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2009-09-07赵明静
赵明静
首先声明笔者并不是美术教师,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育管理者,通过观察美术教师和他们的学生,从而生发出一些感想。今天评价中小学美术教育,是想使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挣扎的孩子们,紧张的神经得到些许松弛,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发展鉴赏能力。
一个时期以来,中小学美术教学一味强调提高学生想象力和所谓的创造力,而忽略学生判断力和美的鉴赏能力的培养。看看学校里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涉及的内容倒是十分广泛,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绿色植物与太阳,小朋友坐在月亮上,(其实并没看出想象力在哪,倒是发现不少雷同的作品)不一而足。不管哪类题材,人物无不奇形怪状,色彩多是乱七八糟。孩子们作画前似乎用不着构思、构图和确定大的色彩方案,随心所欲,任画笔在纸上纵横驰骋。
你拿着放大镜或是显微镜在这些作品上仔细搜寻,却找不到多少美的元素。就是这样的所谓作品,还要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溢美之辞,使孩子在自己幼稚粗陋的作品面前飘飘然。我以为,滥用这些粗糙的所谓想象和创造,无疑会使学生养成干事不缜密、不认真、不仔细的坏习惯,对学生学好文化课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抛开绘画基本功不说,由于学生审美力、判断力和美的鉴赏能力的先天不足,想象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越来越匮乏,始作蛹者正是蹩脚的师承及拙劣的教学观念。
前段时间,笔者参观了一个美术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比赛采取现场作画的方式,主办者让每位参赛教师画一张人物头像速写和静物色彩写生。这本应是美术老师的看家本领,最基本的基本功。参观时,我看到了老师们作画过程的痛苦姿态,用握钢笔的手法勾勒琐碎小气的线条,也看到了老师们完成了的作品。
面对这些作品,我实在无法恭维,多半参赛老师的基本功水平也就相当于小学生水平。我就想起,过去走过很多中小学,常见到校园雕塑都挺不耐看,不是人物结构和比例成问题,就是缺乏创造力元素,绝对毫无美感可言(这种审美环境对学生审美观点的形成亦为害不浅)。那时还想,莫非是能决定购买雕塑的美术老师习惯吃回扣, 故意买来那些难看的、商家卖不出去的东西来?通过参观这次竞赛活动,以这些美术老师们的审美水平看,我倒是“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因此,我开始冒昧地揣度,可能是因为能对美术教学起主导作用的那部分人基本功不过硬,所以他们愿意拿“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所谓的创造力”作为挡箭牌,用来遮丑、藏拙。他们往往巧舌如簧地辩解,在“想象”和“创造”这些高层次的东西面前,绘画基本功和审美精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我恳请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不要再给孩子们灌迷混汤了。从美术这两个字的字面上看,学习美术应该既有“美”又有“术”,这是最为根本的,先把这两个字很好地体现出来,再往高级的想象和创造上发展。即便是画漫画的和现代主义画派的,也需要有过硬的绘画基本功,丁聪、张乐平等漫画家都有深厚的绘画基本功,毕家索的绘画功底并不比达芬奇差。
美术课不是创造课、想象课,用不着让学生在梦里想象出苯的环形结构。开设美术课的目的,虽然不是为了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但是不能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能不提高学生对美的的鉴赏水平。美术课还有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教教学生美术基本功,如素描、速写、色彩等,以便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欣赏水平。
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多临摹优秀作品,这是最多快好省的学画方法。但是,什么样的美术作品是“优秀”的,什么样的美术作品是蹇劣的,这就需要大人替孩子们鉴别。那么,我们的老师们能鉴别么?听说有的老师要带孩子们到石窟中临摹那些壁画和雕像,我以为这些老师就没有学会鉴别。三大石窟我都看过,除少量精品之外,多数作品并无美感可言,不过是一些被打凿过的石头和墙壁上的涂鸭罢了。
还有那个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他的人物画功夫不过是现代三岁顽童的水准,任伯年肯定没有过人物写生的经历,他们的作品谈不上透视和结构,色彩和构图亦无甚可取之处。中国真正意义的绘画史应该是从徐悲鸿们开始的。
总之,让孩子们临摹中国清朝亡覆之前的作品,那就是和孩子过不去。由于欧洲自古就对人体结构和解剖有着开放的态度,所以自然成为优秀美术作品的集散地,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更是达到顶峰。雕塑方面远有2400年前古希腊的《掷铁饼者》、《拉奥孔》、《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近有法国罗丹的《思想者》;绘画方面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十九世纪俄国的列宾等画作。
中华民国以后,由于派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绘画技巧,进步很快,1949年以后绘画水平更是突飞猛进,优秀美术工作者和佳作多不胜数。但又有例外,前些年炒得很热的油画《父亲》,就算不得美的作品。在罗中立“带着朴实的农民的儿子的感情”的作品里,那个“父亲”指甲里满是污物,尤其是那张长着皱纹的黢黑的脸惨不忍睹,实在是在丑化父亲的形象。
也许艺术大家们不屑于在这些小事上操心,或不便说透,亦或怕碰疼了谁的哪根神经,我这个半瓶子醋只好站出来犯傻。审美是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不懂得审美的民族必定不是文明的、成熟的民族。学校是追求真理,增长学问的地方,美术教学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审美情趣的重任,为了我们的未来,千万别再犯 “皇帝的新装”之类的错误了。
(沧州教育局石油分局东风小学)