剧本,要尊重历史。史料必须真实,但又要有艺术创作。拘泥于历史,就缺少鲜活与灵性;胡编乱造,就通篇虚假与苍白,这个度较难掌握。史实的取舍与消化,尚欠火候,功力稍逊。第二,人物形象有些概念化、符号化、理想化的倾向,个性不突出,有点呆板,民族风情不够浓郁。第三,也许是因为万国华先生是写小说的缘故,整个剧本,文学性大于艺术性影视文学艺术的“元素”运用不够,节奏缓慢,戏剧冲突弱,视觉化的冲击力不足。不过,假以时日,精雕细刻,必能成功。

综观2008年度《含笑花》杂志,继续保持昂扬奋进的良好态势。栏目设置合理,在原有的栏目上,既推出《七乡颂歌·周庆50年专栏》和《影视文学》专栏,又开辟《名家写文山》三大专栏。治洽是这些专栏,发表了一系列令人赞赏的优秀作品,如作家刘兆林的《妖娆雾马关》、陈永林的《乡村故事》、张永权的《散文马关》、以及周祖平的《你好,文山》、万国华的影视文学《历史时刻》等等,支撑起2008年文山州七乡文坛的灿烂星空。

需要指出的是,去年《含笑花》的版面设计,尤其是封面装饰,只有第三、第五期封面稍微亮丽,有以小见大,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之美外,其余数期,均为粗糙之作,缺乏美感和品味,仅仅是一味的写真纪实,缺乏深思熟虑的结果,未见吸引读者的眼球阅读兴趣。特别是州庆专刊(即一、二期合刊)的封面,既无州庆之辉煌灿烂的色彩,又无精心的创意和构图,只有一张文笔塔的生活照和灰暗的咖啡色,实为遗珠之憾。

总之,我们衷心希望,在新中国建国60周年到来之际,《含笑花》一年开得比一年强,一年更比一年红。

猜你喜欢

文山
最后一门高考
钢铁战士丁文山
最后一科
自律是青春的必修课
后来,我们都走散了
1元吃正宗文山三七粉
文山,早已新颖迭出
文山 ,春光中写下的赞美诗(组诗)
文山百年历史的生动再现
伤口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