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着,积淀恒久的韵美

2009-09-08樊丽霞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教学

樊丽霞

阅读是人丰富其精神世界的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经典阅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内容和结构上都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向。随着尅成改革的深化,各实验区的学生学业评价内容也开始走向综合化。中小学学生以及教师的阅读现状也成了我们的乐中之优。作为实现教师专业维持的主要手段,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与经典阅读的关系呢?

在当今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现状堪忧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克服阅读行为越来越平面化,经典的人文读品与科学著作日益受冷落,而娱乐性的休闲读物却逐渐受到青睐和阅读内容越来越狭窄化等种种核心弊病。要用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来看待这一问题。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浮其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负其大翼也无力。

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传承,教师每天都和书本打交道,更需要阅读经典。教师阅读经典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饿冲击与交流。

经典阅读要读大家著作。名师大家的著作,是经得住实践与历史的考验的。教数学的老师可以读一读笛卡尔、莱布尼茨、罗素的著作,如罗素的《数学原则》是对于概念的意义理解,即使从哲学角度,也会有重要收获。教外语的能不能读一读语言学专著,比如索绪尔的《语言学教程》,教语言的要理解语言。语文老师要想教学到位,一定要认真研读吕叔湘、叶圣陶的学术论著,了解他们的教学观,他们的很多东西是颠扑不破的。

随着时代的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要有一定的学术宽度。知识面太窄,发展有限,也会影响深度。学文科的教师要染指一下数理逻辑、科学史、技术发展方面的知识,学理科的教师,更不能有人文缺失,提高文字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能直接影响教学效应。进一步说,无论哪一科教师,都应该学习教育哲学。

教师自身应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自立自强、人际和谐等,那么,《学记》、《论语》、《孟子》等典籍不可不读。手捧一卷古籍,凝神静气,神交古人,心飘万里,那是何等的怡然自得,何等的心胸惧醉。金钱、权利、名利、冤屈等等,全部一扫而空,真可谓:“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每读一本,自己的知识库里又补充了新的血液,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又多了一本了解,少了一分无知。

阅读经典还要有做学问式的阅读态度,“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快餐式的文化,来得快走的快,没什么根底,对此教师应该有所不为。坐学问讲求静思炼志,“吹尽黄沙始到金”,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该励志。

教师崇尚阅读经典,阅读经典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具有教育智慧与人格力量,让教育发展保持旺盛的朝气与活力。从而,在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我相信,师生的执著之花,必将盛绽最绚美的花朵。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