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超现实主义风格及对现代时装设计的影响

2009-09-09

流行色 2009年8期
关键词:埃里时装设计师

陈 彬

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时装风格虽然距今已近90年,但其设计内涵、风格特征依然影响着当今时装设计师及其作品,世纪前后在许多时装设计中可以发现超现实主义的影子,在08年春夏时装T台上超现实主义风格更是大行其道,因此探究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来龙去脉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试图就超现实主义风格产生背景、款式风格、流行演变作深入分析,理清其创作特点和手法,启迪今后设计思路。

超现实主义风格产生背景

超现实主义发源于20世纪初期,由达达主义衍生而出,20至30年代盛行于欧洲。在理论上,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发起者是两位法国作家,布列顿和阿波利奈尔。超现实一词是诗人阿波利奈尔首用的。原是哲学上的术语,最初称为“超自然主义”,后来才用于绘画上。1900年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发表著名的论著《梦的解析》,拓展了人类思维意识领域。受弗洛伊德理论影响,众多文学家艺术家开始探讨无意识绘画,创作神秘诗歌,展现梦中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了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1917年阿波利奈儿发表了自传体小说《断头诗人》,1924年布列东在巴黎两次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其影响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同领域,至此超现实主义运动全面展开。

超现实主义理论

超现实主义是基于现实主义而产生的。在文学艺术范畴,现实主义是对生活的表现和反映,其特征是真实、客观的再现。而超现实主义则与此相反,其基础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下意识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学说认为;人们的真正思想和真正面目是隐藏在潜意识及梦里的,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先了解他的梦。超现实主义核心是脱离现实世界,回到原始状态,强调人类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以感性替代理性思维。它反对一切既定的艺术主张和观念,通过放弃以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以错位、矛盾、荒诞的意象来表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真实世界,并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实现“梦与现实的统一”(布列顿语)。

精神分析注重对梦境、幻想和幻觉的分析,并把白日梦作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创作方法加以诱导。这种对下意识的梦幻世界的研究与自然主义相对立,并不受理性的支配,完全凭本能与想象描绘超现实的题材,表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更具重大意义的想象领域中的梦幻世界。

超现实主义绘画

达达派之后,法国产生了一个近代艺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画派——超现实派,此派的画家们包括米罗、达利、马格里特、夏卡尔、马松、克尔诺、坦基等。他们任意表现梦与想象,很多奇异的变形与线条令人无法了解,他们的创作活动自由自在地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世界中,毫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

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创作在当时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是以达利、马格利特、德尔沃为代表的风格,强调艺术家应将潜意识形象应精确的描绘,以具象地手法再现或复制由潜意识思维所到来的幻觉,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梦境画面。它的来源是卢梭、夏加尔、思索尔、基里柯及19世纪的浪漫主义艺术,企图运用弗洛伊德所下的定义,创造一种不受意识和理性控制的形象。但是其作画的过程实际上与写实画法没什么区别的理性过程,因此这种风格又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和古典的超现实主义。另一种是以米罗、马宋等人为代表,他们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无知觉状态,以致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最终结果是充满了心灵感应的抽象画面,并呈现出儿童般的天真,让人置身于一个非逻辑思维产生的幻想世界。因此,它又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或绝对的超现实主义,这一倾向与达达主义者和某些未来主义者所从事的偶然机遇和无意识行为的试验有关联。

超现实主义风格时装设计师艾尔萨夏帕埃里(Elea schlaparelli)

夏帕埃里是服装界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创始人,她创造了一个服装设计的全新领域,为后来的设计师提供了经典的范本。出生于意大利贵族家庭的夏帕埃里从小就对艺术有浓厚兴趣,特别对于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艺术的极端性、探索性更加关注和喜爱。她选择学习哲学。同时也酷爱文学和艺术,和艺术家朋友们时常泡在沙龙里谈论音乐,绘画,诗歌,她的朋友名单中就包括超现实主义太师萨尔瓦多·达利、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超现实主义先驱让·科克托(JeanCocteau)、后现代艺术之父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 Dj等,所有这些对她设计的服装有很大的影响。

夏帕埃里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认知模式,也打破了艺术与时装的隔墙,她的设计之路也向整个时尚届证明了设计师和艺术家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夏帕埃里标榜的是一种艺术化的时装设计理念,她以一位艺术家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商业构想,以身体为基型,服装为媒介,跨越了艺术的高雅与通俗,抹杀了服装原有的规范,改变了身体的廓型与象征意义。夏帕埃里在设计中融入了许多生活中的经历和艺术家们带来的灵感,如年轻时看到的罗马的牧师和修女穿的戏剧化外套,还有父亲工作的图书馆中华丽的中世纪手稿以及古希腊神话,这些都被合理地激发出来,成为丰富而奇幻的珠饰以及绣花。她用一种游戏哲学演绎着自己超现实主义梦想,她从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那里借鉴了不少东西,在她的设计中可以找到野兽派的色彩、立体派的结构、表现派的风格和超现实主义装饰。她曾设计的夹克上衣,衣服前片绣有一双手,似乎抱住了穿着者的身体:为达利设计了一大堆夸张的帽子,包括那只倒扣在头上的高跟鞋;一件粉红色丝织外套上铺满了华丽的图案,还点缀着如艺术品般精致的纽扣。她以面料当画布,任意挥洒她的想象力,一件灰色西装式外套上绣着一张女人的脸,长长金发顺着袖子流泻下来,如随笔画作一样自然。此外她还设计像外带金色指甲装饰的丝绒手套、用昆虫做的项链、香水瓶身被做成女人身体的摸样、装有办公桌抽屉式口袋的外套等。

超现实主义风格时装解析

超现实主义时装如同超现实主义绘画一样,在风格上体现出新奇、俏皮甚至怪诞,富有联想性和强烈的游戏意味,设计不循规蹈矩,常出乎意料之外,令人惊奇,表现在夸张的图案、丰富的色彩所带来梦幻的、童真、幽默、夸张的视觉效果。

超现实主义风格努力追求无意识的结构。摆脱理性束缚,无特定的标志性廓形,因此服装呈现出丰富的结构和廓形。设计师根据总体构想,结合所运用的图形或饰件,放置不同的部位,既有如张扬的宽肩V字造型,也有简洁的直身H字造型。

超现实主义风格女装款式设计简洁,注重装饰,强调细节,设计师经常在一些装饰细节上体现超现实主义理念情节,领部、袖子或口袋都会成为设计的重点。超现实主义风格设计有两种手法,一种是运用错位原理,颠倒和改变事物常规的功能和形式,将两者原本不相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达到不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如倒挂的高跟鞋帽、蛋糕型的帽

子、女性的红唇造型的口袋、心形眼镜、电话形状的手提袋、阿司匹林药丸项链、塑料甲虫蜜蜂首饰、蜻蜓形围巾、鱼骨挂件等。夏帕埃里认为传统纽扣最沉闷,因此把一些有趣的小昆虫、小动物、人物和其他物品作为模型,制作纽扣,比如蟋蟀、马戏团小马、小丑、糖果等等。[3]另一种是将绘画、诗歌作品移用到服装设计中,这种特殊的视觉效果与服装结合能给人以一种新颖视觉美感和体验,夏帕埃里为此聘请一批艺术家、诗人为她设计,达利就为夏帕埃里设计了一只似电话造型的手袋,上有以刺绣形式装饰的电话键盘。夏帕埃里也曾把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著名的“泪滴”图案用在她设计的裙装上。在色彩表现上,超现实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师的直觉感受,表现出视觉的强大冲击力。用色高纯度的色彩运用较多,带强烈的装饰效果,如08年因超现实主义流行而带来的罂粟红、紫罗兰、猩红、明黄等色彩,视觉效果明亮而活泼。

超现实主义设计师趋向于幻想主义,试图通过对眼睛的巧妙蒙骗寻求奇迹和梦境,将体现视幻技巧并且带有喻示性和幻觉色彩的图案贯穿到设计中。图案运用是超现实主义风格时装特色之一,其运用体现出设计师的思想,服装不仅仅是一个穿着物,更成为设计师心境的载体。图案取材彻底抛弃常规的传统花卉,代之以与服装不相干的元素,如艺术画作、诗歌、昆虫,甚至报纸,以取得惊世骇俗效果,这些素材在夏帕埃里作品中曾广泛运用。

超现实主义风格流行演变

夏帕埃里于30年代具超现实风格时装一直影响着时装界,启发了设计师和穿着者的思维。经历了40年代的战乱、50年代的恢复和60年代的动荡后,70年代的朋克在服装上也流露出超现实主义的痕迹,各类原本不相干的材质、物件和图像被用于服装和装饰,如安全针、骷髅、狗项圈、鸡冠头等,令人惊讶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朋克们的奇思妙想。

在80年代中,起现实主义风格再度成为服装设计中的潮流,灵感取自传统和绘画,作品更多体现出夸张的造型。法国设计师圣·洛朗(YSL)在礼服设计中灵感来自毕加索的画作,将两只和平鸽以立体的方式装饰在领部和腰部,风格独特: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则娴熟地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于1982年发布的一套“先锋派”作品,整体都用了密密细裥的黑漆布做成,护胸甲则以细竹编成,涂以黑漆,夸张的大斗笠帽和折扇,均完美无憾地表现了日本新女性形象,将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精神融于一体。

到了90年代,超现实主义构思方法多样化,运用趋于广泛。充满想象力的意大利设计师莫斯基诺作品颇具代表性,如树熊玩偶帽子、垃圾袋制成的晚装、用领带缝制的迷你裙、充斥着各类令人震惊的语句或图案的服装等。1999年,约翰·加利安诺(John Galll8no)在迪奥(Dior)春夏高级女装发布会上,重新回顾、演绎了一系列的超现实主义设计,包括正反面颠倒的外套,“泪滴”形的腰带装饰,故意混淆于服装上的手形图案、模特的手与帽子上的手,奇思妙想令人叫绝。新世纪开始,超现实主义风格继续受宠。让·保罗·戈蒂埃(JP Gaultier)在他的06秋冬高级定制上展示了一条惊世骇俗的骨架裙,背部的设计以人的脊椎骨架作为亮点;维克多和罗夫(Victor&Rolf)的2005年秋冬时装发布会上的“枕头”秀完全就是一幅幅超现实的绘画。

在2008年春夏,灵感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行动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画作,以“泼溅”颜料作画的印染面料在时装界走俏,众多欧美设计师纷纷借助起艺术家们的笔,以面料当画布,以“泼溅”手法的创造了一系列视觉独特、具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服装单品,有的似被揉皱的水彩画,有的图案仿佛受过“波纹滤镜”处理,呈现曲折的效果。

20世纪初的超现实主义理论蕴藏着丰富设计内涵和理念,是服装历史上独具魅力。当今时装设计手法千变万化,充分挖掘超现实主义设计理论,拓展其创作手段和思路,在新时期加以变革、发展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通过梳理超现实主义理论,将促进时装设计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论文作者:陈彬(东华大学服装学院)

猜你喜欢

埃里时装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
现代女性的生存悲歌——试析《钢琴教师》中埃里卡的反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