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用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2009-09-10宋培杰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境

[摘要]培养学生准确、得体地运用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语用分析的运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在明确语用分析内涵的基础上,具体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语境 语用分析

[作者简介]宋培杰(1976- ),女,河南长葛人,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河南 新乡 45300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094-02

一、语用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学习者流畅自如、恰如其分、准确无误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为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在交际中,一方面作为发话人,他们会针对特定的语境,得体地运用汉语;另一方面作为受话人,他们能够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领会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义,从而做出正确的反馈。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离开了语用这一层面去孤立地解释语言的结构和意义,结果就会使学习者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用偏误的情况。语用偏误的出现有的是因为在特定场合对语言结构选择或理解不当导致;有的是因为对汉语中同义表达形式的语用功能分辨不清,因而在交际中不能根据语境恰当地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而造成;也有的是因为对一些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及其语用含义把握不准,所以才导致理解上的错误。

语用失误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很显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与语言教学中忽略语用分析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想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就必须要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而语用能力的培养则与成功运用语用分析这一策略和方法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语用分析包括了话语语用结构分析、交际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分析、交际过程中信息结构分析以及语气情态分析等①。具体来说,这在教学中就涉及了话题、谈话心理、语用含义、预设、焦点、语境以及交际双方的关系等因素。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语用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揭示出汉语各种表达方式的语用功能,动态展现彼此的语用差异,而且在解释学生的语用偏误方面极具说服力。作为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和策略,其最大特点就是紧密结合语言的实际应用,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同时,注重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发话人与受话人双方的认知能力等角度,对有关语言知识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

二、语境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实施语用分析的重要切入点

当然,在教学中为了说明某一个语言点的用法就把有关语用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全面的分析是绝对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语用分析在具体操作中还涉及一个范围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只需从学生容易理解和便于使用的角度出发,挑选出对所讲语言点最有说服力的语用因素加以分析就可以了,一般来说,说服力越强的因素,分析价值就越大。

实际上,涉及语用分析的各种因素,因为具有一定的隐晦性,所以一般很难从被分析语句的自身直接反映出来。如何揭示出这些隐含的因素,把它们化“暗”为“明”,就需要在教学中采用相应的策略。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语境信息中寻找它们的痕迹。这里所说的“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具体来说是交际过程中参与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及理解接收信息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因为语境对语言的生成(表达)和分析(理解)有制约作用,所以错综复杂的话语表达和理解,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发话人和受话人双方的认知特征以及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如上所述,尽管语用分析所涉及的因素具有隐晦性,但我们可以从语境中找寻到它们的信息,这就使得语用分析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辨别语境的能力就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成功运用语用分析的关键。具体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就是要在语境中注入语言点,在语境中分析语言点,在语境中练习语言点,在不同语境中变化语言点,其目的是要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建立起语言点与语境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境辨别能力。

三、语用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虽然目前语用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运用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系统、全面地探讨语用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笔者仅从教学实践出发,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语用分析要与听说技能课的教学相结合,也就是说,在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把相关的语用规约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讲解和操练。一般来说,对于听说课上要学的语言点,我们大都可以借助语境分析进行教学。采取的策略是先扩大面,即引导学生追溯上下文提供的情况,作为理解某语言点的语境信息,然后突出点,从交际者之间的关系、说话人的心理等方面导入,推出语用功能和含义,最后教师有意识地设置语境进行操练。具体操作步骤是,先在教材提供的语境中展示这个语言点,然后重点说明语用规约,讲清楚其语用功能和含义,最后设计语境进行操练。像听说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的一些惯用表达式,因为它们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语用入手,重点讲清楚语用功能和含义。如“别是……吧”,很多学生都会理解为“可能是……吧”,这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借助于语用因素,提示学生说话人使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时的心理状况不同:“可能是……吧”仅仅表达了“可能”的意思;而“别是……吧”除了“可能”的意思外,还表达了说话人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态度,即他认为这不是好事,他并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因此“别是……吧”后面都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2.语用分析要尽可能地与语言本体要素的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进行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的同时,从语用方面重点解释和练习。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比较偏重讲授发音理论,比如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要领,而对于在言语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容——语调却很少涉及。胡裕树先生说过:“表达重点、焦点跟语句重音有密切关系,它们往往是通过语句重音显现出来的。”并且还指出,“汉语中表示行为类型的主要手段是语调”。下面可以通过例子来具体说明。例如:上课时楼道里有人在大声喊叫,某人出去了,他说:“喊什么!”如果他把重音放在“喊”上,就表示命令、禁止的语气,功能是制止对方的行为;如果他把重音放在“什么”上,就成了一句问话,对方要回答他的问题,功能是表示询问。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从语用角度进行语调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主要集中在词义(主要是理性义)的讲解上,采用的方法或者是用实物、图片直接解释,或者是用语素义间接说明,或者是利用语境进行分析。相比较而言,最有效果的还是利用语境进行词义解释。具体方法是,针对词义中的某一个义项,设置典型的、能够突出其使用特点的语境对词义进行分析。在设置语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使用生活化,日常化,具有对比、强调作用的语境,因为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利用语境解释词义仅仅是语用分析中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语用因素来分化词的不同意义,因为这比单纯的词义讲解更具有说服力。如:“少说几句吧!”“少说话!”教学中如果仅从字面上去区分两个句子中“少”的意义,直接告诉学生前一句中“少”是“减少”的意思,后一句中“少”是“禁止”的意思,虽然也能解决问题,但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从语用角度去分析这两个句子,就能容易地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两个句子中“少”的意义不同。具体采用的方法是建立对比参照系,找出两个句子在语用上的一些差异,引导学生领会不同句子中“少”的不同意义。前一句话的预设是听话人已经处于“说”的行为数量过多的状态。这句话使用的典型语境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经说得太多了,说话人要求听话人减少说话的数量,但又不必处于休止状态。后一句话的预设是听话人本来处于“说”这种行为状态中。它使用的典型语境是说话人讨厌听话人正在施行的“说”的行为,企图阻止听话人继续施行“说”的行为。通过以上的语用分析可以知道,说话人说前一句话的目的是要提醒听话人注意要减少说话的数量,他的语气缓和,态度亲切;说话人说后一句话的目的是要阻止听话人继续原来“说”的行为,他的语气强硬,并且带有厌恶、不满的感情色彩。

除此之外,词的褒贬色彩、语体色彩、文化内涵等都与其语用规约密切相关,在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上也应加以阐明并设计情境进行练习。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大都是采用一种静态的分析,这样在一些问题的解释上有时会显得无能为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语用分析则是一种动态的分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策略,从语用的角度去考察分析,那么不仅简便,而且也有更强的解释力,这比较典型地体现在一些句型的教学上。具体来说,就是利用语用因素来引导学生理解句型的内在逻辑关系,加强语用意义的分析,并掌握如何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这个句型。下面举例说明,“她这个人,动不动就生气,很难与别人搞好关系。”我们讲解“动不动……”这个句型的时候,可以从语用角度入手,先告诉学生这个句型存在一个预设,即一般来说人们不易经常发生那种情况,然后再说明“动不动”的使用还存在一些条件限制,比如它前面的主语,一般应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其谓语动词一般具有“自主”的语义特征。此外,“动不动”对后续句的谓语动词及感情色彩还具有制约作用。说话人使用“动不动”时,对谈及对象的行为,表现了一种否定、厌恶的感情色彩,所以其后的谓语部分常带贬义。最后我们采取罗列渗透的策略,通过举出大量例句,使“动不动”的感情色彩和限制条件逐步向学生的思维动程渗透,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3.语用分析要与中外相关语言点、文化点的对比相结合,也就是说,要在教学中注意从中外语用的对比中进行相关语言点、文化点的讲解。不同语言中语用上的指代、省略、隐含等表达形式不尽相同,汉语也自有其特点。比如,主语省略句在汉语中大量存在,而在英语中却不大能找得出来;汉语中话语的远近指称用法同日语不尽一样,指示代词“这、那”与英语中的“this,that”在指代用法上也有颇多异趣。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从语用角度分析不同语言中的相关语言点,并找出彼此之间的语用差别,有针对性、有对比性地进行讲授,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反映在语言的运用上。因此,教学中应根据需要向学生提供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重点揭示学习者母语文化和汉文化的不同,目的是要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在进行不同民族文化比较的时候,我们可以与功能项目的学习结合起来。如相识与介绍、问候与招呼、敬语与谦辞、道谢与答谢、忌讳与委婉等都可以融通功能与文化,而且功能项目的语句表达和文化内涵的语言形成和呈现也常常会是具有明显的语用规约的。例如,我们中国人问一个青年人“你什么时候请我们吃糖啊?”意思是委婉地问他什么时候结婚,体现的是中国的婚姻文化:结婚总要发喜糖给亲戚朋友。再如问一对夫妻“你们什么时候请我们吃蛋啊?”这是委婉地问他们什么时候生孩子,这是源于中国的生育文化:生了孩子(特别是生男孩),就要发红蛋给亲戚朋友。这些表达方式的运用可以结合文化进行教学,或者说在进行功能与文化教学的时候,同时点明其某一项目的语用规约和内涵。

另外,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也可以与某些词语的教学结合起来,因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有时会对同一个词语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如“龙”这个词,在汉语和英语中文化意义完全不同。在汉文化中,龙作为一种图腾形象,传说是能够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代,“龙”是皇帝的象征,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动物。在汉语中,“龙”这个词总是用于褒义,如“龙飞凤舞、龙盘虎踞、画龙点睛、攀龙附凤、生龙活虎”等。然而,与汉文化截然不同的是,英美文化中往往把“dragon”认为是邪恶势力的象征。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dragon”指的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嘴里会喷火。在英语中,“dragon”总用于贬义。例如,与上帝作对的撒旦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如果说一个人是“dragon”,就意味着他凶狠、令人讨厌。这些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清楚,否则就可能妨碍交际的顺利进行。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语用分析,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于广大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来说,探究语用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协调它同其他各项教学任务的关系,以使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更为切实,也更为有效,这是目前应当用心努力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注释]

①杨翼.语用分析在高级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1995(3):77.

[参考文献]

[1]屈承熹.语用学与汉语教学[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2).

[2]毕继万,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研究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4(2).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杨磊.从文化差异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7).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基于语境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探析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