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
2009-09-09张巍
张 巍
作为一个班主任,当你发现你的学生的心理存在偏差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笔者就碰上了这样一件事。
一、表现出来的问题
那是高一新生军训的第二天早上,笔者坐在一旁看学生们练走步。突然,队列里一片骚动,一名学生冲了出来,别的同学都捂着鼻子在小声地议论,教官则显得茫然和无措。笔者迅速跑了过去,教官对笔者说:“张老师,快去看看!”“老师,快去洗手间!”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笔者径直跑向二楼,冲进了最近的洗手间,没见到人。接着笔者跑向了走廊另一侧的洗手间,在门口和小静撞了个正着。笔者关切的问:“你怎么了?没事吧?”她低着头,很紧张,没出声。笔者拍拍她的肩膀,笑着说:“没事就和老师归队吧!”正要往前走,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笔者马上停下脚步,走到她的身后,发现她的军裤上有一片黄色的东西。笔者想:在慌忙中,小静肯定不知道裤子已经沾上了大便。于是,笔者带她回到了课室,打了女生宿舍的电话,让舍监开门,又找了邓老师去领一条军裤,送过去。接着带小静从没人经过的地方绕到了宿舍。舍监了解了情况,给了一条毛巾,还找出了一条一次性内裤。小静洗好了,换上了新裤子,把脏裤子也洗干净了。接着笔者和小静回到操场上,让她自己找到班级归队,笔者先将她洗的裤子送回班级,然后再去操场。后来有学生问笔者,找到小静没有,笔者说没有,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因为笔者觉得作为一位班主任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后来通过小静妈妈了解到,小静的爸爸在她上小学六年级时生病去世了,只留下一间房子,还欠了一大笔债,家境十分困难。爸爸走后,小静的性格越来越内向,十分胆小,自卑,不愿与人交往,学习一般。那天,她吃错了东西,肚子不舒服,又不敢向教官请假,所以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二、分析问题出现的因素
1家庭因素:单亲家庭,家境困难
根据小静的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她的心理问题与家庭生活的不幸经历有关。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还请教了心理学教师,了解到当孩子感知到家庭的突然变故。会产生两种不同性格,一种是坚强的面对生活,更加乐观,更加积极,做生活的强者,改变命运;另一种是消极的面对生活,越来越内向,越来越胆小,由于家庭的困境,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卑,不与人交往。小静就是后者。
2个人因素:情绪上的自卑影响学习和交往
小静的心理和思想不断地相互作用,又促使她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朝着自卑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遇到事情不知如何处理,胆小,缺乏与人沟通的方法。鉴于小静的年龄特征,根据心理学的标准,还不能将她诊断为孤僻型人格,但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转化,后果会十分严重。
三、具体辅导措施
为此,笔者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协助小静正确认识自我,相信小静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并进行了以下的辅导:
1通过谈话交流,疏导情绪,帮助她认识自我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每次安排30分钟和她交流。在谈话中笔者会自觉的贯彻尊重、理解、真诚的原则,采取七步骤的心理谈话教育方式:沟通、倾听、分析、诊断、目标、效果、指导。鼓励小静倾诉往事和经历,并适时给予安慰和引导。采取这种谈话方式,有助于小静的宣泄,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用周记作为沟通平台,使她树立信心
小静的文笔很好,经常把自己的心事和困惑写在周记里面。笔者就恰好利用周记加强同她的交流,笔者在周记里经常表扬她有思想,文章写的好,对她的点点进步给予肯定,帮她建立自信心。涓涓寄语,润物无声,小静的改变很大。
3整合集体的力量满足她对爱的需要
由于家庭的原因,小静缺乏关爱。笔者上课有意让小静回答问题,锻炼她的胆量。安排一个性格开朗的班级干部和她同桌,多与她聊天、交流,帮助她。与科任老师沟通,在教学上对她要特别关爱,对她的学习要求降低一些,多鼓励,多表扬,逐步提高她的心理适应力。同时笔者鼓励和安排她从事一些班级、学校的活动,让她担任小组长,参选学生会,给她提供一个人际交往的新平台。
4合理运用心理训练方法,帮助她塑造健全人格
笔者寻找了一些心理训练方法,对小静进行“耐挫折训练”、“自我调控训练”和“社会技巧训练”等。通过训练,小静的心理承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会了自己调试心情,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辅导后的效果
在短短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笔者同小静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在班级班千改选中她仍当选了小组长,还参选了学生会干部。学习也很努力,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18名。笔者为她的进步而感到高兴。笔者知道要改变一个人很难,但笔者会一直关注着小静的成长,一直做她知心的朋友,留心观察、及时疏导她的心理问题,帮助她塑造完美的人格。
现在,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原因,有心理偏差的学生越来越多。作为班主任,应积极运用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用关爱使学生从阴影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