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
2009-09-07张永玉
张永玉
提要 本文从图书馆的性质、职能、任务等方面论述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以及如何发挥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和谐社会;构建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人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精深的专业水平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这一伟大实践中。
一、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的特殊使命
(一)图书馆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密切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图书馆作为国家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对社会上每一位公民都是公平的,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达到学习、求知、掌握技能、休闲娱乐、愉悦身心的目的。因此,图书馆本身就体现了民主、公平的精神,呈现出和谐、有序的氛围,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二)图书馆的职能活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技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这些职能通过图书馆员的创造性劳动,转化为一定精神和物质成果。一是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创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文化体系,为社会安定打造思想基础;二是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文献信息和智力支持,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实现信息增值,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图书馆的职能活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在传播先进文化、彰显文明正义、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知识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图书馆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图书馆除了具有学术性以外,还具有社会性和中介性两个明显的特征。图书馆的基本宗旨则是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与服务来满足个人和团体在教育、信息和个人发展(包括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从图书馆的性质和宗旨来看,它决定了图书馆在社会成员中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亲和力,有效利用这种公信力和亲和力,有助于整合各种社会关系,促进人们相互尊重,实现各种力量的良性互动。
二、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为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资源支持。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蓄积人类知识、保存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图书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职能。图书馆从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保存文化典籍的社会职责。从古代的甲骨文、竹木简策到近代的手写体、印刷体,再到现代的声像资料和数字资源,图书馆汇集了人类知识的结晶,所以图书馆被誉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图书馆的文献典藏是人类世代相传的巨大财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知识宝库,才使得我们能够浏览、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汲取人类文化精华,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说,图书馆对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基本素质。和谐社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文化意识强、文化氛围浓、文明程度高的社会。而这种社会的形成则取决于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履行社会职责的能力。公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现代教育形式中,社会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图书馆是一所各科俱全的社会大学,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导师列宁把图书馆当成“社会教育的支柱”,就是因为图书馆具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社会功能。图书馆是社会的信息枢纽和公民的终身学校,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品德和优良传统美德都体现在图书馆收藏的文献里,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阅读,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美好的思想情操、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图书馆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场所。
(三)传播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营造和谐气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全社会传播和谐文化,倡导一种和谐理念,营造一种和谐氛围,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文明的窗口,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传播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和理念。通过传播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引导人们崇尚科学、崇尚文明、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消除人们传统思想中的不和谐因素和行为习惯,努力培育和谐精神,形成互助、友爱、团结、民主、平等、互信、奉献的和谐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
(四)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弱势群体能否有效、及时地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正义能否得到维护,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宁。据统计,我国目前弱势群体的规模在1.4~1.8亿人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并且这个群体的发展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弱势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这些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着力加以解决。长期以来,图书馆利用多种手段和服务方式在为边远贫困地区和残疾人、下岗工人、农民工等各种社会弱势群体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解决了读书难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免费教育和继续教育机会,缓解了他们的精神压力,改善了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环境,维护了社会公平与正义。今后,图书馆还应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服务,援助和扶持弱势群体,让更多的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文化生活,保证每一个人平等的读书权利和获得知识的机会。
(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作用。比如,指导县、乡、村三级图书馆建设,帮助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设施;在农村设立馆外流动服务点,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书读;履行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为农民和农村中中学生举办专题讲座,普及科学知识;免费为农民提供定期跟踪服务,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农民和农村中小学生播放视频资料,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等等。总之,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有许多工作要做。这是一个不断生长着的服务空间,期待图书馆工作者不断地开拓和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肩负其使命,发挥其作用,既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也是弘扬图书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南阳市图书馆)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锦贵,王京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
[2]吴慰慈.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2006.1.
[3]王斌.略论图书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学研究,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