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外销通草水彩画
2009-09-09金韵
金 韵
中国的通商口岸不仅是中外商人从事贸易的地方,也是西方事物传人中国的门户,更是中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汇合点。广州是中国历史上开放通商时间最长的商港之一,可以说是历经了中国对外贸易全过程的地区之一。
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朝政府分别设立了江、浙、闽、粤四个海关,开辟了中西通商贸易的新时代,在广州则随即出现了半官半商的外贸垄断机构“十三行”。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朝政府关闭了江、浙、闽三个海关,实行“一口通商”的制度,广州则成了清政府唯一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道光二十二年(1842),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出于无奈,被迫再次增开对外通商贸易口岸。广州又成了“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八十多年间,是广州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
广州口岸的对外贸易,不仅销售了中国原有的传统商品,除丝绸、瓷器、茶叶外,还出现了许多专为出口而制作的纪念品、手工艺品等,被称作“外销商品”。
18世纪广州口岸开始出现的中西合璧的绘画,就是一种被称怍为“中国外销画”的艺术化商品,因为是中国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允所以也叫“中国贸易画”。是作为回应欧洲大陆掀起的“中国热”而生产的外销商品,主要是纸本的绘画和彩色木版画,其中西洋风格并不太明显。
19世纪20年代起,广州的外销画家们开始大量选用通革片,作为昂贵的中国纸和进口水印纸的替代品。因通草片的大小、价格和特殊的纸面结构颇适宜于绘制水彩水粉画,于是就开始了通草水彩画最为繁荣和鼎盛的时期。通草片是以一种名为通脱木的树干中的海绵状的茎髓经切割加工而成的,质地轻而色泽白,表面相当细致,松软有弹性,且水溶性好,较易吸收纤细线条的墨色,适合绘制水彩画,但缺点是脆薄易折断。水彩运用到质感丰富的通草片上,经过光的折射,往往呈现出一种亮丽的效果。通草水彩画所选题材极为广泛,所反映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包括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清朝官僚肖像,到市井平民形象;从广州口岸风光,到家庭园林雅筑;从贸易现场实景,到生产制作过程;从娱乐生活戏剧,到社会治安刑罚;从昆虫、鸟类、鱼鸭,到花卉、草木、种植。题材五花八门,不可谓不丰富。涉及社会方面,不可谓不广泛。骤看其貌不扬,笔法幼稚,但是描绘细腻,富有特色。是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态的全景图。
早期的外销画画师有西洋画家的学生,后来有专门以临摹复制学习西画的,同时还有的就是纯粹的绘画工匠。他们虽然先后受到17世纪荷兰绘画风格、18世纪意大利和英国绘画风格的影响,但所掌握的西画技法和材料运用的程度不同。外销通草水彩画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技法和画风方面,由于采用了西洋绘画的技法,而使画面具有欧化的风格;同时也表现出广州画人初学西画的原始性特色。其次,表现在题材和艺术方面,由于所取题材多来自于社会生活,而在艺术上颇为写实;因类似题材的重复出现而使画面显得匠气十足。外销通草水彩画,是外销画家们按照市场的需要来制作符合买主口味的商品。它不是画师个人的创作,而是画工对早期画作的临摹。外销画的商品性远远超过其艺术性,外销画家追求的当然也不是艺术上的境界。
通草水彩画是清代广州外销画中的一种重要外销商品。兴起于19世纪初,盛行于19世纪中,持续到z0世纪初。纯民间性贸易行为的产品,由民间手工艺人制作,通过贸易传播到欧美,且由欧美百姓们收藏。客观上传播了中国文化,弘扬了中华五千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