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09-09-09胡菊飞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堂教学

胡菊飞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就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要尽快让更多的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如学习方式、教师的要求等。在高中,需要学生钻研课本、自己动手查阅收集资料、开拓途径获得各种相关信息。对于这些学习方式上的转变,高一新生还未能改变过来。因此,就需要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并给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让他们课后相互讨论,共同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信息。下一节课中要留出适当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查阅到的内容,然后让全班同学都共同分享成果。

如在上“超重失重”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在体重计上完成下蹲、起立的动作,观察读数的变化;还可以让他们去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过山车等,体验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布置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或解决问题,旨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动手、并增强处理和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友谊。教师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学习信息,如探索物理新知、拓展物理视野、开拓物理思维的网址;介绍好的参考资料、科普刊物、科学名著、科幻读物、科学小发明启蒙读物等。

2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刨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实验效果。除课本要求的实验外还应增加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实验或教师演示的小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在讲“功率”一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题目:测定一个人骑自行车的功率。在自行车由静止启动的过程中,人做的功除了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之外,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其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学生根据自己骑自行车的经验,认为空气阻力是很明显的,不能忽略,而地面和车轮之间的滚动摩擦一般比较小,可以忽略。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测量人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顶风骑车时,骑得越快风的阻力越大,因此可以设风的阻力和车的速度成正比。车的速度怎样测?风的阻力和车速成正比的比例因数是多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被大家一个又一个地解决,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实验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怀疑。课堂教学中,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使知识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在教学中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规律尽可能地规范和科学表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和掌握知识而取得成功。同时不满足于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结论的认识,启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感悟、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进程,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就像赵保钢教授说的一句话:“传统的教学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新课标的教学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训练成有问题。”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才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二、转变教学方式

1倡导民主平等的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导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而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是教学要民主。

某次上“失重现象”的这节课,教师提问:“怎样才能使底部有孔的矿泉水瓶内的水不流出?”教师希望学生提出使矿泉水瓶做自由落体或抛物体运动,不料学生回答却是“用绳子拴住瓶子底部一端使其在水平面内转动”。若教师这样评价学生:“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个想法太可笑了。”这是对学生自由、大胆表达想法的一种否认,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做出回答的积极性。设想教师换位成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提出的假说如此“遭遇”,还有好心情继续听讲后续的课吗?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错了,允许学生重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明白的,允许发问。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可以讨论、争论。通过适度的系列活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生命的活力得以释放,这样的教学才会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2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重视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就让他们扬长避短,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成功的喜悦。上实验活动课和习题课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尝试新的方法,创新设计新的实验。不要局限于一般的常规常法,不拘泥于形式,不墨守成规。当学生一旦有了敢于尝试的念头,要用行动热情地扶持并积极引导。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支持,并最终得以实现时,哪怕是小发现、小制作、小发明,他们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得到提高,甚至升华。

3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对感兴趣问题收集、整理、探讨、解决。

如在《功率》一课的导入时,出示如下生活情境问题:小强与小明体重相同,有一天,两人来到桃林口山脚下,进行爬山比赛。比赛结果是小明先到达山顶,过了一会小强才上来。小明说:“我赢了。”小强说:“你没有赢,咱俩人体重相同,爬的山一样高,做的功一样多。”小明说:“咱俩做的功虽然一样多,但我做功比你快。”上述材料是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实例。通过对这些实例分析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分析、讨论这些具体问题,才能感知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要求。

总之,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让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习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解题策略。同时,教师要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课堂富有生命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物理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的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从而在最大限度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课堂教学
只因是物理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不是教物理的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