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思考

2009-09-10朱儒明单光庆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职专业

朱儒明 单光庆 王 敏

[摘要]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在深入分析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益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技能型

[作者简介]朱儒明(1965- ),男,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网络安全及数据库技术与软件开发研究;单光庆(1974- ),男,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数据库技术与软件开发研究;王敏(1975- ),女,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技术研究。(重庆400055)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030-01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培养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专门人才。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技术工人短缺的调研报告》统计表明,当年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在l4%以上,供求差距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还将日益增大,而与此同时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市场供求错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够科学,培养目标不够准确造成的。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就业环境的日趋严峻,我国高职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几年的调查,笔者发现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计划中缺乏实用的“职业技能”教育环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技能教学计划。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应占到教学总课时的30%~40%。但目前许多高职学校的教学计划就是本科的“压缩”,理论课时多,实践教学少。

2.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缺乏。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蓝领,这就要求教师最好具备“双师素质”,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能完全胜任这一要求,深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他们理论水平高,研究型教学经验丰富,但普遍缺乏行业经验,对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和掌握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得多,实践指导不足。

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较大,但由于资金等条件所限,实践教学基本上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特别是实验条件和实训基地建设远不能满足要求。这种资金上的不足,使高职教育很难培养出能直接上岗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很多学生毕业后还必须接受相应的岗前培训。

4.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传统的“关门办学”教育思想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影响深重,不少高职院校不是根据市场需要,而是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来设置专业与课程,导致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就业问题不容乐观。

二、提高高职专业教学质量的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科学定位培养目标。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还不准确,不注重改善专业教学的基本条件,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科学定位培养目标。(1)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l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全面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2)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学校应始终把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在质量中求效益,在效益中求规模,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3)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当前发展高职教育以专科层次为主,是符合国情的,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只是类型不同,并无高低之分。

2.切实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有专家以“三不”来概括高职师资状况:一是“不熟”,不熟悉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与规律,缺乏高职教育的经验积累;二是“不强”,师资队伍教学能力不强,特别是专业实践技能不强;三是“不高”,教学质量与教师职称一般不高。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师资建设,鼓励教师努力向“三名三高”(做名人、名家、名学者;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方向发展。而为了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专业类教师必须到实践中去学习,学校应定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去挂职或参与工程实践,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聘任一些实际担任技术职务的人员讲授相应课程,这样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工程案例,把行业的新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带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及实践教育。

3.强调实训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这就需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实现学校与公司的联合办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使学生的实训课有保证。其次,学校和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网络专业为例,学校可以将部分机房、网络实验室、网络中心、校园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交由学生负责。可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技能、作品设计等比赛,让学生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进行教育创新,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多媒体技术等提供的方便和相对廉价的仿真实训手段,如利用图片、幻灯、录像等创造良好的模拟情景,从而实现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5.搞好教材开发工作,突出高职特色。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因素之一,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在高职类教材开发过程中,我们需注意以下问题:(1)要请行业一线技术人才参与教材编写。由于高职学校专业课、实训指导教师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且本身缺少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离岗位太远,所以高职类教材的编写最好组织文化、专业、实训指导等三方面教师共同编写。校内参与教学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企业一线管理技术与工程技术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二者结合编写教材能更好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突出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特点。(2)要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为主导。高职专业类教材要把实践性知识放到突出位置,应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面向生产一线,构建专业技能训练模块。(3)要以相关行业部门的标准与要求为编写依据。教材开发应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具有直观性、现场性特点。高职专业类学生面向生产第一线,且要求上岗就能胜任工作,所以在编写教材时,要以相关行业部门颁布的标准为准绳。

6.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目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落后,导致教学质量提高缓慢。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成立学术委员会对专业培养计划进行审定,重点是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比例是否合理、可操作,并监督实施效果;(2)教务处负责学生成绩考核的监控,注意实践成绩的客观性,实践环节的考核可以与职业资格考试密切联系起来;(3)系部负责教师业务能力考核,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可以采用学生代表测评、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听课及业务能力考试或竞赛等方式;(4)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与各系部专人负责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客观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建议,以便在后期工作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苗耀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外监控和评价体系的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黄鸿鸿.高职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保障措施[J].福建高教研究,2007(6).

[3]白志平,闫晓明.论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途径与对策[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12).

[4]朱宝贵.谈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5]殷均平.谈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6]张建宏.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3).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高职专业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