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出来的《陋室铭》
2009-09-07李宣奇
幸福·悦读 2009年6期
李宣奇
唐代诗人、著名作家刘禹锡,因他参加过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自无好处,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偏僻的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
他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知县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更僻远的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自是别有一番风趣。刘禹锡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读书作文。并因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自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
人间沧桑,那位知县早已化作黄土,而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一文,却流传千古,至今仍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