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鸳鸯结
2009-09-07刘鲁江
刘鲁江
“你说我俩长相依,你还记得那过去的日子,过去我爱你,现在我爱你,我俩长相依……”
女主人谦和地微笑着,眼睛里透着温和的光芒,唱着《长相依》。本文主人公维拉、闫效华牵手相依60年,踏进钻石婚殿堂。
维拉的全名是维拉·米哈拉夫娜·哈赫洛娃,1925年8月15日出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一个俄罗斯皇室后裔家庭,出生9个月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再嫁了在苏联养病的中国东北抗联义勇军战士王奎苓。1933年,8岁的维拉跟父母和保姆,穿过茫茫的中亚西亚,经霍尔果斯漂流到中国新疆,定居伊犁地区。1944年12月,维拉跟父母来到巴州焉耆县,住在一位回族房东家里。满头黄发扎着两根大辫子,清瘦朴素的维拉,自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维拉的风姿吸引了国民党军人闫效华的注意,我要能娶这位俄罗斯姑娘多好啊,如何接近这位聪明漂亮的姑娘呢?闫效华跟房东的朋友说,领我到她家去吧,我想找她聊聊。
就这样闫效华和维拉相识了。维拉问闫效华,你为什么喜欢俄罗斯姑娘呢?闫效华说,你的汉语说得好,头发棕黄棕黄的非常好看,我在黄埔军校上学的时候,我们同学就有娶俄罗斯姑娘的,但她们的头发没你的好看,你的歌唱得好,我喜欢。
被真情感动的维拉嫁给了闫效华。洞房花烛夜,维拉讲圣母玛利亚的故事,讲完故事,维拉凝视着洞房中悬挂的同心鸳鸯结“亲爱的,我们在爱神面前许个心愿吧。”
“嗯……许个什么愿呢?”
“天不老情难绝,同织同心结,不要打开这个结,永远不分离……”
新中国成立后,维拉在焉耆县参加了土地改革和合作化工作、减租减息等运动,当过妇联主任、保育员、俄语教师等,直到退休。
闫效华和维拉共同生活了60年,最艰难的日子是在石河子市。当时,吃饭实行供给制,在单位食堂吃饭,穿衣用布票,全家人的衣服补丁摞补丁,维拉领着7个孩子和母亲在家做饭吃,9个人的饭如何做,到月底怎么才够吃,这是维拉每天要思考的问题。
1993年,儿子闫若淼陪68岁的维拉回到阔别60年的俄罗斯。家乡人民热情接待了维拉,并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西伯利亚等地区玩了半年才回国。
回国后的维拉继续在上海、北京、承德、大连等地旅游,几位俄罗斯游客问她,你是俄罗斯人,你现在的家在哪里呢?
“我是中国籍的俄罗斯族人,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是我出生的地方,中国新疆的库尔勒市是我生活的第二故乡,这里有蒙古人东归的故事,有楼兰遗址、罗布人的迁徙、沙漠公路,还有胡杨林公园,欢迎你们到我家做客。”
老人的言谈,凝结了心灵情丝,融入了中国山水,情感精神注入了中国的人文自然与浓厚的中国情结,就像那永不拆散的同心鸳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