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下的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
2009-09-09崔红芹
崔红芹
时代发展到今天,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教育,更是倍受社会家庭的关注。如何运用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一、传统教育并非都是惩罚教育。西方教育也并非都是赏识教育
中国的传统教育虽提倡“严师出高徒”,“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但“严”并不等于是惩罚教育,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严格著称的,这种严不仅是管理的严格,也在于教学的严格。古代教育家认为教育的一个目的是在于“收放心”,青少年“心易放而难收”,如果一味地放纵学生乐嬉游的性情,只能使之心粗气浮,放任胡为。同时也很注重鼓励赏识,王筠说得好:“孔子善教。孟子日教亦多术,故遇笨拙执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即从此鼓舞之。”这是一种宽严结合的优秀教育传统。
如果把日美等国的教育称为赏识教育,并拿来为中国教育应当宽松自由说话,这种认识是偏颇的。再者,日美的教育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宽松”。《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在美国,学生如有不当的东西带进学校,如传呼机,学校一律没收,并不再还给学生。相比之下,我们也没收,但没收后要求学生家长来校认领。
二、惩罚教育并不等于暴力。赏识教育也不能等于娇惯
一提到惩罚教育,有些人便想到的是虐待、暴力,有这样敏感想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暴力的存在确是不争的事实。但不管教师的出发点是“恨铁不成钢”,还是喜优厌劣,变相体罚、侮辱学生的行为是坚决不允许的,是应受到法律的严惩的。对天性顽皮或犯了错误屡教不改的学生假以惩罚教育,只要方法适当,就会起到其他教育方式难以起到的作用。而现在的舆论普遍倡导赏识教育,只能说好,不准说“不”。这个“树枝子”怎么长都不能锯掉,没有锯,更没有拿锯的人。萧伯纳说:“一个人感到自己可耻的地方越多,受尊敬的程度就越高。”我们中国人传统上就强调反省、自律,“吾日三省吾身”。问一问现在的教育,有多少内容要求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说出一个“不”字和能够听进别人对他说的“不”字?
如果在学校能严格管教也行,家教不足学校补。但家庭的教育间接地影响或直接地干涉着学校的教育,众多的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纠纷将学校推向了一个困惑和尴尬的境地,究竟是迎合家庭对教育的要求,还是坚持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方针,把教育引向未来社会需求的方向,使许多学校陷入了两难选择。没有家庭支持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学校,同时没有把教育瞄准未来需求的学校更是一个走不远的学校。毋庸讳言,家长不是教育家,不能理性地审视教育过程中利与弊,如果用一种非理性的甚至是无知的观念影响或者试图改变教育,或者教育为了生存而迎合这种要求,这无疑是降低教育的高标准。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则的低标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误人子弟,最终会偏离教育的目的。
三、惩罚教育并非一无是处,赏识教育也并非灵丹妙药
我国教育界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话,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教书育人,因此也就有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说。怎样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惩罚?华东师大的李伯黍、燕国材在他们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给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明确惩罚目的,是让学生最终经过努力“避免”惩罚,而不是一定要让学生不断地去“体验”惩罚;(2)惩罚应尽可能及时,延时实施则须先说明原委;(3)惩罚强度应适当,太轻当然无效,过严也会抑制正常的行为;(4)惩罚应基于爱和尊重,态度和蔼与满怀深情者来实施效果更佳;(5)惩罚务必与说理相结合,这一点尤为重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运用惩罚教育要慎之又慎,要根据个体的特点在轻重和方式上有所选择,既不能小题大做,也不能感情用事,稍有不当,都有可能失之偏颇,与初衷相去甚远。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惩罚教育的落脚点必须是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去认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教训中学会社会法则。
我们也认识到赏识比惩罚更具正面的教育作用,赏识教育,提出了一种符合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和生命的需要相符合,体现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人格的对等,而非传统观念的传道、授业、解惑。不论何种教育,都是一种心态,它外化为教育形式就会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学习心理。赏识教育源自爱,缘于爱,主张注意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接近学生,这是一种平和、欣赏的教育心态,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一种平和、欣赏的心态相信学生,从一个平等、全新的角度认识学生。可是,在实践上或许出现一些偏差,赏识本身是学生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为赏识而赏识。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同时赏识教育也非灵丹妙药。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自我定位的能力,被赞扬得飘飘然,稍受责备,就觉得自尊心受损,要他人百般劝慰安抚。他们走出校园后如何能应付苛刻的、犀利的批评或责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就应该更科学地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教育方式。
教育提倡文明也提倡科学,文明的赏识教育辅之以科学的惩罚教育,才能更好适应时代发展,为社会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