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2009-09-10蔺洪信
蔺洪信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技术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改变了世界的界限,它不仅能进行历史现象的模拟和仿真,还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加深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知识学习带来许多有益的帮助。同时,这也迫使我们思考和急于解决以下一些实际问题:即学科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与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如何有效结合,才能促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特征
网络环境拓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的教与学,它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同时鼓励在学习过程中交流与协作。与分科课程比较,网络环境下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与网络环境的交互性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学生自愿选择或自愿结合参加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具体选择与设计上,可以根据学生、学校的具体条件,灵活地选择活动项目。学生将参与活动的设计、准备、安排和组织,整个活动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学生在自学、自治、自理中克服各种挫折,经受各种考验,培养独立性、自觉性、创造性及各种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独立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并照顾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人意愿,让它们自愿选择活动主题,使他们在活动中成为活动中心组织者。
2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网络环境的生成性
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应用性是指:它要求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结合生活实际投身到社会、投身到自然的实践中去,灵活地运用文化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学与用”、“动脑与动手”等方面结合起来,使活动课真正做到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动手研究性学习中获得应用历史知识的真切体验。借助网络环境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使学生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取得新的收获,同时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研究成果。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学会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些研究性活动的目标和结果都不是预先设置的,而是随着研究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和课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进发,这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生成性的集中体现。
3研究性学习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网络环境的广泛性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表现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确定不是划一的。有较大的弹性。活动课程以培养兴趣、发展个性为目的,由于学生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要求每个学生达到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可以因人而异;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参加的学生的意愿来确定,应该有很大的伸缩性;活动的时间,参加的人数自由度也很大,至于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网络资源丰富,信息更新速度快,在教师有效的组织的前提下,网络环境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需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他们几乎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在线点击或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从而产生探究欲望和积极性。
4研究性学习活动环境、气氛的愉悦性和网络环境的趣味性
历史研究性学习应力求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要求进行活动设计。通常而言,趣味包括内容有趣、形式有趣、情境有趣、目标有趣、方法有趣。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安排新颖会引起学生好奇心,如果以分组竞赛的形式组织活动就能激发学生好胜心。若教师安排的活动结果有诱惑力,还能激励学生乐学,好学;同时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活动环境,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造成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其中可以无拘束的参加活动,尽情地显露自己的才能,因而又起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发展潜在的个性特长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1“个体活动”型
即活动的过程仅仅是由学生个体独自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比如完成某种项目设计,这种设计无论是独立任务的完成和作品的产生,还是项目设计中的某个部分的制作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虽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也要与人交往和沟通(如向人请教、与人协商、查询资料等),但其所有的决定和判断都要求学生自己做出,任务和项目的主要由学生个人完成。
2“小组合作学习”型
是以4—6人的小组为基本形式,个人与集体活动包含在小组活动之中。这种活动向学生提供了可以进行横向交流与多向沟通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合作,总结经验,共同提高。这种学习形式往往以“专题学习小组”或“专题研究与操作小组”的形态出现。
3“沙龙”型
对于一些具有共同研究主题的个人或研究小组,常采取“沙龙”形式,以“头脑风暴”的方法,围绕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相互启发,形成共识,促进个人或各研究小组的研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