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2009-09-10阎丽红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新思路挑战

[摘要]文章阐述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诸多挑战,从强调高职德育工作的实践性、实效性出发,根据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探讨了应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挑战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德育 挑战 新思路

[作者简介]阎丽红(1970- ),女,河南长葛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许昌 461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074-02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体系发生着深刻变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对高职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巨大影响,也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迫切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高职院校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人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生只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可以了;认为德育是务虚的,在当前大环境下难有实效;德育就是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是德育教师的工作;高职德育是摆设,德育投入可有可无,能省则省。这种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轻视德育,单纯或过多地从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来衡量教学质量的观点,使得不少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结果是“领导空喊、学校偷懒、学生反感”。

2.高职德育工作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高职德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在没有束缚、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形成思想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认知能力。当前,在高职德育教学过程中,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权威,很少照顾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轻视或完全忽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在接受过程中的感受,使教育过程中的“双边关系”成为教育者的“独角戏”。这必然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德育的目的。

3.德育内容现实针对性不强。高职德育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高职德育过程中,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不同指向、不同强度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这就要求高职德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区别对待。而在现实中,教育者往往只从自身情况出发,对学生讲大道理,唱高调,进行抽象、空洞的说教,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说不清,讲不明,甚至避而不谈,某些涉及阴暗面的东西,也不能从理性的高度进行科学透彻的分析,不能真心实意地去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深层次问题。另外,高职生在大学校园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恋爱与友谊、理想与现实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当前,有关这方面的德育内容仍然比较薄弱,尚不足以使高职生解除困惑,在德育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德育方法单一、死板。在目前的高职德育中,灌输仍然是最主要的方法。虽然德育工作的政治性决定了必须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但这不等于就要采取“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方法,必须把灌输的任务和方法加以区别。“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受教育者看做是“接受器”,其后果是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灵性。这种强制灌输性的教育既缺少学生的实践活动,又使学生缺少体验,是崇尚独立自主、讲究自由选择、以理解为接受的根本前提的高职生所厌烦的,这种方法往往导致高职生“知而不信”“言而不行”。

5.德育评价的一维性。高职德育评价是单维评价,道德评价标准是僵化的,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教育者习惯于用既定的品德标准来衡量不断发展中的受教育者,当受教育者的品德言行与既定的标准不符合时,不是去反思既定的标准是否合理,而是用既定的标准全盘否定受教育者的新品德的发展状态。可见,这种评价不是积极大胆地激励引导学生,而是想方设法约束防范学生。这样一来,富有个性、敢于说真话、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人,反而不被认可、不受欢迎。在评价活动中,教育者拥有评价的绝对权力,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其自我评价不被重视。同时,众所周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德育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向学生传授和灌输价值观念,由政治理论教学部门(或叫社科部)负责;行为教育,指导和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及日常生活行为,由学生管理部门(或叫学生处)负责。由于这两个部门基本上是脱节的,即社科部只负责教学,学生处只负责管理,从而使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分离,理论教育的效果在学生的道德实践和日常行为中难以得到验证。

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1.提高认识,把高职德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长期以来,德育“首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少人将政治、思想、道德割裂开,认为其中某一方面就是德育,从而使德育工作在这三者之间摇摆不定,也有人将德育工作同其他工作对立起来,认为将其放在首位会削弱其他工作,认为发展智力是学校的“硬任务”,德育是“软任务”,对德育在其他方面的渗透性认识不够。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人才素质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思想道德素质,二是知识能力素质。可见,加强德育工作是知识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只有从这个角度去认识、对待高职德育,真正地重视起德育工作,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转变观念,创设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德育模式。高职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把人的完善和发展作为德育的目标与规范行为的标准,确立高职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和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人的独立意识、自主精神。因而,提升高职生的主体地位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单纯灌输道德规范,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种“美德袋”式的德育显然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为此,高职德育必须在目标、内容上变教会学生知识理论为教会学生自主选择,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在方法、方式上,尊重高职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的特点,变重结论、灌输说教为重视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动地参与品德形成过程,变简单防范限制为引导学生在开放的道德生活情境中自主选择,变包办代替为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养成良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客观、全面、向上的自我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自我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自我塑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3.高职德育内容的创新。高职德育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现实脱节,而且德育要求高、口号大、内容空,难以令学生信服。高职德育内容应改变以往政治化、说教化的倾向,要围绕着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来设计德育内容,如理想、信念、坚强意志、良好的学习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与训练;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的教育;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分析和鉴别真假、是非、善恶、美丑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同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高职德育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渗透职业指导教育,既是高职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高职德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此外,还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使之成为高职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程度的加剧,高职生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抑郁、悲观、孤独等各种心理疾病,高职德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将有关心理学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和科学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高职德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紧密结合高职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高职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恋爱与友谊、学业与就业、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高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高职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4.德育方法的改进和教育手段、途径的创新。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多局限于单纯的说教式,在教学手段上是黑板加粉笔,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死板,容易导致学生厌学,不能充分发挥德育教学应有的主渠道作用。德育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注重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和创新,切实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改变传统德育中的“填鸭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教育,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努力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良好学风;支持学生畅所欲言,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促使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各显其能。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对待,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当围绕着学生来考虑、设计和实施。德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注意对社会调查、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小组发言、自由发言、演讲比赛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的利用,在课堂上坚持“无错”原则,鼓励学生多思、多讲、多问。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联系较为密切时,可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然后采用课堂讨论法,小组发言与自由发言相结合,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教无定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利有弊,应注意对各种教法的综合使用。

目前,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教学手段需要多样化、现代化、可视化。德育教学要努力加强直观教学、形象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现代化教学中的作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文化正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择友、学习和生活方式。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善于利用网络信息、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易为高职生接受的信息,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同时,要建立一支网上德育队伍,运用技术手段,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信息。

5.建立德育评价新体系。德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是高职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改变那种“老实”“听话”“高分”的学生就是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克服以往德育评价主体的单一性、评价内容一元化的状况,改革、完善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不仅教师参评,而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参评相结合,以互评为主的方式。与此同时,政治理论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应结合起来,利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整体考核,综合评定,使学生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社团活动、理论学习、公益活动等内容都能作为成绩得到评定,从而使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白秀钦,林志卿.新时期高职德育内容改革之研究[J].衡水师专学报,2003(3).

[2]吴燕华.试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德育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4).

[3]朱平.学生为本——高校德育新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4]靖国平,姚蕾.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环境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7(4).

[5]马德秀.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改进高校思政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7(21).

[6]刘桂芳,孟庆坤.我国高校德育关怀缺失原因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2).

猜你喜欢

新思路挑战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乡贤网路”或是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振兴新思路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极限挑战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眼力大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整合催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