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会议上抢吃西瓜
2009-09-07权延赤
“民以食为天”——普通大众如此,对于身处中南海的领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殊不知,他们在餐桌旁依然别有一番风采!透过著名作家权延赤的笔端,我们仿佛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领袖们,以不同的风采走进中南海,走到会议或宴会桌旁……
1955年,合作化运动掀起高潮。中央在勤政殿开会,讨论合作化问题。会议开的时间很长,随首长们来的卫士们都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睡着了。
只有服务员不能睡,要经常不断去上水。
(一)
毛泽东酷爱游泳,夏天在大海里游,冬天在室内游泳池游。李维信从颐年堂来到游泳池,独自负责了游泳池的全部服务工作。
毛泽东游泳从来不“泡”在那里,下水就游,一个多小时不近岸,始终前行。一旦近岸,那就是结束不游了。上了岸就躺到床上,由卫士做做按摩。这也是他开始聊天的时候。
“你贵姓啊?”毛泽东像老百姓见面习惯问的那样问李维信。虽然面孔已经认识五年,但直到游完冰做按摩才问“贵姓”。
“姓李。”李维信露着山东人所特有的那种纯朴的憨笑站到毛泽东身边。
“姓李的不少啊,赵钱孙李。赵匡胤,孙权,李世民。钱是谁呀?钱婆留还够不上人物。”
李维信知道毛泽东讲的都是历史上有作为的英雄人物。
“有姓门的没有?有姓房子的没有?”毛泽东望着李维信问。李维信只是笑,不讲话。毛泽东又望李维信:“你家哪里?”
“临沂。”
“山东人忠诚豪爽,也是传宗接代传下来。你们那里打过一大仗知道不知道?”
李维信摇摇头。“不知道?你多大了?”“二十一。”“噢,那时还没有你呢,是历史上的一仗。历史上的事情我们不可能都经历,但是要学习,要懂。过几十年我们也成了历史,过几千年我们也成了古代史。那时的人们再看我们这些人和我们做的这些事,一定觉得很好笑吧……”
毛泽东就是带着这种庄严甚至是紧迫的历史责任感在向前迅跑。到了1958年,已经跑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
这年夏天,北戴河群星灿烂,集中了中华民族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
礼堂小,闷不通风,摇破纸扇也禁不住汗流如注,便索性搬出礼堂开会。临时搭个席棚子,摆开藤椅藤桌,不够了就用木椅木桌替代,一百多号中央委员和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就在席棚下开这种最高级会议,随着太阳的移动,总有不少人要经受阳光灼烫的考验。
每人面前能保证一个茶杯,但是不能完全保证水。那么大那么高级的会议,全会场只有韩树元和李维信两名服务员。茶杯里的水泡茶不泡茶分不太清,因为水本身就是黄的。
李维信说,那条件已经算改善很多了。早二年,周恩来在北戴河主持会议,条件更差,喝不上开水,从北戴河的西山那边拉水来,水质糟糕,全是黄水。没有锅炉,只有两把铁穿壶,但再烧也供不上那么多人喝开水……
1958年的北戴河会议,已经有锅炉烧开水。但是人多、出汗多、喝水多,供水仍然紧张。
天气热,会议气氛也热。毛泽东在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是坐在藤椅上讲。讲到激动处,身体不断前倾,藤椅后腿翘起很高,随着毛泽东抑扬顿挫的话音上下晃动。
叶子龙在旁边看着担心,朝李维信招招手。
“你去,弄块毛巾垫到主席的藤椅腿上,小心别摔了。”
李维信弄两块破毛巾,猫腰蹲到毛泽东椅后,将毛巾绑到藤椅后腿上,毛泽东发觉有动静,藤椅腿落下来。回头望望,李维信小声说:“垫块毛巾,怕主席椅子不稳摔着。”
毛泽东笑了,向中央委员和第一书记宣布:“休息一刻钟。”
(三)
条件比过去好的一个标志是这次会议还搞来了西瓜。水不够,瓜来代。虽然只吃了这么一次瓜,那乐趣却比十次还浓。
有好瓜没有好刀,李维信找来一把刚擦去铁锈的钝刀,刀把也活动残缺,先切片瓜皮蹭蹭刀,再去切瓜。中央委员们一拥而上,笑着、嚷着、骂着,围住李维信抢瓜吃。
李维信操动着大笨刀匆匆地切,周围晃动着那么多熟悉的面孔:李井泉、陶铸、叶飞、江渭清、王恩茂……这一刀刚切下去,三四只手已经伸过来。
“手,小心手,”李维信一边切,一边喊,“切着手啊……”
这一拨人抢了瓜站出去吃,那一拨人早又挤到前边,仍然是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柯庆施、杨尚奎、周小舟、曾希圣、阎红彦、陶鲁茄、吴芝圃……
李维信大汗淋漓,手痛得厉害,知道磨破了,但不能停,而且心里很热。这场面就像当年八路军打了胜仗,年轻的战士们生龙活虎地打牙祭。
这次切瓜,李维信手上磨破四个泡,流了血。
毛泽东看着“抢瓜”的场面,一边笑,一边感慨:“有当年那股子劲儿哟……要趁我们还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