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办学效益

2009-09-10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效益办学

许 进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教育成本核算与办学效益是每所高校都必须重视和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高校只有不断适应经济社会改革的新要求,加强成本核算意识和效益意识,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迈入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成本核算办学效益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许进(1959- ),男,盐城师范学院黄海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江苏盐城224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高教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等教育成本与教育收费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6AIG009006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028-02

高校办学效益是指高校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办学成本支出)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即高校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以标准的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出表现为较高的办学效益。提高办学效益的核心是如何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这与高校的成本核算工作有着直接关联。但是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缺乏成本核算意识和效益意识,出现了不少管理“漏洞”。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高校成本核算,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成本核算工作的内涵和意义

1.高校成本核算工作的内涵。高校成本核算是指高校的财务会计部门对学校在一定时期内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汇集和分配,并按成本构成项目计算各专业的总成本和生均培养成本的核算过程。对一所高校来说,成本开支的多少,不仅反映了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学校办学效益的高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普遍存在忽视经济活动,不讲核算,不讲办学效益的问题,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办学的痼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逐步下放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目的就是转变高校的发展机制,提高办学效益。但就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看,仍有不少学校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和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性,严重制约了高校的自我发展能力。

2.高校成本核算工作是提高办学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从收入、成本和效益的相互关联看,收入与效益呈正相关,成本与效益呈负相关。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收入,就增加效益;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成本,就增加效益;在收入和成本正向变化时,收入增长的幅度大于成本,则效益提高,收入减少的幅度大于成本降低的幅度,则效益下降;当二者反向变化时,收入增长,成本下降,则效益大增;成本增加而收入减少时,效益陡降。因此,从我国目前高校的管理模式看,在国家财政拨款政策和学生缴费政策既定的前提下,高校的收入相对稳定,要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要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开辟增收渠道;另一方面要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节省成本,做好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

二、正确处理成本、质量、规模与办学效益的关系

高等教育属于公益事业,不宜当成产业来办。但这并不阻碍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借用产业管理的一些手段,引进“经营”理念。强调高校的效益意识,并不意味着无限度地扩大招生,巧立明目多收费,也不意味着只讲降低成本而不讲教学质量,只讲校内效益而不讲社会效益。我们的目标是规模适度、质量提高、成本管理规范、开支恰当,校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1.讲成本开支的必要尺度。对高校来说,必要的成本开支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在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情况下,如果只图经济效益,不适应性地增加师资,加大教学仪器设备和其他硬件投入,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这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而获得的效益是短视的。而有质量保证的必要投入,也是成本开支的最低限度。

2.讲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表达的是规模大小与成本的关系。高校的规模经济是指高校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实现校内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降低生均培养成本,增加收益。这时的“适度”是指规模必须控制在办学标准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或者按办学条件的有关标准,通过增加投入实现规模扩大。因此,在高校规模发展的过程中,要追踪师生比、生均教学实验用房、学生毕业合格率、就业率等核心指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实现规模经济。

3.讲校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高校校内经济效益是谋求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高校的唯一目标和终极目标。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都要求在办学中充分显现其社会效益。一是培养的学生在理论上是合格人才,在实践上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具体表现为专业设置与社会适切,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全面素质等。二是高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要推动社会生产技术和管理改革、创新,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三、加强高校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1.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校内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显现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有效地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高校要树立强烈的成本核算意识,建立以财会核算部门为中心,其他相关部门和院(系)通力协作,包含“原始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和“分析反馈”在内的一整套成本核算体系。

首先,要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按照高校成本核算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取得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其次,要加强重点成本项目的核算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分摊制度,如人力资源分摊、固定资产核算;再次,在方法上,可以实行“双轨核算”,在现行“高校财务会计核算系统”的框架下,设计一套“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系统”,将会计核算系统中与学校教育成本有关的记账凭证导入教育成本核算系统,并按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及时做好账务处理和信息分析反馈工作。

2.加强办学成本控制管理,创建节约型校园。高校的成本控制管理是在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成本形成的诸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成本标准严格加以监督,通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分析,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高校内部各种资源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规定范围内。

高校成本控制管理的核心是确定标准成本。从高校目前财务管理的模式看,可采用预算管理的办法,在调查影响成本投入的校内外因素的前提下,依据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借鉴经济学上的有关方法,研究制定学校总成本目标,然后根据管理层次以及不同部门和院(系)的关联程度,将总成本控制目标分解为院(系)目标、处(室)目标、科级目标、个人目标等,分别明确成本控制责任,配以相应的考核奖惩政策。高校成本控制的重点包括:对各种教育直接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消耗进行有效控制;对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的各项活动进行必要控制;切实提高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在加强成本控制的同时,要积极倡导创建节约型校园,注重从学校管理的各个细节,如水、电、物资采购、人力资源配备使用、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实习场所维修利用等,讲求节约,杜绝浪费。同时,通过开展全校性的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动员师生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节俭意识,形成上下讲效益的校园氛围。

3.建立效益评价体系,促进高校效益型发展。所谓效益评价体系是指对高校办学效益的一系列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投入方面来看,主要是抓住成本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包括总成本和项目成本开支情况、成本变化的影响因素和降低成本的措施等;从产出方面看,主要是抓住质量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学生录取报到情况、各种技能考级情况、学生毕业合格和学位授予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学生考研、考博和考公务员录取情况、学生发明创造情况、学生创业情况、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获奖情况和科研效益、往届毕业生在社会各行业使用发展情况、社会媒体对学校的评价等。通过成本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分析比较,找出影响办学效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趋利除弊,推动高校走效益型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同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2]张呈余.教育成本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3]谢丹,袁洪斌.高校教育成本研究述评[J].江苏高教,2006(1).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效益办学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关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