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2009-09-09林丽云
林丽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充分说明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学习的基本方法
概括地说,可以归纳为十六个字: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课后重温、练习巩固。过去,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长期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循循诱导,把知识强行塞给学生;学生亦步亦趋,情愿甘当“知识容器”,根本谈不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要改变教育观念。变以教师为主导为以学生为主体,变消极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采取先学后教,要求学生要自觉地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获得对所学内容的初步认识,发现问题;再通过堂上专心听讲,在教师引导下,加深理解;课后再反复阅读,温故知新,结合练习巩固,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总结学习经验时指出:“大抵观书,须先熟读,继以精思,然后可以得尔。”熟读精思包含了积极主动、刻苦钻研的精神,熟读厚基础,精思强能力,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快速读,读的动机强烈,精神也集中,这种速度与急急忙忙地读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课后重温,练习巩固,按时完成作业多么的重要。
二、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明世上万物都必须遵照自然规律的运转而生存和发展。那么,作为学生,在一天当中要花多少时间用在学习上才算合理呢?学习时间是不是越长越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里,笔者想借用日本学者田崎仁的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学习效率并不是靠量(学习时间)而是靠质(学习方法)来决定的。超过晚上12点的学习是无效率的,通宵学习则是最差的学习方法。”在确定的时间里学习。这是研究学习方法的专家们所推荐的重要学习法则之一。
可见,学习时间的长短必须有一个“度”的概念。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学校都必须根据当地生活和学生实际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作息时间表,并要求师生严格遵守、贯彻执行的道理。显然,违反规律是不对的。例如,有的同学午休不睡觉,躺在床上看书;晚休熄灯后,还躲在被窝里借用手电光看书,这些都是违反常规的错误做法。精神可佳,希望学好,但方法不对,因为疲劳过度的学习是无效率的。这就是说,必须遵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安排,学习效率才会达到最佳;违反常规的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三、主观努力
列宁说过:“你自己不学,谁也教不会你。”一语道破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对此,已有共识;但问题是:“只要努力就成吗?”这种看法虽含有一定的真理,但也不可忽视其中的重大谬误。因为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讨厌的事,虽然讨厌,但又非做不可。即一面带着厌恶的抵触情绪,一面拼命的学习下去。从效率的角度看,这是最恶劣的状态。试想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会开心么?对学习既然没有兴趣,能钻得进去、学好它么?由此,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把学习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要能从学习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有关学习方法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不可能一一介绍。这里仅就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和主观努力作个初步的探讨,借以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