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再次“上山下乡”
2009-09-11
港媒报道大学生“村官”的生活
香港《亚洲时报》9月10日文章,原题:中国大学生上山下乡 城市人王巍巍(音)和他的朋友们是香营村(音)茶余饭后闲谈的主要话题。位于北京郊县的这个村庄有大约8000名村民。王的团队穿着时髦,保持着城里的生活方式,在村民中间很是显眼——村民每天仍牵着毛驴徒手在田间耕作。他们是来自北京的大学毕业生,接受了村委会顾问的工作。这些工作机会是中央政府为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现代化所制订的全国计划的一部分。
成千上万的中国大学生被派遣到农村。这让人回忆起文革时的类似措施。当时,“到农村和山区去工作”是每个城市学生的义务。但是33年后,学生们自愿到农村工作,目的是传播城市社会的成就。“我们被派到农村是因为这里需要有知识的人”,负责北京延庆县经济统计调查的法律专业毕业生林娜(音)说。
这是始于1996年的“村官”工程的一部分。到2010年时,(全中国)将提供约10万个这种工作机会。北京地区村官的月薪在2000元到3000元人民币。政府期望增加西部贫困地区的村官职位,把这些工作提供给那些因受全球危机影响而无法就业的大学毕业生。
经过3年的农村服务,村官会被赋予永久公务员工作。这个待遇是很多毕业生申请这项工作的主要原因。对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另一个重要激励是他们能获得城市户口。过去,一个人只能在户口所在地生活工作。如今,人们能在任何一个城市里生活和工作,但没有户口,就享受不到城市人口的社会福利。王巍巍说,之所以选择村官还因为他们遵循党的号召,“成为志愿为人民服务的第一人”,他说,“毛泽东说过,农村地区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今天这仍然是正确的。”
以香营乡为基地的45名学生几乎代表了村官们的工作状态。他们说日常工作非常累。他们负责回答农民们可能提出的任何疑问,并为政府的仲裁办公室提供帮助,收集分析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还负责教村民使用电脑或帮他们填写表格。
农村经历有助于较年轻的一代人——他们可能会成为中国未来的领导人,了解中国人口最稠密地区的情况。对他们来说,这也是获得中国最自由选举——村委会选举第一手经验的机会。▲(作者克里斯汀·塞古拉,陈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