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角下的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策略
2009-09-10乜堪雄
乜堪雄
◆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形成产业集群至关重要。产业集群最突出的效应是低成本优势与专业协同,集群内部通过较细致的分工形成高度灵活的专业化生产协作网络,从而大大降低各种成本。本文以重庆为例,探讨了其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及发展策略,以期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 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在特定的产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配套厂家、经销商、供应商,以及相关的服务机构(如研发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产业协会等)共同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地域化的特性,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性、群体联合行动和制度效应等集群功能,对于提高地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都有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市场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汽车产业以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集各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特点,正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一是具有良好的机械制造业与相关产业基础;二是存在较大的汽车需求市场;三是拥有一批充满活力的企业和具有较强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四是具备一些优质的、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并能够吸引其他可移动的生产要素落户本地。汽车产业集群是培育与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对于处于成长期间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形成产业集群至关重要。本文以重庆为例,探讨其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及发展策略。
重庆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拥有汽车整车企业24家,成规模零部件企业680余家,能够生产从微型车、轻型车、重型车到中高级轿车及各类特种车辆比较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汽车产业集群的雏形已经形成。实践证明,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对推动重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一)产业集群提高汽车生产的专业化水平
在一个汽车产业集群中,汽车企业在面对竞争时,不得不把主要力量集中到自己竞争力最强或附加值最高的核心业务上。每个企业只做一个部件,甚至是一个部件的一道工序,这使单个企业能够专精于一种产品、工艺的开发和生产。这样,同行业的一些企业聚集在一起,必然会向把业务做专、做精的方向发展,从而不断壮大。宏观上,整个集群对一个产业的专注能把这个产业做出品牌,做出比没有集群的企业更好的质量和更低的价格;微观上,集群内企业之间出于分工协作的需要而对生产链进行专业化的分工。
(二)产业集群降低交易成本
汽车业具有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和迂回生产等特征。在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基础上,集群这种产业组织形式最有利于提高效率,不论是主机厂,还是零部件厂,以及为其配套的次一级零部件厂,都有较高外部采购率,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更加集中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集群内企业的地理邻近,容易建立起信誉机制和相互依赖关系,这使得集群内的信息流动快,可以节省运输和库存成本,从而使交易成本最小化。
(三)产业集群提升品牌效应
集群内各个主体企业通过统一的对外促销,规范质量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这样可以树立集群区域内的共同品牌,提高整个产业在全国甚至在世界的知名度。集群的产品竞争力来自其内部既协作又竞争的产业氛围。在相关产业链上,千百个企业通过企业间结盟或与院校、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技术攻关,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使其产品紧随市场需求而不断升级换代,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偏好,因此其创新的压力与迸发的活力不是游离的单个企业所能比拟的。
(四)产业集群形成外部效应
产业集群产生的外部效应是指产品或服务给其所有者以外的人带来的益处,也即是因产业在地域上的集中而导致社会分工深化、企业联系加强和区域资源利用所产生的成本节约。集群内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起,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企业之间高度的分工协作,使整体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市场需求巨大,交易能力增强,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五)产业集群推动区域技术进步
产业集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了各种条件,并形成了强烈的技术创新动力。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学习和创新,而且新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实地观察和交流很快能学会,创新来自集群内企业间的互动。在产业集群内,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他企业,经常性的交流使彼此之间能够较快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术。
另外,产业集群能够培育分工协作的竞争机制。汽车企业通过地理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通过群体协同效应可以获得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具体表现为生产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
重庆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正确认识产业集群的重要性,积极实施集群化战略。汽车产业集群通过集群效应的产生与释放,能有效地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过度的地域分散必然会制约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主动积极地实施汽车集群化发展战略,依托产业园区,明确产业政策,规划汽车工业园或汽车城,引导企业集中化布局。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依靠相关产业政策,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表明,实现产业集群的根本力量是市场,随着市场发展成熟,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汽车产业集群将更集中、规模更大。而集群有了一定规模之后,政府给予扶持和引导则尤为重要。政府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积极培育当地的汽车市场,创造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维护集群区内市场秩序,规范集群内的竞争;为集群内的企业做好各种配套服务,制定一些鼓励政策,提升集群的制度效应。
依靠龙头企业集团的牵引作用,倡导集群内主体之间的合作,强化产业集群效应。大型汽车集团是汽车产业集群培育、推动、发展的主要力量,企业通过融入全球汽车产业分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使整车核心产品在质量、服务、技术、价格(QSTP)各方面均有市场竞争力,形成较大的产能规模。在产业集群内规模投资、专业化分工,实现同类企业有序竞争。剥离非核心业务,精干主业,支持产业集群内配套服务行业的发展。产业集群中,龙头制造企业积极采购集群内的上游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产品,促进产业集群内同类配套企业的有序竞争。努力培育或引入关键企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树立品牌。汽车行业协会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与业内人士,对汽车产业集聚状况、集群地域选择特性、影响集群形成发展的关键因素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协助当地政府、汽车企业、相关机构共同制定汽车产业集群的远景和发展规划,提升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积极推动核心企业,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企业及中介服务机构进入集群内发展,使众多规模较小的产业企业进入产业集群,连成一个整体。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的微观主体。国外的各类产业集群中,基本上都以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微观主体,汽车产业集群亦不例外。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却基本上还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是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为了促进汽车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必须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吸引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形成充满活力的汽车产业集群微观主体。
参考文献:
1.唐华.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促导机制和效应解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4(6)
2.张旭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集群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4(6)
3.许治,师萍.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能力发展战略[J].中国软科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