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一年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与评价
2009-09-08何粤红刘晶
何粤红 刘 晶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得到高职院校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大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设计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以期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和实践,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Occupational 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一、高职院校大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及目标
依据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而大一年级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起始时期。在此期间,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开始转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成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日渐提升,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性时期。其主要目标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结合职业生涯理论,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工作世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理解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和规划的方法,从而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观念、择业心理、个人职业特征评价等方面的引导,最终帮助大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管理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原则
按照本课程的目标,在编制教学大纲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有着天然的联系,前者是传统就业指导的延伸与扩展,包含了后者。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归根结底要通过就业指导来拓展“出口”,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2.坚持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使同学们全面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并从职业素养的角度明确个人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3.坚持职业生涯辅导与心理调适相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职业恐慌”已经成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职业生涯辅导中要辅助相应的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同学们调整心理状态,树立积极进取、善于务实、敢于竞争的健康职业心态。
4.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及时指导学生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深入体验,从而获取更具体的感性认识,对环境作出全面、正确的分析,确立务实、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不断完善评估,及时修正。
三、课程的实施方案
大一学生的职业启蒙主要以生涯理论模块和整体认知模块展开为宜,从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着手。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建议课程用时为32学时,每周2~3课时。教学人数在每班60人以内为宜。具体操作方面,可分如下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预热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框架及基本知识的介绍。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框架、基本知识和具体要求。
2.构建团队。目的:营造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促进同学们更好地展现自我,关注团队,构建团体凝聚力。具体活动:独轮车、队列报数、我有一个家、简单自我介绍、头脑风暴、小组作品展示和团队行动口号宣誓。
3.问卷调查。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大一年级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收集大一年级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核心问题、需求和建议。具体活动:问卷设计及调整、下发、有效回收、数据统计及分析、归纳问题、需求和建议、适当调整课程内容。
第二阶段:认识自我
1.关注自我。目的:在小组凝聚力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促进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并学会关注自我及生涯发展。具体活动:抓与逃、自制名片。
2.自我认知。目的:多角度地促进同学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技能、价值观和性格。具体活动:我是谁、你是谁、我的过去与现在、我的家庭与影响、冒险岛。
3.职业倾向分析。目的:结合测评结果,进行深入的职业倾向分析,并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与交流,从团队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具体活动:假如我有一百万、我的蝴蝶大梦、分类卡、职业自我综合分析、我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分享与交流等。
第三阶段:了解职业
1.目标生涯人物访谈。目的:通过了解已毕业师兄师姐的求职(工作)过程、所遇困难、解决途径和岗位需求认知,来激励在校大学生的斗志。具体活动:分专业成立访谈小组、制定生涯人物访谈大纲、确定目标生涯人物、进行访谈、整理访谈记录、完成小组访谈报告。
2.职业信息收集。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库对毕业生校友职业去向进行调查和统计,完善职业信息的搜集和反馈,加深对职业世界的认识程度。具体活动:成立调查小组、确定调查计划、完成小组职业调查报告写作。
3.目标企业实地采访与信息收集。目的:通过对目标企业的实地调查访问,有效收集职业信息,从而加深对职业世界的认知。具体活动:征集相关目标企业、确定目标企业实地采访计划、实施实地采访、完成小组采访报告。
4.职业风采展现。目的:各小组通过对上述资料进行汇报与交流,展现多种职业风采,形成多角度资源共享局面,促进全体同学对职业世界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具体活动:创意呈现各小组作品,并进行评比。
第四阶段:职业选择和初步规划职业生涯
1.职业选择。目的:结合上阶段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选择潜在目标职业,为初步构建生涯规划奠定基础。具体活动:职业选择表格绘制和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2.初步规划职业生涯。目的:结合职业认识和职业自我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初步掌握生涯规划和生涯抉择的方法。具体活动:小小动物园、生命线练习、总结与讨论、分享我的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
3.展望。目的:引导同学们共同解决生涯规划中遗留下来的问题,纠正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中的错误理念,探讨生涯困惑并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总体状况,在良好的情境与氛围中结束课程。具体活动:合力吹气球、实话实说、第一阶段团队誓言执行情况反馈、刷新的行动口号和团队宣言、课程效果调查问卷。
四、课程评价与质量保障
为全面评价课程建设的总体质量状况,在评价方式上,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真正使课程评价服务于课程价值增值的目的,促进教学改进、学习增效、课程完善。
1.过程性评价。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充分结合第一阶段预热环节中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将同学们的核心困惑和需求糅合到课堂教学侧重点中,并及时记录课堂气氛。
2.结果性评价。在课程第四阶段展望环节进行,可以重做第一阶段预热环节中调查问卷,将前后两次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辅以学生访谈、课程满意度调查等,便于改进课程和实施大二年级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五、课程建设过程的配套要求
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健康持续发展,除了课程体系、内容设计以外,还有一些配套的条件必须具备,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支持系统的设立。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支持系统是本课程从无到有,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除需配备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外,还需要联合各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素质导师)在专业知识、具体设计、职业素质培养上共同参与生涯指导。除此之外,密切联系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提升学生在课程第三阶段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2.授课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
由于本课程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集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于一身。既要熟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开发领域,又能把握大一年级的特点;既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指导理论基础,又要熟悉高职生的教育实践领域;既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既要有较高的专业课程教学能力,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承接对建设性、创造性和综合性能力要求的全面挑战。
(作者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国宏.职业素质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周矩.大学生职场核心能力训练教程[M].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6.
[3]梁丽华.高职生就业指导[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赵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与评价——以南通大学为例[J].课题项目研究,2009,(1).
[5]高丽萍, 刘清香.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
责任编辑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