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旅游院校开设体育导游专业的研究

2009-09-10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可行性必要性

蒋 伟

[摘要]体育旅游业是旅游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兴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高等旅游教育改革的深化,开设体育导游专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和旅游院校发展的迫切需要。文章就旅游院校开设体育导游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试图为旅游院校开设体育导游专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旅游院校 体育导游专业 必要性 可行性

[作者简介]蒋伟(1963- ),男,广西桂林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在读博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旅游。(天津 300072)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体育导游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BJY004)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121-02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为达到返璞归真、释放压力、寻求刺激、冒险、健身、娱乐等多种目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里,通过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行游览活动。作为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新领域,体育旅游这一旅游市场的新产品逐渐被旅行社和旅行者所青睐,因此,体育旅游业对体育导游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剧增,培养体育导游专门人才是摆在旅游院校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体育导游是指以游客为工作对象,精通设计各种体育旅游活动并可以指导各类户外活动,精通各类紧急救护常识,以指导旅游者参加体育旅游活动、休闲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等为工作内容,可在各级旅游单位从事体育旅游工作的复合型的专门导游人才。如何利用旅游院校的自身优势和资源开设体育导游专业,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熟悉体育规则、懂得现代化经营管理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导游专门人才,是摆在旅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艰巨课题。

一、旅游院校开设体育导游专业的现实意义

国家旅游局在2000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一流的教育质量来保证。作为人才供给方的旅游院校,是否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体育导游专业人才,关系到我国旅游强国实现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旅游院校自身是否能抓住发展机遇,在旅游教育中抢占应有的市场。因此,旅游教育的发展一定要和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甚至适度超前发展。在旅游院校开设体育导游专业,具有以下现实意义:首先,能解决目前体育旅游业所需人才与旅游院校所培养人才不相统一的矛盾,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成为行业的主力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打破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培养方向过于单一的不合理局面,使其向着培养多元化、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方向发展。最后,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对于旅游院校来说,这也是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谋求生存、发展的可行之路。只要掌握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态,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调整我们的办学方向,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旅游院校开设体育导游专业的必要性

1.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以健身、娱乐、休闲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受重视,对体育旅游需求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共有100多个体育赛事或旅游节庆,同时还有11个体育旅游专项产品。可见,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体育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截至2005年末,我国开设旅游系(学院)或旅游专业的高校有693所,涵盖大专、本科、硕士、博士4个培养层次,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旅游人才。然而,在这么多的旅游院校中还没有开设体育导游专业的,这很难满足当前及今后对体育旅游导游人才的需求。在旅游院校开设体育导游专业,则可加大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发挥旅游院校的办学优势,加快实现体育旅游产业化的发展。

2.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体育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其性质决定了体育旅游从业人员应该是综合性的人才。也就是说,现在社会需要的体育导游人才必须是既有深厚的体育旅游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社会体育旅游实践能力;既通晓自己的体育旅游专业知识,又懂得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既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又掌握社会科学基本内容的复合型人才。在旅游院校开设体育导游专业,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保障,又有稳固的实训基地为基础。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和相邻学科有关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参与导游实践工作。因此,在旅游院校开设体育导游专业,最有可能培养出具有较深厚的体育旅游理论功底、较强的社会体育旅游实践能力、较牢固的专业知识、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3.是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旅游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在信息化、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旅游教育改革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站在科技快速发展及综合化、整体化的时代特征的高度上来思考更新旅游高等院校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以创造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使旅游院校教学过程始终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旅游教育战线的工作者,我们应该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共性要求,结合旅游教育的特点,正确认识旅游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注重学科与专业的调整与创新,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总之,开设体育导游专业正是注重旅游院校教育发展的持续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平等性,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使旅游院校教育教学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力保证。

三、旅游院校开设体育导游专业的可行性——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桂林旅专”)为例

桂林旅专创办于1985年,是我国目前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和导游专业都是学校的传统专业,我们认为将两专业的有关专业课程与体育进行合理优化、有机结合,开辟一个以体育旅游为特色,以导游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新型专业——体育导游专业是可行的。

1.桂林旅专设有诸多相近专业,为体育导游专业的开设提供了经验借鉴。桂林旅专开办了与体育导游专业同类的导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国际导游(出境领队)专业、旅游策划专业,培养了大批满足不同需求的人才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的教学理念、以培养旅行社导游岗位的综合业务技能为主线的讲授与模拟实训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多年来,桂林旅专在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模拟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词写作、领队业务、旅游礼宾礼仪、演讲与口才、酒店服务与管理等课程教学中,打好了开设体育导游专业的基础。已开设的导游专业与体育导游专业既相互交叉渗透,具有领域的相关性,同时也各具专业的独立性。导游专业一方面可以为新专业提供相同或相近的专业理论基础教育的支援;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新专业提供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借鉴,从而使新专业较快地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3年桂林旅专导游专业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资格,是学校重点示范专业。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模拟导游实验室、模拟旅行社与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室是目前全国一流的多功能导游模拟实验室,可结合中国及世界各地,特别是桂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特色以及导游规程进行生动形象的模拟教学。导游专业还与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建有良好合作关系,建成了桂林山水国旅、桃源旅行社、刘三姐景观园、桂冠国旅等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都为体育导游专业的开设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2.桂林旅专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为体育导游专业的开设提供了可靠保障。桂林旅专拥有一支具有深厚学术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占有较大的比重,为开设体育导游专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科研方面,学校坚持科研强校战略,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有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桂旅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旅行社与导游文化研究所、大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与研究中心等4家研究所。学校是我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国家旅游局在西南地区唯一的全国旅游饭店及旅行社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资格考试定点单位,也是广西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及自治区旅游局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基地和教材编写单位,等等。多年来,学校进行了全国旅游饭店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培训,旅行社经理资格考试培训及导游人员培训,培训人员近5万人次。这些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专业资质,为开设体育导游专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桂林旅专健全的实践基地,为体育导游专业的开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高校体育导游专业建设而言,体育导游专业课程体系中还应该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由于体育旅游活动的参与性、运动性、娱乐性等特征,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技能,以及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素养,同时精通并能指导各类户外活动。而这些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实践才能完成。没有经过严格实战训练形成的技能,是不能完成对体育旅游活动参与者的安全保护的,更无法对体育旅游活动的参与者进行实践指导。

桂林旅专有骖鸾、雁山两个校区,占地1885亩。在雁山校区建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标准棒球场、垒球场、足球场、风雨球场,同时拥有健全稳定的实习和实践基地,拥有开展体育旅游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培养野外生存等专业技能的实战演练基地,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合格的体育导游专业人才。

4.桂林旅专紧密结合旅游学与体育学开展研究,为体育导游专业的开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体育导游是体育学和旅游学学科融合的一个交叉点,桂林旅专一方面注重自身传统的旅游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建设,同时以筹办“全国大学生棒垒球联赛”为契机,从旅游与体育两者的结合点进行多角度、多学科的研究和探讨,加强体育学和旅游学学科之间的融合。桂林旅专将旅游产业发展的现象、问题和解决的思路引入到体育旅游产业中,引导解决体育导游中出现的问题,深化对体育旅游学的探讨和研究,在体育导游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设计、构建中,注重引导学生将体育运动技巧、体育运动心理、体育运动管理等有机地融入旅游活动,融入旅游景区景点建设,融入对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中,这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对体育导游专业的建设、内涵的深化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探讨旅游院校开设体育导游专业是旅游院校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旅游院校充分发展行业办学优势和特色,促进专业结构的健全,强化旅游运行机制的协调和旅游教育功能的一种增值手段,对促进旅游院校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旅游院校开设体育导游专业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朱鹰,杨涛.奥运燃旺体育游[N].北京青年报,2000-09-05.

[2]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韩丁.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

[4]万怀玉,朴勇慧,刘政军.论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旅游学刊,2003(7).

[5]罗纲.高职院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的构想[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猜你喜欢

可行性必要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