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中暴力抗法行为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2009-09-09马晓琰
马晓琰
一、暴力抗法的概念及法律界定
暴力抗法是指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的暴力抗法,是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在开展行政执法过程中遭到被管理者的辱骂、殴打、集体起哄、围攻、强行夺取被扣没物品等行为。情节性质严重的将直接构成妨害公务罪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导致暴力抗法的原因
虽然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有其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因素,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当个人利益受到损失,错误的选择暴力抗法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维护的是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进行暴力抗法的个人或组织则注重的是其个体或群体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冲突时,某些公民选择的不是合法解决矛盾,而是走极端,选择暴力抗法的违法途径,利益冲突也就进而演变、升级成为暴力抗法事件。
2法制观念淡薄,认识水平低下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者面对的管理对象大多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经济基础较差,文化水平较低,法制观念、意识较弱,他们对自己违章行为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下岗职工享受政府优待”、“养家糊口”、“没有犯法”。因此,即使有些当面承认错误,往往是“口服心不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违章行为给市容市貌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那些经济条件较好而进行暴力抗法的组织或个人,其中很多为物质水平与精神财富差异较大,有的甚至以其较为强大的经济后盾与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对抗”、“蛮干”,其认识水平、个人素养较为低下,此类原因主要表现为导致违法行为的主观性因素。
3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艺术性不强,不文明所致
在暴力抗法事件的诸多原因中,有一种情况是特别应当引起行政执法部门的关注和警觉,那就是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原因所导致了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此类原因有其特殊性,某些执法人员认为违章者屡教不改,应当予以严厉打击,因此在执法方法比较简单,态度较粗暴,导致违章者不服管理的逆反心理;有的执法人员则认为穿上一身制服,就有权力,想怎样管理,就可以不顾违章情节的严重程度,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管理,也不给违章者解释、申辩的机会,不理会违章者的情绪变化,导致矛盾的进一步升级。此外由于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实务方面经验不足,或因执法水平有限,使用法律法规上有偏差;有的甚至作出了错误的处罚决定,一些年轻队员还会因为遭受一些违章者无理言语的攻击,认为有失面子,而采用了极端手法而导致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
三、城市管理中暴力抗法行为的预防措施
1加大行政执法的宣传力度,使市民熟知相关法律法规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单,举办咨询活动等多途径、多方式进行宣传,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可以通过“换位执法”(让市民参与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等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真正了解、支持并参与到执法工作中。
2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素质,提高执法水平
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树立执法队伍良好形象的必要条件,既不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执法,秉公办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理论修养,遇事沉着冷静,不要浮躁;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为人民服务宗旨;要不断加强执法队伍的廉政教育,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扣,,和“三乱”行为;要进一步强化军事化管理,把我们的队伍真正建设成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敢打硬仗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3要坚持和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
要将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城管执法工作的方方面面。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只要是合法合理的,都要尽快予以办理;不属于办理范围的,要耐心讲明原由,指明正确的办理途径,决不能不管不顾。对待上访群众,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您好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接待”,语言文明,举止礼貌,态度和蔼。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经营上的实际困难,这样老百姓才会把城管执法队员当成“贴心人”,我们的执法工作才会降低难度,提高效率。
4建立对暴力抗法行为的应急反映制度,要未雨绸缪,积极搞好预案
进行集中清理行动或者“拔钉子”之前,要组织参与队员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搞好预案,将执法行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对每一项任务要明确分工,合理安排部署,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只有这样,在发生突发性暴力抗法事件时,执法队员才能做到沉着应战,避免产生慌乱、急躁等不良情绪,影响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