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发展蔬菜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建议
2009-09-08韩英张文霞李春荣陈艳梅
韩 英 张文霞 李春荣 陈艳梅
【摘要】东辽是(辽源市)环城县,蔬菜生产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较好,蔬菜在农业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为进一步总结蔬菜生产经验,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农业局对全县蔬菜生产方式、蔬菜生产能力、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提出今后蔬菜生产发展意见。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 技术模式 经济效益 发展
一、生产现状
1.蔬菜面积不断扩大,区域布局日趋合理。近些年,东辽县蔬菜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产量、效益不断提高。200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9115亩,总产量达到 6190.5万kg,总产值6000 万元。在蔬菜面积中,地膜保护地栽培面积14300亩,设施栽培面积1410亩 ,其中塑料大棚3500亩,日光温室11300亩;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4个,面积1500亩。
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特色产业明显增强。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全县建成规模大、示范带动性强、特色优势明显的“一村一品”基地村、专业村,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形式多样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目前,在全县13个乡镇中,形成蔬菜“一村一品”产业的乡镇有5个,涉及30个村,1500 户,近0.5万人,总面积达9000亩,占全县蔬菜总面积的30%,总产1800 万kg,占全县蔬菜总产量的41.8%,这些“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大都以种植某种蔬菜为主,套种或复种其他蔬菜,一方面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产出率,另一方面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例如大蒜复种大白菜栽培模式,4月上旬整地施肥后点播大蒜,6月上旬采收上市,6月中下旬收获蒜头上市或结辫存放,7月底至8月初点播大白菜。11月上旬采收上市或存放贮藏。大蒜每666.7m2产量3000kg,亩产值5000元;大白菜每666.7m2产量6000kg,产值3500元。每666.7m2总产值8500元,纯收入6500元。户均种植一般均在666.7m2以上。据调查全县种植“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的地方,年户均收入达15000元,人均5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3.温棚建设发展迅速,效益日益明显。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阳光大棚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实现了蔬菜生产由季节性供应到周年供应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建成的蔬菜温棚11300栋、17550亩。棚室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分散到集中,粗放到集约,低水平种植到高科技发展的过程,己初步形成了相对集中连片种植。早春一大茬茄果类栽培模式,主栽品种蕃茄或黄瓜,当年12月中旬育苗,次年2月上旬定植,3月底上市,每666.7m2产量5500kg,总产值9000元,除去成本(大棚每年折旧费3000元,生产费用450元)3450元,每666.7m2收入5000—6000元。
4.反季节蔬菜生产持续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有新的突破。通过抓质量,促流通,强化标准化生产与示范和无公害产地认证等一系列工作,使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得到进一步加强。到目前,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3万亩。主栽品种蕃茄或黄瓜,当年8月份开始黄瓜育苗,10月份定植,12月中旬上市,每666.7m2产2500kg,产值6000元,蕃茄次年元月份育苗,3月初定植,4月中旬上市,7月底收获结束,每666.7m2产2600kg,产值4500元,每666.7m2总产值10500元,除去成本(棚的折旧每年3000元,生产费用500元)3500元,纯收入6500—7000元。
5.科技对蔬菜产业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也由温饱型向营养型、健康型方向发展,消费者对蔬菜的品种、质量、花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把积极引进名特优稀新品种和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新技术,使蔬菜的品种不断优化,蔬菜种植品种已达105种,面积13500亩。例如、地膜西瓜复种大白菜栽培模式,4月底点播西瓜,四季737号、四季215每666.7m2保苗800—900株,采用单蔓整枝,每株只留一瓜,7月下旬西瓜收获,西瓜收后及时点播大白菜,11月上旬大白菜上市。西瓜每666.7m2 产量4000kg,产值6000元;大白菜每666.7m2产量6000kg,产值3500元。每666.7m2总产值9500元,纯收益8000元。
6.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流通体系已经形成。围绕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乡镇集贸市场为基地,以季节性市场为调节,以信息代办为载体,以个体运销队伍为依托的流通服务体系。建立东辽县“菜篮子”信息中心和15个蔬菜信息业务代办服务处,培育蔬菜经纪人460人。目前,全县有2000多个个体户和2200多辆农用车辆从事蔬菜贩运,所产蔬菜除销往本县外,一部分还远销辽源、长春、四平、通化等城市。
二、思考和建议
1.进一步鼓励城郊农民发展蔬菜生产。充分利用东辽县的光、热、水资源及农业小气候的多样性环绕辽源市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进行优化品种布局、精细化种植堵缺补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目前生产投入及劳力资源等综合因素考虑,东辽县蔬菜发展思路应以环绕市区、环绕县城的乡镇发展日光温室,大力发展阳光大棚,按反季蔬菜年需求量4万吨计,饱和量温室、阳光大棚数为45000栋,还有2.7万栋发展余地。其次是积极推广粮经菜互作模式,保粮抓钱发展特色经济。
2.发展订单农业,以销定产。提前预定预测市场,按市场需求科学安排品种、茬口,保证外销农产品批量规模。同时要加强冷贮加工建设,避免生产旺季滞销损失。
3.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标准,确保进入市场的蔬菜达到无公害的标准。定期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使之规范化、经常化,扩大优质蔬菜的生产,提高蔬菜质量,进一步强化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生產的基地、产品的认证认定,确保蔬菜食品卫生安全。从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入手,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东辽县蔬菜品牌,充分认识无公害生产的必要性、迫切性,从环境保护,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生产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建立种植档案,真正实现无公害生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实施市场准入奠定良好基础。
4.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协调职能,大力培育扶持本地市场营销组织,建设市场营销信息网络,提供信息服务,做好蔬菜生产与市场需求的良好对接,以市场拉动产业健康发展。完善规范市场,壮大经纪人队伍,以辽源市定点批发市场为龙头,乡镇集贸市场为依托,村头路边多元化发展,建立开放式市场运作机制,以销促产,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灵活的市场坏境。要真正把市场营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市场规范管理,培育壮大自己营销队伍,在各大城市建立营销窗口,进行产品推介,供需信息服务,形成健全的市场营销网络,并积极协调省、市、县,全面开通绿色通道,加快产品流通。
5.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以培育现代农民,立足长远,服务三农为主线,从社会、市场、心理、科技等方面进行综合教育和理论培训,帮助农民学习、传递和复制,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园区田间学校模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利用科技示范、交流、推介、讲授、带动农民提高素质和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王吉春、陈玉芳等 不同配方复混肥在玉米上施用效果对比分析 辽宁 杂粮作物2005.25(4)
作者简介:
韩英(1962—)女、汉族、农艺师,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