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2009-09-08刘占锋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荷花动画教学

刘占锋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资源、信息共享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网络更是科学创造的神话,它与教育天生有着不解之缘,网络教学随之应运而生。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课前制作好网络教学软件,将教育信息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像、声音、图表和文本等直观形象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与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方式。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创设主动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因此,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语文教学,能从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网络——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向倾向。小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一直以来我们的广大教育者都集思广益,从教学方法着手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学生的视野大为开阔,网络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声像及表现手段上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一般的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Windows”中的画笔及“Powerpoint”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

记得我在执教《荷花》一文时,在网上搜索了“荷花”,进入了“颐和园”的“荷花展”,选取其中一种美丽的白荷花,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将“满满一池荷花”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动画处理,“一阵风吹来”,荷花还不时地舞蹈。学生仔细地看着。当我提问学生时,一个个精彩的回答出现了:“我好像变成荷花了。”“我在舞蹈,微风吹来好凉爽啊!”……这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网络——营造氛围,强化探究

网络是一个容量大的新鲜舞台,创建了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了平等、自由、拓展的学习空间,同时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如在《神奇的鸟岛》一文的教学中,涉及了四个可以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关于青海湖和鸟岛的介绍、传说,通过链接相关网站,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了解青海湖、了解鸟岛,感受青海湖和鸟岛的美丽;二是关于现在的青海湖的污染,以及当今社会中一些污染大自然,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和后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多种思考;三是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或表现手法相似的文章,为所有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字评价能力,加深学生阅读素养的熏陶,从而真正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四是学生在网站平台进行创作,模仿文章写法,回忆自己曾经到过的风景胜地,将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写一写,一道道迷人的风景便从学生的手指尖流泻出来。探究性学习结束后,学生再互相阅读作品,相互评价作品,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真正实现了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三、网络——丰富资源,深化体验

网络上的音频和视频,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听”和“看”成为“起始阅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受到感染和启示,并能深化情感体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与神奇,没有到过桂林的人一般都难以领略它极富特色的美景,更无法与作者描摹的语言文字产生共鸣。上课伊始,我通过激情导语引入后,让学生搜索旅游网站,初步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同时用优美的语言配合画面进行讲解,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有效帮助学生再造想象,整体进行思考和感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体验领会课文内容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四、 网络——拓展空间,培养品质

由于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参与,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在网络的参与下,文字符号和课文语句可以进行再加工,或文字与画面结合,或文字与声音结合,或文字、声音、画面三者结合,增强直观性、形象性,可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性学习,真正当家作主,这样易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易使学生保持较高、较久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默读的习惯。

如在教《悯农》这一首古诗时,在网页上建一个网上影院,利用动画,生动地把炎热的太阳挂在半空中,发出耀眼的白光,太阳底下有一个老农正在烈日下锄禾,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滋润了禾苗。学生争着看这个电影,反复看这个动画并联想:劳动非常辛苦,这盘中的一粒粒饭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古诗蕴藏的内涵自然就体会到了,从而进一步升华为学生自己的认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接下来再去读诗句时,情感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阅读过程中再进一步想象、感受,反复品味,学习和积累便到了最佳境界。

五、网络——鼓励表达,实现协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群体活动开展起来较困难,开展的较少,而在网络环境下,这一学习方式逐渐彰显优势。利用网络可以很方便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的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学习小团体,他们运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把相关的图片等材料及许多网上下载的信息链接都放在《人类与地球》网站上,同时还在网站上的小作家园地设计了一些问题,供学生协作讨论、回答问题。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结合同学间的相互讨论,最后再发表对老师所提问题的看法。这堂课中,每个学生数次甚至数十次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各小组成员编写的内容精彩纷呈、生动有趣。每个问题讨论的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典型性的观点加以分析、指导。这种没有任何思维限制的协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提供了让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时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荷花动画教学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是动画迷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