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如何成为靠风驱动的国家?
2009-09-09赵灵敏
赵灵敏
丹麦风能发展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风能开发模式的创新。在丹麦推广风能的过程中,私人投资和风机合作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9年5月底,记者和国内的几位媒体同行一起,应邀到丹麦进行为期一周的关于新能源的交流活动。在这个“童话王国”里,蓝天白云之间随处可见的一排排白色风车,昭示着丹麦风力发电领域取得的成就。从1980年至今,丹麦的GDP增长了近60%,但能源消耗基本维持不变,这与风能的推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丹麦的风电设备占了世界市场的40%以上,是世界第一。丹麦已成为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2006年达到23%,到2030年将达到75%。按照规划,到2030年丹麦能源构成将是风能占50%,太阳能15%,生物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35%。届时,丹麦将成为靠风“驱动”的国家。丹麦前首相拉斯穆森说:“我们打算把丹麦变成~个展示舞台,向世界说明,一个国家可以在减少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
丹麦外交部贸易委员会首席顾问托马斯·约根森向记者介绍了丹麦风能的发展历程:丹麦的风力发电研究和应用始于1891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但到了1970年代初丹麦能源消费的94%还是石油,需要进口,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迫使丹麦政府寻找替代品。随着1972年北海油田的开发,丹麦能源实现了自给,并且成为欧洲第三大石油输出国,但是,丹麦仍然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开始丹麦政府选择的新能源并不是风能,而是核能,但因为安全问题和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核电建设遭到了民众的激烈反对,到1985年,核电站彻底从丹麦国土消失了,丹麦转而开发风能。
丹麦气候多风,在夏日的午后,海边的风甚至让人也举步维艰,不过这并非丹麦风能开发成功的主要原因,因为挪威、爱尔兰、英国等周边国家的风能条件不比丹麦差,然而风能利用却不如丹麦。丹麦风能发展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风能开发模式的创新。
从1976年到1995年,丹麦投入1亿美元用于风能发电的研究与开发。为鼓励人们投资,丹麦政府为每台风机提供其成本30%的补贴。从1970年代开始到1995年底,丹麦政府对风力发电事业的各种补贴高达20亿美元,其中80%补助了风机制造业。在丹麦,不管哪种发电形式,对所有电力都征收二氧化碳税,因此丹麦采用税收返还的方式,以避免向风电等新能源征收。为确保风机质量和安全性,统一标准,根据有关法律,丹麦生产的所有风机型号还必须由丹麦国家实验室批准,后来,很多丹麦国家实验室确定的风机规格和参数就成了世界标准。
丹麦环境部早在1979年就要求风电强制上网,要求电力公司支付部分并网成本。从1980年代初期到1990年代中期,风机发电所得的收入都不征税。在风电电价政策方面,丹麦采用固定的风电电价政策,保证了风能投资者的利益。如果利用风能发电,进入电网的价格是固定的优惠价格,在卖给消费者前国家会对所有的电能增加一个溢价,这样消费者买的电价都是统一的,但可以从电费单上看到火电和风电的这个差价,消费者要为风能和其他新能源的生产埋单。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丹麦的风电成本下降迅速,20多年来已减少了4/5。1981年风电成本为每度电12克朗(每克朗约合1.3元人民币),1999年降到3克朗,现在降到0.3克朗左右;由于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化,风电成本今后5年内将再下降20%,接近石化燃料发电成本,从而可以和新建燃煤、燃气电厂竞争,而投资回收期减少到8年左右。
丹麦的风电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社会上对利用风能一直存在争论,一些人认为风机破坏了自然景观,噪音太大。尽管有争议,根据丹麦风能协会提供的资料,丹麦风电支持者仍占绝大多数,达68%,认为风电过多或已经足够的只占25%。这是因为丹麦的风电开发引入了合作制这种新型的模式,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
距离哥本哈根3个小时船程的萨姆索岛,现在已经成为丹麦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发展的样板地区,无数的外国代表团来这里参观学习。小岛从根本上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并且100%的能源来自新能源。远远看去,11座岸上风机和10座海上风机日复一日地转动,满足岛上4000名居民所有的电力需求。
萨姆索能源学院主管传媒事务的Jesper Kjems先生告诉记者,这里的风能并没有得到丹麦政府的补贴,岛上所有的岸上风机,由当地居民投资建成。通过邻里之间的频繁协商,岛上居民共投资了4亿丹麦克朗建起了这些风机。起先,他们预计8年至10年之后能收回成本。但由于风力比估计的要强,成本收回期大大缩短了。现在,每股投资每年能带来约500丹麦克朗的收益。
据丹麦风能协会的介绍,在丹麦推广风能的过程中,私人投资和风机合作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15万个家庭是风机合作社的成员,私人投资者安装了丹麦86%的风机。由于风机合作社的股份大都被当地投资者持有,这就提高了公众对风能推广的认可度,也激发了居民的投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