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

2009-09-09窦巧玲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动手

窦巧玲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动的起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他主张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依据学生素质发展之要求以及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活动,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产生兴趣,主动发展。

一、动手-操作实验

我们知道“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数学教学中,与其教师滔滔不绝地空洞讲授,不如让学生动手亲自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具拼拼摆摆、比比分分,既学到了知识,又满足了他们好动的心理需求。

例如,教学认识三角形,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三角板的三条边,用小棒摆一摆三角形,并列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自然领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数学本身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学生的操作实验,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通过操作实验,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操作实验,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操作实验,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等。这些操作实验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要精心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注意引导学生适时进行抽象概括,以帮助他们认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动眼——仔细观察

我们知道“观察是思维的触觉”,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重视他们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以前,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状况,并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讲明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在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在思考中再观察;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应让学生讲出观察的认识,并引导他们做出观察小结。

例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用“割补法”将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时,可以示出以下观察思考题:1,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3,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4,你能试着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吗?这样,学生便能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主动获取新知识。

三、动口——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常常借助语言,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动口表述自己对一类数学问题的看法,可以将其思维过程外显,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动口,尤其是要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以营造学生自我探究的氛围,促进他们主动发展。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口述计算过程。以便他们掌握相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教学11-9,要引导学生这样表述: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得2。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11-9还可以怎样算?于是一些学生便可联系旧知识说出还可以这样算:先把11分成10和1,用10减去9得1,再把剩下的加上10减去9得到的1,结果是2。

四、动脑——积极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人身两个宝,双手与大脑。”脑是人们的思维的中枢,任何感知活动都离不开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的多动脑筋,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多动脑思维,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力创设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实际,使创设的问题情境接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让他们尝试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动手
我也来动手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