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媒体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2009-09-10姚广学
姚广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涌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化学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引入,为传统教学注入了一种活性催化剂,促进了教学技术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法将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为进一步形成概念,并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出新的教学环境,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益,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运用多媒体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有许多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让人们一目了然。但也有些微观的物质构成,人们只能凭借前人的研究成果,如微观结构图、文字叙述、照片等来认识。同时,人类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由具体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所以说人类化学知识是具体的。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教师往往用挂图、课本插图等材料来直观演示,但它缺乏动感,视觉、听觉效果不佳,影响教学任务完成。而多媒体为化学教学营造了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知识表征多元化的模拟与仿真情境,其效果是任何单一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同时,多媒体的应用使化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的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它们有新的认识,从而渴望知道它们是如何制取的,有那些性质,并产生自己试一试的冲动,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再如:讲述金属性质时,将古罗马人用铅制造餐具和化妆品、使用铅管运输河水导致后罗马人大批死亡的现象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模拟微观现象,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历来都是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利用多媒体可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变换,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感性化;使抽象理性的理论具体化、感性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理论。
在教学中,有许多化学的概念和原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能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动态化,从而大大加强了认识的深刻性。如:“分子基本性质的想象和建立”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以前教师解决的办法是进行猜想,然后搜集实证。现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模拟分子运动的动态效果,分析和讨论原子结构的科学史料和图片所展示的内容,让学生们增强了想象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多媒体帮助学生们领略了神奇的微观世界,使微观变直观,抽象变生动,并初步知道了获得实证的途径,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的直观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模拟化学实验,可以减少药品的消耗,节约资金,安全可靠,防止环境污染。一些效果不明显的实验还可通过多媒体模拟出来,形象、直观、效果明显,既可节约课堂时间,又能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能准确掌握知识,还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还可进行一系列的较复杂的串联实验,这样操作比实际做实验要简单得多,现象也明显,且可重复试验。还有一些化学实验受条件限制无法演示,而通过动画模拟实验,则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以“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实验为例,因该实验涉及到爆炸,有的同学就比较胆怯,很容易就忽略了需要观察的现象。而运用多媒体,老师便可以在摄像时采用“推”“拉”和“特写”等镜头来引导学生对主要现象进行观察,并将该实验的反应本质设计成课件:当氢气安全燃烧时,只有尖嘴导管口的氢气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而当内部的氢气分子也与氧气分子接触时,产生较多的热量,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发生爆炸。
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增强了教学的效果。再如“铁生锈”的实验,若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需很长时间,不可取,如果改用多媒体演示其实验过程,几分钟即可。这样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教学,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增强了演示效果,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新颖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化学课堂,激活了课堂教学,它通过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开发和利用多媒体为我们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