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性回归:与科技重新融合生成数字艺术
2009-09-10陈豪
陈 豪
[内容摘要]现代科技作为人类智慧的尖端体现,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与享受的同时,逐渐出现了使人们精神空虚,行为非理性化的倾向;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精华,在给人们感官享受的同时,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由此,可以尝试沿着历史流程来解析艺术与科技这两个影响人类生命进程的关键因素。结合艺术与科技的历史事实,解读它们在不同时期各自的内涵,说明现代社会科技的困惑。探求在科技理性的衰败中,艺术理性精神的重生,之后重点说明科技艺术重新融合后生成的数字艺术。
[关键词]理性;科技;艺术;数字艺术。
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人类理性的象征。而科技作为自然科学的技术,更加持有了理性的身份证。科技是冷静、正确的代名词。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贯的信念是科技可以带领人们走向光明与永恒。艺术,则被认为是人类精神与思想开出的一朵奇葩,美艳动人,令人迷恋,却似乎总与迷乱、神秘联系在一起,只能是人类精神放松的药剂,与理性和正确靠不到边。但这样的状况在愈加发达的现代社会似乎已经不复存在,科技在其发达的时刻,却似乎不再理性和正确。“……彻底打破‘科学乃人类发展的福音之迷梦的只有两枚炸弹,即美国人于1945年8月6日丢在日本广岛和8月9日丢在长崎的那两枚原子弹”。这是最极端的例子。
对永恒的追求,在科技与艺术看来都是无止境的。但现代科技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却造成严重冲击,似乎要将人们带入死胡同,无路可走;艺术有兴盛有衰落,现在却成为解救人类在科技中迷失的灵魂的解药。这样的事情原本是相反的,宗教时期的艺术迷惑人,让人陷入迷乱、束缚和黑暗之中;科技给人们带来自由和光明,引领人们前进。现在,科技逼得人们心困力乏,生活各个方面都被技术人侵,标准化机械化的技术生活使得人们陷入空虚和绝境:艺术却负起树立人们新的精神支柱、填补人们由科技造成的心灵空洞的重任。本文就以回顾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历程为轴线,以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困惑为出发点,解析艺术之理性回归与科技之非理性转变。以可知论的观点,文中和引文中涉及“科学”的概念,所做的理解是狭义科学即自然科学,“科技”是教条地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解决人的问题。
一、人类早期艺术与技术浑然一体
1.天然的混合体。最初,艺术和技术是一体的。“在人类意识的黎明时期,科学与艺术原本结合在一起。二者水乳交融,分不出明显的界限”。最明显的例子是原始人的巫术,它既是原始人眼中的科技,也是原始人的艺术。这种艺术与技术混沌的混合体,在给人先进的功用的同时,又让原始人感受到艺术之魅。混合体既控制着原始人的思想,又释放着他们原始激情。宗白华曾说过:“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这说明艺术与科技的混合状态在人类的历史上存在了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在其后的发展中,两者分道扬镳,向各自的方向挺进:艺术似乎是感性的、迷乱的,向不可知的神圣发展:科技则带着理性的光环,似乎会带领人们进入永恒的和谐。
2.内涵之悖论。若是将这个混合体在还没有分离之时就解剖开来,就会发现艺术中蕴含的人类理性因素,因为这是人自身内心本源的流露,它是人之内心创造,似乎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却向超越意识形态延伸,在原始人那里就是对永恒的追求:而科技却是人之外的东西,由自然科学转化而来。它们具有非人性的条理,规定化、标准化是其特点,它反人之自由与本性,束缚人之思想,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政治教科书上,讲到科技乃非意识形态之社会意识。但技术潜在的意识形态属性,却会在以后成为束缚人的工具。简言之,就是人之为人因为人之理性,理性乃人是内在本心,所以理性不能存在于人之外的科技,而只能在人之内之艺术。所以,物质之永恒乃是狭义科学即科技,那么人若永恒,只能是依靠艺术。
艺术是人类本性的体现,其中潜伏着理性的因素;科技是规整化、一致化,潜藏着束缚人之思想,有成为意识形态的潜因。
二、宗教时期之艺术与科技对立
1.艺术与科技的对立。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建立起来之后,科学指导的技术与艺术也逐渐分离。宗教成为人们思想的同一口径,艺术是宗教的卑微附庸。于是艺术在宗教的左右下蓬勃发展时,成为落后愚昧的表现;而同时科学所遭受的打压。使科技成为进步与先进的象征。“此事可信,因为它是荒谬可笑的;此事可靠,因为它是不可能的;我相信它,正因为它是荒谬的。”德尔图良的这句名言说明宗教控制下一切都是蒙昧和荒谬的,艺术也难逃其控制。这时最蓬勃的艺术——宗教艺术作品越是美好,越成为宗教的帮凶,被烧死的布鲁诺是科学与宗教激烈对抗的典型例子。难道那些基督徒不是在艺术的感召之下对神灵五体投地?艺术是作为中世纪宗教的帮凶,来反对真正进步的科技。但必须明确,真正与科技对立的是宗教,艺术在做着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2.理性与非理性。艺术的非理性巅峰期,经历了一个“异化”的过程。偏离了其对人性精神永恒的追求的本质,以非理性的方式使人们向愚昧落后退步。耶稣受难描绘得十分传神、感人,而艺术作品越美丽,越让人受到感染而忽视、唾弃代表那时进步与文明的科学。科技这时表现得十足的理性与冷静,以坚定的决心指引人类脱离荒唐的幻想,给人以智慧的启示,在人类的集体迷狂中发掘人的理性。“‘理性是正确的方法的关键,而理性的典范就是数学。当然,‘理性可以表示不同的东西。它可以指强加不羁的大自然的秩序,可以指常识,它还可以指逻辑上有效的论证,就像数学中的论证那样,因为在这些含义中的任何一种意义上,‘理性都是知识和生活的宝贵指南……”艺术的理性内核几乎消失,科技的理性性质显露无遗,越是激烈的对抗,越显得科技的孤芳自赏。总之,艺术在宗教中进发出意识形态的作用,而科技却以非意识形态的姿态,在一旁冷冷静观。
三、人的自由回归时期
1.科技占领制高点。在艺术的非理性巅峰过后,人们开始反思宗教的迷狂与其附庸艺术所表现的疯狂。启蒙运动把被压抑许久的科技,作为理性的唯一代表。推上致高点。“启蒙时期,人凭借特有的理性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牢笼,突出了大写的人,突出了现实生活的人,也极大地张扬着人的理性,人的理性代替了宗教裁判所,成了衡量一切事物和行为的权威标准,它横扫一切的迷信、愚昧和无知,摧毁束缚人、阻碍人的自由的一切羁绊”。强烈地重视科技力量的人们,在彻底挖掘科技的理性内涵时,将裹着宗教外衣的艺术和宗教一起丢到一边,忽视了艺术隐藏的理性内核。这样的状况很难持续长久,因为即使只是一天看不到艺术,人们也会空虚。在科技所带来的巨变让人欣喜激动之时,也有有识之士对片面强调科技提出质疑和反思。典型例子是,在19世纪时发生在牛津的“牛津论
战”可以说是科技与宗教关系的象征,但它“与其说是由科学事实对神学和有组织的宗教的威胁引起的,不如说是由‘在新一代知识分子中将文化的领导地位置于何处的问题引起的”。这其中既包含有对于新生事物的恐惧,也是对于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下意识保护。
2.艺术更加靠近人。艺术是人特有的,是人的精神支柱。“科学不过是自然界以人为镜的反映。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始终是在研究人,因为我们只能通过人的大脑才能理解;然而,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我们一直是在研究自然,因为没有自然我们无法理解人,无论我们是研究人的历史,还是研究自然的历史,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人,我们无法摆脱人,即使我们想这样的话”。艺术则是真正人的内心的冲动,在人们强烈的反思之后,其作为宗教的帮凶的非理性渐渐褪去,艺术理性开始复归。作为人类本性的艺术,在科学技术开始疲软时,开始重新给人以进取的勇气。即使是原本用来压抑人的思想的宗教艺术,在人们清醒之后,那些艺术作品仍然是精美的人的思想精华。新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将自由回归于人。“与艺术不同,科学毁灭自己的过去”。一代又一代新的科技发现,使得旧的科技设备被当作垃圾抛弃,在机械轰鸣中被碾碎;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产品变得越来越廉价贬值。支撑人类进步的科技理性,在物质生活条件丰富和稳定时,变得无力、呆板和教条,逐渐远离了人之本性,渐渐走向对立面。
四、新时期的媒体与数字艺术
1.科技媒体之为意识形态。在科学被充分重视和发展后,科技的意识形态的东西开始显露。“当人们淡化或忽视了对美好未来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而试图以科学去证明当代社会永恒存在的合理性时,科学的革命动力就丧失殆尽。科学自身的一种致命的、破坏性的潜在力量就会表现出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趋向”。。现代科技的重要载体与组成部分是媒体。可以说现代科技就是媒体技术。考察现代科技,也就是从媒体开始。媒体有很多种,最新的媒体是Internet。而在Internet出现之前,就已经有学者指出媒体是一种意识形态,可以控制人的思想。标准化人的行为,使人丧失人性,变成机器,最终毁灭人类自身。“科学和媒介之所以成为意识形态,是因为它们都有明显的工具性和奴役性,具有统治人和奴役人的社会功能……技术是相对笼统、抽象的,但是媒介却是具体的、实在的。媒介就是技术的外化,技术的代名词”。科技的独裁。使得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本源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肩负着重建人类精神家同的使命。
2.数字艺术进入人类视野。数字艺术是随着Internet出现而逐渐兴盛起来的,人们对于艺术与科技的关系的思考在此之前就非常深入。“电影和广播不再需要作为艺术。事实上,它们根本不是企业,而转变成连它有意制造出来的废品。也被认可为意识形态”。在Internet出现之后,人们对科技的忧虑更加严重了。高速的Internet媒体以整齐划一的方式重新规划人的生活方式,如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所写,人们似乎应该为数字科技时代的到来欢呼雀跃,但随之而来的网络负面影响,网络犯罪,人际关系冷淡,网络沉迷,信息欺骗等让人们为“数字人格”和“技术理性”困惑,艺术这时成为了人们的心灵的精神支柱。在再没有繁杂的过程和细致的肢体劳动让人们休憩和停留,表达和抒发情感,畅所欲言,释放内心,洗涤灵魂,净化心灵,托物思情,研磨忧伤,思考命运与人生,分析现在和将来的时候,艺术就成了释放人之心灵,调节刻板机械的标准化生活的慰藉。而传统艺术形式由于人们喜新厌旧的心态而无法延续。具有强大先进科技支撑和强烈新奇感的数字艺术就进人人们视野,并勇挑重担。
数字艺术是科技与艺术重新结合的结晶。开头提到的科技与艺术原本一体,由于分开后各自发展,经历过一段对抗的时期。当科技暴露出意识形态特性后,艺术也开始向理性与人性关怀复归,似乎他们各自“异化”,最终又会回到一起,而方向不同:一个从无属性转向非理性,另一个从感性向理性复归。数字艺术是现在来看最好的,艺术与科技重新结合的例子,克服机械化、标准化的科技弊病,抛弃蒙昧、迷信的外壳,数字艺术给科技与艺术以新的生机。“追求诗意生存的人类,将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过程中创造和享受数字成果”。艺术与科技的重新融合,会使人类社会在高度发展中获得解决阻碍和问题的利器,并蘑新获得发展动力和支撑。
五、总结
科技向非理性转化,艺术向理性回归,这是现代社会两大支柱的发展方向。科学和艺术原本就是一体。就像物理学中光的互补原理一样,玻尔指出:“光既不仅仅是波,也不仅仅是粒子。而是兼有波和粒子两者的属性,而且这两个属性是不能同时被看到。因此,要了解有关光的全面知识,需要掌握两门十分不同的知识。两者却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适宜的。”“人们不得不允许‘主观性——它是所有科学的禁忌(同时也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根本)——进入物理学这个壁垒森严的‘客观堡垒。”由此可以看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它们的内涵与定义未来也将相通相融。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理性。原本最初代表人类本性——理性——的艺术,在经历过漫长的岁月发展历程后终于复归。作为人之外物的科技,在引领人类进步的几个世纪之后,在现在的巅峰状态下,将其非理性的属性发挥极致。那么,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就是趋势,原本一体的两个方面,在经历过各自的异化过程后,重新结合汇聚为广义科学,将成为人类精神与物质发展的源动力。或者可以说,艺术与科技并不存在什么理性或者非理性的特征,思考的行为就是理性,不思考就是非理性。必须明确的是,不能迷信科技。重新认识艺术:必须要做的是,用艺术引导科技,控制科技,用科技解放艺术,发展艺术。其实在数字艺术中,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科技,什么是艺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原本就是一体的新的混合体,可以引导人类走向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